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三坊七巷参观报告文化商业三坊七巷历史商业文化街区研究【摘要】历史街区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就是福州典型的历史街区之一。其中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尤其在文化方面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现状的实地调研,揭示该区商业、文化功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关键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正文】1.调查研究背景历史背景“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基本现状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最中心的商业区,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西至通湖路东侧及仓前后巷,南至吉庇路北侧,东至南街沿街商业建筑西侧的历史建筑,北至通湖路口和南后街北口。三坊七巷的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如“鱼骨状”,其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延续明清时期特点。2.研究分析修缮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破败萧条的景象。残留下的古街坊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梁架倾斜、墙壁剥落,屋面破漏、濒临倒塌;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不堪;到处是杂乱的电线,火患严重。现代砖混楼房穿插其间,严重破坏了街区整体风貌。破败脏乱狭小给人带来的局促感,名人故居内涵的空泛无物。修缮后政府部门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如今三坊七巷已经逐步成为福州文化的名片,以南后街为传统文化商业轴,立面的整治在充分保留现有留存的明、清、民国历史建筑和山墙基础上,保持目前街道尺度。建成一条集福州“老字号”店铺的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步行古街。3.文化传承建筑与外环境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每个区各有具体分工。主轴上主要分布的是传统的商业店铺,沿街可见一些铜塑雕像,再现了南后街当年繁华的景象。政府对沿街商铺的立面进行保护整治,更换地面铺装材料,采用平整的石板路面使与传统街道环境相协调。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南后街传统商业店面原有形体轮廓、比例尺度、材料色彩、构图划分。南后街现存的简易木屋在延续传统商业风貌特色。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例如严复故居,保留了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人文价值三坊七巷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具有较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民风民俗。保护和传承脱胎漆器、纸伞、裱褙、纸花、玻璃等“三坊七巷”极具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使民间手工艺人文历史文化得以保留。在塔巷与黄巷之间临南街处设传统美食街,有肉燕、老卤酱鸭、木金肉丸等地方名吃名产。功能结构原三坊七巷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如今已形成了一条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包括名人故居展示、历史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旅游展示的综合功能片区。规划按照“一带、两街、三坊七巷”的结构框架体系,打造成具有保护居住功能、文化与教育功能、休闲功能、商业功能、展示与旅游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因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到的:“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产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护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这在三坊七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4.提出问题根据这次实地调研研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既然三坊七巷已经被定为为传统的商业文化街,但是缺少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同杭州西湖、安徽宏村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足成为福建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保护区。2由于早期规划不科学,与周边新建建筑不和谐,公共基础设施无法跟上城市发展速度,周边道路安排不合理,缺少停车位,这无疑限制其商业发展。3三坊七巷现在的发展已经偏离当初的定位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与原先的居住功能相违背。5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改建成影视拍摄基地可参照北京四合院的做法,开发三坊七巷居住院落;三坊七巷的旅游开发,包括线路开发、创立名牌旅游纪念品、门票、演出、餐饮住宿、互动体验、区内人力车等,将富有闽都文化特色的三坊七巷传统风情场景,改建成东南沿海影视拍摄基地。在三坊七巷品牌体系塑造与推广上,建议打造名人、闽都民俗、宗族世家民俗、闽台文化交流等文化品牌,还有建筑景观品牌、旅游品牌、商业品牌、诗意生活品牌。2.开辟大型博物馆可以通过开展博物馆、民俗文化节等常规活动,策划福州国际工艺美术节,来打响三坊七巷品牌。同时也可以利用三通政策,让台湾同胞更深刻的了解大陆文化。加快海西建设,促进两岸文化融合。3.开辟多条游览线路对三坊七巷旅游业态细分上,将南后街的旅游开发方向与重点项目确定为特色工艺品店、历史民俗文化博物馆、体验式DIY工艺品店、茶艺馆及开辟夜间景观旅游项目等;安泰河则确定为特色文化酒吧、露天茶座、福建特色美食等;三坊的旅游开发方向和重点项目是国际艺术画廊、行业会馆等;七巷是博物馆、私家书斋和名人讲坛等。坊巷空间博物馆系列业态可细分为三坊七巷历史名人博物馆、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福州当代漆艺馆、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闽籍艺术家博物馆及画廊、船政文化博物馆、茶文化艺术馆、工艺品研究中心。4.进行交通规划及停车场的建设实行交通管制,在三坊七巷南入口四周布置多个停车场,并设的士、公交停靠点和过街通道。在三坊七巷附近找寻一个适当的位置设置接待中心,用于接待台湾游客及海外侨胞,5.宜居定位对三坊七巷内的商店进行审核,将现代商业气息过于浓重的店铺迁移、统一管理,着眼于文化资源的利用,恢复一定的居住功能。【结语】随着城市的发展,三坊七巷已经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身为集商业、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文化古街。三坊七巷的整体规划的建设已经大致成形,但是在细节上还存在些许不足(来自:写论文网:三坊七巷参观报告),只有逐步的更新和调整才能使其历经百年的文化积淀得以重生。【参考文献】1阮仪三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城市规划汇刊2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福州市总体规划委员会19963姚雅琼旧城商业街更新方法探索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王景慧,阮仪三,王林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中国建筑史6马丘比丘宪章题目:青长石上的记忆探访三坊七巷摘要:三坊七巷在整治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矛盾与冲突,及提出的相关建议。关键词:商业与文化现代与传统文化冲突正文: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十大名片之首,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北北在三坊七巷曾描写到“不长的路,从北至南流泻而下,右边伸出三只手,左边摊大七只脚,像一条中轴线,将三坊与七巷优雅地携在两腋,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竟格局依旧,成为中国现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成为清建筑博物馆。”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让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分布的格局跃然眼前。从XX年开始,福州市斥巨资对三坊七巷的明清古建进行修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因文革摧残而破败不堪的三坊七巷正在慢慢改变着面貌。只是,在我们小组对三坊七巷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仍然发现了在整治与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繁华的现代商业道路与传统文化街区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靠近八一七路、白马路、通湖路等城市主干道。原本三坊七巷中的一坊两巷因为修路不复存在了。从城市主干道进入三坊七巷,沿途全是现代化的高楼建筑,缺乏一个必要的过渡,缺少指示标志以及象征性的建筑。追溯原因,是民国时因为城市建设需要而将原来的坊巷改造成道路,是总体规划过程中的权衡问题。其二,作为中轴的南后街商业性过强,削弱了三坊七巷的文化气息。三坊七巷的价值,除了其特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地位,从中走出来的百位名人亦是构成三坊七巷人文气质的精神内核。在政府决定将三坊七巷作为一种福州文化传承下去的同时,也引来了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些商业利益最终却引来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各种各样的文化随着这次翻新修复入侵到了三坊七巷中。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南后街这条主轴上,出现了很多台湾文化、西方文化,如台湾奶茶店、台湾特产店,还有西餐厅等。这些文化的入侵使得三坊七巷的传承目的性大大降低了。这使得三坊七巷更像是一个文化杂交的商业街。而如今众多到三坊七巷走访的游人,往往就把南后街当做三坊七巷,走完繁华的商业街也就打道回府,少有真正深入坊巷探访名人故居与明清古建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许多明清古建或名人故居的修复工作尚未完成,暂时没有向游客开放;二是导向性不足,缺乏将人们的目光引导向真正三坊七巷内涵的指示物;三是现代人的价值取向问题。其三,利用现代工艺与建筑理念修复的古建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去过三坊七巷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虽说修复明清古建所用的都是复古的建筑材料,但人走在由崭新的青长石铺就的道路上,轻抚白得几乎泛光的墙壁,却体会不到该有沧桑感与斑驳感,一种半旧半新的压抑感充斥着我们。究其原因,一是现在建筑工艺毕竟与传统工艺存在一定差异,修旧如旧需要非常专业的审美与技术,以现代工艺来说存在一定难度。二是,倘若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把本是有文化遗产价值的历史地段改造一新,搞成仿古一条街,一时迎合了旅游开发的需要,可能会有经济效益,但是文化遗产的价值丢失了,得不偿失。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不论是从繁华的现代都市主干道过渡传统文化街区,还是从南后街过渡到三坊七巷中,都需要进行旅游指示牌的系统规划与设计。例如,可以在环绕三坊七巷的八一七路、白马路、通湖路等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古色古香的旅游指示牌,在通往三坊七巷的各个入口处利用不同的地面铺砖来进行指示。对于游人把南后街当做三坊七巷的误解,说明现有的位于各个坊巷口的指示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建议可以改成表现曾居住于该坊巷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的壁画,占据一面墙的尺度更容易引起游人的注意与驻足;二、建议在这次修复工作中,对南后街进行一个区域文化的划分,就是将要传承的古老文化的商店、展馆、故居以及福州特色文化分为一个区域,而外来文化可以围绕着上面那个区域或排列在这一区域两旁。这样既可以将我们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