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森林发展及建设模式作者:闫小满 指导老师:吴泽民 教授(林学与园林学院 08 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城市森林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我国城市森林的建设模式,最后就城市森林的经营与管理,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城市森林;建设模式;可持续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Forest and construction modelAuthor: Yan Xiaoman Tutor:Wu Zemin(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bstract:The concept urban forest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 status of Chinas urban forest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sed.And the constrution model of Chinas urban forest are presentedAt last the countermeas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offered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forestKey words:urban forest; construction model;oper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前言城市森林的出现,是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居民生活、生存的需要。它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中,通过调整人类、社会、森林之间关系,促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的协调,以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利用森林的特殊功能和效益解决上述问题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向。1965年,加拿大ERIC JORGENSEN教授提出“城市林业”的理念 13,引起世界各国重视。1972年,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设立城市森林组,专门组织研究城市森林和有关学科。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城市森林法。1979年,加拿大建立第一个城市森林咨询处。1992年,在法国召开的14届国际林业大会上,增设“森林和树木的社会、文化和景观功能” 专题,对城市森林的栽培管护、作用和范围进行了广泛讨论。1968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33所大学的相关系科开设了城市森林的课程。目前,许多国家和城市已将城市森林的规划与发展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如加拿大城市模式森林计划、英国城市森林计划,德国城市林业规划、日本城市保安林规划等。198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城市森林 4。19931994年,2次召开城市林业专题研讨会,并设立城市林业研究室,中国林学会成立了专门研究会,将“城镇绿化 ”、 “城市林业”、 “城郊森林” 等名词统一为城市森林。随后把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了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从长春第一个森林城的构建,到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体现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蓬勃兴起的发展势头。如何使城市与森林更好的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一、城市森林发展概况1 城市森林的概念关于城市森林的概念和范畴,不同的专家和学者由于理解角度和研究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的提法。到目前为至,还没有一个普遍使用的定义。城市森林的提法最早源于美国和加拿大。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城市森林”(UrbanForest) 这一名词。196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ERIC JORGENSEN教授首次完整提出 “城市林业”(Urban Forestry)的概念。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对于城市森林的定义为 “城市森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社会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及培训市民”。日本,欧洲不少国家的专家认为城市森林包括市区公园绿地和郊区公园绿地。中国有关学者将城市周围或附近一定范围内以景观、旅游、运动和野生动物保护为目的的森林称为城市森林。作者认为,城市森林应突出“城市”与“森林”这两个主体,故此将城市森林概念为以乔木为主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对于我国城市森林的范围,专家们认为“城市就自然本质而言,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延伸至远郊城镇与乡村,从地域上讲应包括城市行政区划所管辖的整个范围”。城市森林的范围很广,凡是对城市环境、城市居民的生活有影响的城市周围的地域上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属于城市森林的范围。2 中国城市森林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森林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大学高清教授出版都市森林学。于此同时,沈国舫、王义文等人将城市森林和城市森林的概念引入国内,陆续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1992年8月2023 日,我国在天津市召开了首次城市森林研讨会,12个城市的50多名代表在会议期间就各地城市森林的发展形势和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并从不同角度对当前城市森林的概念、内容、规划布局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提出,城市森林要围绕城市总体建设要求和经济发展特点,探索一条多功能、高效益的中国城市森林发展道路。1994年,中国林学会设立城市林业专业委员会,将城市园林、生态园林、花园城市等概念统一为城市林业;1995年,中国林业部制定了 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城市林业的依据、目标和行动。提出发展城市林业,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到2000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7平方米以上,到2050年达到2550平方米。还提出城市森林建设按远郊、近郊和市区三个部分,进行具体规划设计。2002年9月1622 日在上海召开了城市森林与生态园林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城市森林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森林特征及其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作用、城市森林建设的案例、城市森林的经营理念与城市树木生态、城市森林评价体系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建设部从1992年开始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并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办法和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到 1999年为止,我国已有北京、合肥、珠海、大连、杭州、深圳、马鞍山、威海、中山、南京、南宁、厦门、青岛、濮阳、十堰、佛山、三明、秦皇岛、烟台和上海浦东20个城市(城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其他一些城市已提出了城市森林发展的战略目标,如广州的“花城”计划;昆明的“国家园林城市 ”规划;重庆的“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兰州和西宁的“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 ”等,而且都将这些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为我国城市森林发展展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目前,我国城市森林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城市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2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6平方米。然而,我国城市森林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其发展远远赶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国外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 树种配置不合理; 投入资金 1 2 3不足; 经营管理不善; 破坏绿地现象比较严重。 4 5二 中国城市森林的建设模式目前我国已有600多个,每个城市的状况又各不相同,因此城市森林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定的环境状况等综合条件来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森林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特色,才能真正发挥城市森林的功能和作用。典型的模式有“森林城”模式、“分类经营”模式、 “园林城市”模式、“生态经济”模式、“环城林带”模式等。1 “森林城”模式“森林成”是将森林引入城市,是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建设“森林城”被认为是调控城市环境质量最经济、有效地手段。到目前为止,我国省、地、县三个级别的“森林城”试点各有一个,它们是吉林省长春市、辽宁省阜新市和湖南省娄底市。长春市的“森林城”建设开始于1988年,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城”试点工程,也是“森林城”模式的典型城市,现在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长春市的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66平方米。长春市“森林城模式”是按照三个部分十项重点绿化工程进行的。市区部分包括公共绿地绿化工程和专用、生产、防护绿地绿化工程两项工程;城乡结合部和景点部分包括绿色走廊绿化工程、卫星城镇绿化工程和风景区绿化工程三项工程;外围大环境绿化部分包括荒山荒地绿化工程、江河水库绿化工程五项工程。2 “分类经营”模式分类经营就是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通过局部分治,在总体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的整体利益。北京市是城市森林“分类经营”模式运用的典型城市,规划到 2050年,北京市的商品林和公益林分别占20%和80%左右。3 “园林城市”模式“园林城市”模式是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色、城市布局特征、社会经济现状等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带个性的城市发展模式。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十条标准,我国现有北京、深圳、珠海、合肥、杭州、马鞍山、中山、威海等八个城市被建设部命名为园林城市。这种模式有几个典型城市,如重庆和珠海等。4 “生态经济”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就是在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注重经济效益的发挥。这种模式有几个典型城市,如天津市和山西省的曲沃县等。5 “环城绿带”模式“环城绿带”模式就是在城市的郊区营造大规模环城绿化带,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对郊区的农民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我国这方面的典型有天津、哈尔滨、本溪、贵阳、济南、合肥、西安、北京、上海等城市。天津早在19871989 年就兴建了当时最大的环城绿带。辽宁省本溪市在19891991年兴建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环城森林公园。哈尔滨市在 19931998年完成了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工程。贵阳市也营建了大规模的环城林带,并制定了具体的法律法规。北京和上海大手笔的环城绿带正在建设之中。三 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城市森林的建设要体现可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56。不少城市只重视人的活动方便,强调树木及花草为社会服务,忽视了城市树木及花草应有的生存空间,大面积的地表硬化使树木根系断绝了通气、透水和养分补充的条件,致使原有的树木大量死亡。为建设城市森林,必须克服轻视树木及花草的生存条件的倾向,建立可持续经营规范。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是掌握森林演替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人为辅助措施使其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维持自身的物流与能流,建立一定自我更新能力的、稳定的、长久不衰的城市森林系统。1)树立人与城市森林和谐共存的理念在进行城市森林经营中,必须建立人与城市森林和谐共存的理念。城市森林为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人类也要为城市森林提供必须的生存空间,两者缺一不可,如若只重视人的利益而忽视城市森林的生存条件,城市森林则不可能永续服务;相反只重视城市森林的生存而忽视人的方便利益,对社会发展则成了障碍,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建立二者共存及协调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森林与城市社会协调和谐共存发展。2)合理经营科学合理地经营城市森林,是实现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合理经营首先要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保持合理的营养空间。对城市森林、公园、及各类片林,要使林下有疏松土壤,严防地表硬化。这样使得叶落归根,形成枯枝落叶层,构成地面的物质库和能量流动场所,吸收天然降水,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城市森林只有具备良好的森林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才能保持其经营的可持续性。行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