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上海云海计划上海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XX-XX年行动计划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具有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便携化、可定位化、实时性等特征,是实现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实践载体,产业发展潜力大,联动效应明显。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相关部署,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创新水平、发展高端产业集群为总体要求,坚持“市场驱动、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特色鲜明”的发展原则,突出“四个聚焦”,即聚焦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聚焦产业协同,推动芯片、终端、传输、软件、平台、应用联动发展;聚焦环境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品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上海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创新高地。到XX年,上海移动互联网产业经营收入突破8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龙头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成长型企业,建设一批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创新基地,扶持一批移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芯片、终端、传输、软件、平台、应用等环节的创新发展,实现移动互联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二、重点任务当前,培育发展上海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从基础支持和应用服务两个方面展开:基础支持1.芯片。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发展面向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处理器芯片,研发包括FDD-LTE、TD-LTE等在内的终端基带和射频商用芯片,实现在通信核心芯片领域的突破。通过增强SIP水平、完善SoC设计方式,提高芯片集成度。提高芯片基础设计能力和芯片架构设计能力。加快关键IP核/库建设,满足先进工艺环境下移动终端芯片的量产需要。鼓励设计企业与本市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共同研发28纳米及以下的芯片量产工艺。2.终端。鼓励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各类移动终端共同发展,鼓励支持HTML5的智能移动终端发展,支持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研发。建立健全移动终端测试体系,重点建设手机测试平台,提供通信、网络产品检测、通信计量等手机测试服务。鼓励研发具有高集成度、多模、跨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智能移动终端集成先进传感设备的能力,促进智能终端功能模块与云计算服务模块组合,发展满足行业应用的专业化移动终端解决方案。3.传输。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能级,重点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增强通信转接能力,保持城域网出口容量国内最大、海光缆通信总容量占全国50%以上,创建亚太通信枢纽。加强功能服务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部署规模化商用云计算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主机系统等。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鼓励运营商面向行业、企业、个人用户,发展针对性、差异化增值服务,改善资费套餐结构。应用服务4.软件。发挥上海软件产业综合优势,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以及开发环境等的发展,提供符合国内应用实际和移动互联网发展需求的底层软件架构。研发突破系统软件、人机交互、应用开发、虚拟化等热点技术与新兴技术。鼓励开发基于主流应用开发系统的应用软件并在国内外拓展市场,支持移动应用开发系统和开源社区建设。5.平台。结合云海计划的推进,重点突破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处理、计费、访问控制等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建设第三方内容服务平台,重点服务经济发展,建设金融资讯、商贸数据挖掘、航运物流信息交互等数据处理平台;服务社会发展,建设道路交通、社区服务、食品安全、公用事业、环境综合气象等数据处理和发布平台;服务文化发展,建设海量视频、数字阅读、动漫资源、数字音乐等数字内容加工平台。促进各类平台开放融合,在终端接入方式、接入内容、接入对象等方面实现开放与共享。6.应用。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对生产领域的带动作用,在钢铁、石化、交通、物流、制造等行业形成领先的服务产品,拓展生产性行业的发展新空间。有效发挥移动互联网对生活领域的提升作用,深化面向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移动阅读、移动资讯、移动搜索、移动位置服务等。推动移动互联网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移动教育、移动办公等的应用水平。鼓励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重点发展车载数据与资讯、智能交通、基于北斗等多制式智能交通导航、远程测试诊断、在线节能监管、道路救援与安防等移动信息服务。三、保障措施优化产业环境。深化落实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人才、知识产权、行业服务等方面聚焦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发挥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成员单位优势资源,形成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加大财政扶持。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利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区县配套资金等渠道,加大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支持,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特色服务产品、终端解决方案、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集聚。建设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创新基地,将符合条件的产业基地认定为市级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并在企业房租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应用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支持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推动芯片、终端、传输、智慧城市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自XX年9月发布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到XX年底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工信部组织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以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在网络就绪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两个二级指数排名全国第一。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显著提升,截至XX年底,光纤到户覆盖总量约800万户,是XX年的倍,实现城镇化地区覆盖;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和平均带宽分别达42%和17M;完成535万有线电视用户NGB网络改造,比XX年底增长4倍,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部分城镇化地区;基于TD-SCDMA、WCDMA、CDMAXX三种制式的3G网络全市域覆盖,用户普及率达48%;全面启动基于TD-LTE、FDD-LTE两种制式的4G网络建设;WLAN覆盖场所达万处,是XX年的3倍,456处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免费服务。涵盖各领域的智能应用进一步深化,着力推动数字惠民、智慧城管、两化融合和电子政务行动,初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领域全覆盖。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市区及医联等多平台互联互通,动态采集维护3000多万份健康档案;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办理时间从30天缩减到19天;在43个社区试点开展以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等为重点的“智慧社区”建设;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城市建设向综合管理拓展,有效推动大联动、大联勤;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向移动网络拓展,ETC建设基本覆盖全市主要道口;两化融合指数从XX年的提高到XX年的;XX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万亿元,是XX年的倍;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通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内资企业设立、建设工程等领域实现并联审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等渠道整合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高端软件取得快速发展,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实施“云海计划”,金融云、中小企业服务云等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物联网在水质监测、智能消防、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智能照明等方面试点应用。截至XX年底,上海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万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4317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围绕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上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安全防护水平与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贯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相关会议精神,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强化安全保障,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以强化网络安全为保障,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上新台阶。具体来说,新三年行动计划体现了“四个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智慧应用,将建设重心由网络设施转向智慧应用,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应用覆盖面,提高应用能级;二是更加突出市场机制,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合力推进格局;三是更加突出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把握数据资源资产化趋势,加强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四是更加突出阶段重点,服务发展大局和重点领域改革,明确阶段目标,聚焦重点专项,强化分工合作,力求务实见效。XX-XX年上海智慧城市行动计划上海到XX年底将基本构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重点,以高速泛在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绿色高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自主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信息化成为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信息化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率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上海未来三年将着力实施智慧化引领的“活力上海五大应用行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安全保障“三大支撑体系”,引导推动建设50个重点专项。五大应用行动着眼城市宜居,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上海将以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为原则,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到XX年,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具体将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就业、智慧气象等8个专项建设。着眼产业创新,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上海将以信息化助推“四个中心”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为发展目标,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战略重点,全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提供有力支撑。到XX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指数达到,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具体将推动互联网金融、智慧航运、智慧商务、智能制造、智慧企业等5个专项建设。着眼运行可靠,完善精细化的智慧城管。上海将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信息化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支撑上海城市功能提升和安全运行。到XX年,基于网格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本覆盖全市。具体将推动城市综合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城市生命线等5个专项建设。着眼透明高效,建设一体化的智慧政务。上海将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渠道整合、资源集约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