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三农工作先进工作事迹材料XX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事迹材料坚持旅游兴农富民战略积极推进乡村休闲游健康发展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黄陂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培植和发展,坚持实施旅游兴农富民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的原则,使我区乡村休闲游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区乡村休闲游的发展情况我区旅游是以乡村休闲游为主要特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覆盖全区范围的三大类型的乡村休闲游体系:一是山水观光休闲游。以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自然资源为特色,以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古门、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和锦里沟等景区为骨干,形成山水观光休闲游。目前,我区已有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二是农家休闲游。以景区为依托,大力推进的“十百千”工程,即打造十个特色休闲集镇、一百个休闲专业村和休闲山庄、一千个休闲农舍。目前,已建成休闲特色集镇5个,休闲专业村10个,体闲山庄64家,其中星级休闲山庄19家,“农家乐”465户,其中星级“农家乐”37家;三是农业观光科普游。以台湾农民创业园及农业产业化基地为依托,以农耕年华景区为龙头形成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游。我区已建成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两家,即武汉生态农业园和谦森岛庄园,还有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武汉开隆高新农业园、田田生态园、武汉花卉中心等。同时,随着我区乡村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还开发了一批旅游休闲商品,目前已有食品、饮品、调味品、粮油、美食、工艺品等七大类一百多个品种,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达20多家,生产农户500多户,专卖超市和门市部67家。XX年,我区共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全区有4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地吃上了旅游饭,旅游业已成为我区支柱产业之一。XX年我区被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湖北旅游强区”,成为武汉市唯一一个全省旅游强区。截至XX年10月,我区接待游客45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和%。二、主要做法和体会我区乡村休闲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是得益于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力推进;三是得益于黄陂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行业主管”的原则,坚定不移走多村休闲游特色区域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1、发展乡村休闲游,必须高端发力,坚持政府主导。区委、区政府科学制定全区旅游发展的方针,牢牢把握全区旅游发展的方向,使全区旅游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我区成立了以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分管旅游工作的副书记和副区长任正副组长的区乡村休闲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区旅游局合署办公。二是明确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对旅游业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来抓。今年元月,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区人大、区政协还对全区旅游发展进行多次了专题调研,为我区旅游发展建言献策,以促进我区旅游再上新台阶。三是以规划指导发展。我区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强调“规划先行”。近十年来,先后聘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的专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休闲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聘请湖北大学为我区编制“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真正做到以规划来指导发展。四是加强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近几年来,我区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市区两级政府累计投入数亿元对旅游交通、路标、指示牌、停车场以及环保、电力、卫生、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去年以来,锦里沟、木兰天池以及木兰草原的通景公路的扩改工程投入达亿元。我区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宣传促销,今年的宣传促销经费更是大幅提高,从而保障我区每年能组织各景区赴省内外开展几次大型宣传促销活动。此外,我区还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对景区建设予以政策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对新开办的45户“农家乐”,每户奖励一万元。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旅游发展奖励政策。如对创建3A、4A旅游景区分别给予资金奖励。五是坚持办节会促进发展。到去年为止,我区已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武汉木兰旅游文化节。今年的木兰旅游文化节在新开园的锦里沟景区和知青岁月景区成功举办,有力地提高了黄陂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木兰”品牌逐步唱响。2、发展乡村休闲游,必须依托景区、坚持企业主角。我区乡村休闲游之所以能得到较快发展,主要是旅游景区的快速开发建设和发展。近十年来,我们累计引进民营资本10多亿元,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景群“木兰八景”。这些景区既是乡村休闲游的骨干景区,同时也是休闲山庄、“农家乐”发展的依托和引擎。景区所在的街乡镇紧紧依托景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专业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这些乡村休闲游产品一方面弥补了景区功能的不足,另一方面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饭碗”。3、发展乡村休闲游,必须依靠农民,坚持农民主体。农民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参与者,要大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农民参与提供了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配套服务,丰富了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只有农民参与旅游并从中受益,农民才会自觉保护乡村特色,为投资商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宣传发动、考察促动、典型户带动”等各种手段,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区不仅有几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大幅度增长。许多农民成为了酒店业、餐馆业、运输业、农副土特产经营业等行业的老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也都发生了根本变化。4、发展乡村休闲游,必须加强管理,坚持行业主管。近几年,区旅游局和乡村休闲游办公室承担着全区乡村休闲游行业的管理职能。一是指导农民按照乡村休闲游发展规划,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二是加强行业规范,抓好从业农民的培训。今年,我区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训乡村休闲游从业人员300多人次。今年7月份,市乡村休闲游办公室根据我区申请,在市农校为我区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专班。三是加大对乡村木一游的整体宣传和推介。近三年为全区休闲游镇、村、户主宣传投入经费近百万元;四是开展星级评定工作,促进提档升级。按武汉市统一标准,给乡村休闲游经营户评星授级,已评定星级乡村休闲游接待点共56家。目前,按照省里统一标准开展“三至五星”的高星级农家乐的评定工作。通过这些举措,提高了服务设施、档次和服务质量,增强了农民的自律意识和行业规范意识。三、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我区“十二五”旅游发展目标是打造式汉生态休闲之都,创建百强中国旅游强区,努力把黄陂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力争到XX年,全区接待游客达10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占全区GDP的10。要进一步促进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逐步形成“一城、一区、一带”旅游格局,即:北部木兰生态区将通过整合资源形成5A级的木兰品牌景区;中部通过配套建设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集散中心和休闲都会;南部将形成以中国农谷、台创园、汉口北市场群、盘龙城遗址公园为节点的的武汉旅游景观带。要继续实施和完成乡村休闲游的“十百千”工程,新建一批乡村休闲集镇、专业村、山庄和“农家乐”。同时,适度发展乡村休闲人居地产,依托城镇、依托景区,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游新型社区,把黄陂打造成武汉市民的休闲家园。黄陂区商务和旅游局二0一一年十一月五日优化产业调整增强示范带动开创洙湖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洙湖镇位于上蔡县城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洙湖集镇距县城20公里,镇域面积平方公里,全镇辖24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2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严格落实上级的各项惠民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种粮直补、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一年来,共发放各类补贴万元;同时,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规范涉农部门的收费标准,下功夫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效地遏制了“三乱”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民负担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运行。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村工作的投入,充分利用上级各种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扶持项目,建设“村村通”道路公里,新打机井120眼,建桥84座,疏通沟渠2千米,完成5000亩的地埋灌溉项目,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个,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农业发展后劲,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XX年,以洙湖恒迈高效农业示范区草莓基地为依托,大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草莓大棚300座;以苏庄杏红石榴生产基地为依托,扩大石榴种植面积200亩,桃李种植面积100亩,中药材300亩;蔬菜种植面积580亩,扩大了特色农业种植面积,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2、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一年来,充分发挥畜牧大镇的优势,以养殖专业村均张村为基地,新建养殖小区2个,其中养猪场8个,养鸡场6个,养鸽场4个;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肉鸡存栏万只,出栏肉鸡57万只;蛋鸡存栏23万只,生产鸡蛋2875吨;肉鸽存栏万只,出栏肉鸽万只;同时,加强防疫员队伍建设,发挥政府职能,规范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现了规模养殖、科学养殖;XX年,全镇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3、突出抓好林业生产。以林业生态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新建林业精品区1个,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植树万株。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林木管护,确保成活率在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顺利通过了上级林业部门的检查验收。4、大力推行科学种田。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科技宣传材料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XX年,全镇实施配方施肥万亩,新增农业科技示范户56户,优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95%以上,粮种覆盖率达到100%。四、紧扣促进农民增收,拓展全民创业新空间一是以做大龙头企业拉动增收。XX年,引进康迈粉条厂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达125万元以上,年利税50万元,使直接联接的300多个农户大幅增收。二是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增收。新注册工商企业24家,新增工商个体户85户,新增注册资本380万元,新增从业人员286余人。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以镇劳务工作站为基地,利用农闲季节,对农村劳动力分级分批进行培训,一年来,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劳动力1600多人;使参训劳动力都能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劳务水平,初步实现了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性的转变。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一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万人,其中向县工业园区输送工人826人,劳务收入由XX年的亿元到XX年的亿元。五、紧扣打造农村新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了使全镇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促进农民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