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与奶奶发生的感人作文(共10篇)我的朋友怀念其奶奶的文章,感人科技日报的尹传红是我的朋友,他怀念奶奶的文章写得很真挚感人,转贴一下。他文章里说,郭沫若的一首词他没有查到,我将这首词放在下面:郭沫若1976年10月21日水调歌头?大快人心事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接班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尹传红:怀想奶奶散记http:/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p_写在前面今年清明节我专门返回家乡,给奶奶迁坟。4月2日,我在北京至柳州的高铁上,花了几近一天时间,给我的一部特别呈现给奶奶的新著该死的粒子尹传红科学书话撰写后记。我从自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起笔,回忆了奶奶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印在此书扉页上的题献是:此书敬呈我挚爱的奶奶赵国英她最早熏陶引导我阅读和思考让我因此而开启心智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意义与人生的美好XX年3月,在奶奶逝世30周年之际,我与姑母共同编撰了一本奶奶纪念文集,其中收录了我写的一篇8000字长文怀想奶奶散记。这是从我历年所写、以通信形式回忆奶奶的十万余字文本中摘选出来的。就是下面这篇文章怀想奶奶散记尹传红我11岁那年,奶奶走了。我的心头,从此有了永远永远的痛。我的世界、我的生活、甚至我的性格,整个地也都变了样。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灰暗和无奈,还有无尽的哀伤和孤寂。慈祥、优雅的奶奶,给了我最初的人生启蒙和最早的文学熏陶,还有令我深切铭刻在心、终生不能忘怀的挚爱。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她始终没有离我而去。我把奶奶看成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她伴随着我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时代,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生活的意义,给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不思量,自难忘1991年12月30日,我在新买的高尔基作品童年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我美好幸福的童年时代,根据这本著作改编的连环画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最敬爱的奶奶待我,就如高尔基的外祖母待他一样处处充满疼爱,充满深情,充满希翼!时光可以磨灭棱角,却永远也带不走我内心深处最难以忘怀的记念。”我常常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辞,才足以表达出我对奶奶的那种深厚无比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忆念奶奶,总会想起那首心中的玫瑰:“在我忧伤的时候,是你给我安慰;在我欢乐的时候,你使我的生活充满光辉。”还有苏轼那首传诵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幸福的暖流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奶奶的怀念之情非但没有淡漠,反倒还越来越深。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她始终就没有离我而去。我常常在突然想到她的时候,不分场合,眼泪情不自禁地就流了下来,怎么也止不住。XX年,我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入夜,我在书房里看书、写东西累了的时候,常常会转过身子,一个人静静地盯着一张照片看上好半天那是我在半岁时跟奶奶和父母在广州的合影。这当口,一股幸福的暖流即刻就会涌上心头XX年4月22日,我在悼念我台湾姑姥爷的一篇文章中,引申谈到奶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20多年来,我一直在缅怀这样一个非常善良、开阔的人,一个非常纯净、洒脱的人,一个非常优雅、高贵的人。她离开人世已经那么多年,仍还有那么多的人想起她,说起她,怀念她。只可惜,她走的时候我还小,我们之间虽然感情极深,却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这也是我常常引以为憾的事情。不过,我由她而“领略”到的人生况味,足以让我分享、受用、念想终生。这就够了。胜却人间无数XX年年6月的一天傍晚,我逛完书店后,从西单上了地铁。车厢里人很多,我在抓扶手时,一眼瞥见了其上广告录下的一首词,那是我久违了的秦观作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当然知道,作者是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表达其爱情理想。就在拥挤的地铁里,我一遍遍地诵读整首词,不知不觉中,眼眶就湿润了。尤其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句,让我联想到以前多次表达过的一个意思:不管自己遇到过什么麻烦、经历过什么痛苦,只要回味起曾有幸在奶奶这样一个优雅、慈祥的长辈精心呵护下幸福、快乐地生活过,承受并且回报过一种深切铭刻在心、终生不能忘怀的挚爱,那真就可以说今生无悔了!这也算是我对“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别样解读吧。我沾了奶奶的光XX年6月2日,姑妈打电话告诉我,我称做“罗姑奶”的那个老太太,已经在5月29日以86岁高龄撒手而去。临行前的一段时间,她曾几次提出要跟我见上一面。为此姑妈专门从柳州给我来过电话,可我当时却无法脱身。实际上,半年前回柳过年时我去看过她。跟以往一样,她总是在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并且总是要念叨一句:“我的老东家呀,她走得太早了呀”。每逢告别的当口,她的眼泪止不住又流了下来,实在让人心酸。现在我还能回想起我尚在柳州念书的时候,这个老太太常常跑老远的路,提着一大兜她自个做的糯米食品来看我们,话没说几句又总是会提到她的老东家。她的老东家,就是我的非常善良、仁慈的奶奶。1979年3月19日傍晚的一个情景永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位罗姑奶,竟然是跪在我奶奶的遗体前号啕大哭,嘴上还不停地说些什么,简直成了一个泪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来还没见过这么动情的哭诉。她待我非常好。我当然明白,这完全是因为我奶奶的缘故。她知道,我奶奶生前最疼我最喜欢我,很可能她把我看作了我奶奶的化身,或者她是要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回报我奶奶对她的恩情。多年以前她曾对我讲过,年轻的时候她的境遇很糟,是我那善良的奶奶把她从火海里救了出来。我还记得她说过一句很过分的话:“给老东家当牛做马我都愿意啊!”我们俩都哭了30年前有关奶奶的许多场景,于我仍然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奶奶患绝症去世前的一个月,我已经从大人们的谈话中判断出,奶奶将不久于人世了。小小的我感到世界末日仿佛就要来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我已记不清楚曾在心中暗暗祈祷过多少次:“放过我奶奶吧,让她一直活下去吧,我不能没有奶奶呀”一天晚上,宿舍又停电了。同学汤湘搞到两张热门票,邀我一道去看南斯拉夫战斗故事片夜袭机场。我当然很想一睹为快,可又有些犹豫。躺在病床上的奶奶见状,直劝我不要错过机会,就去看看吧。我随汤湘走了,但一路上心神不定,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到了电影院门口,很多人都在等退票。电影肯定好看,但我还是下定决心:回去!一路上,我是跑着回家的。进了门,奶奶非常惊讶,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停电了,怕你一个人孤独,我想陪你待着”话还没说完,奶奶就一把搂住了我我们俩都哭了,心里很不好受。她说:“我答应过你,要带你上北京玩玩的。可是你看我病成这样,恐怕不行了。长大了你只好自己去啦。”一个月之后,她就永远地离开了我。愿意“交换”纯粹是一种寄托吧,奶奶去世后我偷偷地留下了她的假牙。可能是担心病菌传播,母亲发现后趁我没注意把它扔进了垃圾桶,而我又从垃圾马车上拿了回来。我忘了自己是怎么察觉不对劲的,但仍清楚地记得从垃圾车上取回那件东西时的情形。后来,我一心想留下来的纪念品还是消失了。这个小插曲一度引起了我的不快,我把它跟我的“环境”和感受到的某种变化联系在一起了。可我的父母当时却未能体察到这一点:他们当时的管教方式和我奶奶对我的那种春风化雨式的熏陶,的确有着很大的反差,以致在一个时期内我跟他们越来越对立,甚至还产生了误会。8年过后,由于几个很偶然的促发因素,我跟父母之间终于爆发了一次剧烈的冲突XX年底,在跟一位朋友谈到我对奶奶的深厚感情时,我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想到我在生命中的前11年,曾经在一位优雅、慈爱的长辈的呵护之下幸福、快乐地生活过,那么即使后来我遭遇了再大的麻烦和痛苦,我都会觉得今生无悔。我甚至想:假如真有什么上帝、主宰的话,哪怕让我的寿命减半,我也愿意“交换”一次跟奶奶见面的机会。我要对她讲:这20多年来我对她的思念之情有多深,我自己在社会上闯荡吃了哪些苦头,又收获了什么。奶奶教我唱的第一首歌XX年3月3日中午,我在家居电梯里翻看北京青年报,无意中发现“永远的丰碑”栏目所登新华社3月2日电讯,提到创作大刀进行曲的麦新,还曾创作过抗日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心里不觉一动。到了单位后,输入“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这一关键词上网查询,同时下载试听,果然就是小时侯听奶奶教唱过那首歌曲。我是多么的惊喜!奶奶跟我讲过很多她在抗战时期的经历,我记的都不是很清楚了。但这支歌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多年来,我时不时地哼唱起它,总是感到非常亲切。如果不算我爱北京天安门,或许它就是奶奶教我唱的第一首歌了。不过,歌词我记不全,甚至连歌名是什么都不知道。除了听奶奶唱,我在别的场合似乎没听到过。XX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我留意过许多回忆文章,下意识地想看看介绍这支歌的文字,但并没有发现。我凭记忆能够哼出的歌词是: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把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亡国的条件,决不能接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对比标准的歌词,可见我的记忆稍稍有误,抑或奶奶教我的是简易唱法,但基调是对的。尤其是“关头”二字,跟前面“最后”二字要有停顿,全句得重复一次,语气愈加强化。整支歌曲听下来有进行曲的风格,属激越战歌一类。可以想见,这些歌曲当时都深受当时热血青年的喜爱,鼓舞着他们走上抗日战场。当年奶奶教唱的情形,我依然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她是躺在床上,我就站在她那黑色的床头柜前。有时候我跟着她出去,也会听到她哼唱这支歌。那应该是在我上小学以前的事情了。晚年奶奶的气度大约六七岁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曾站在奶奶那黑色的床头柜前问她:“什么叫政治?”她很耐心地给我作了解说,可惜其内容现在我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我念中学的时候,柳州日报曾在“五四”前后刊发过一篇文章,内中提到奶奶是“五四”运动期间柳州妇女界的两个或三个头领之一。这篇文章估计是别人据史料或访谈采写的,那时奶奶已经过世,我们家的人并没有参与其中,想来是比较切实、客观的说法。我亦隐约记得奶奶跟我聊起过她年轻时参加游行的话题。奶奶是1905年生人,“五四”运动那一年是15岁,她已经提前“成年”做老师了。那个岁数的她曾留下了一张十分清雅、秀气的合影,而且相当清晰。奶奶的一个侄女曾指着这张照片问我:“你奶奶年轻时像不像电影明星?”的确,奶奶有一种十分脱俗的优雅气质,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她与通常的老太太明显地不一样,而绝不仅仅是她比别人多受了一些教育。我甚至跟人谈过,晚年奶奶的气度,相较晚年的宋庆龄也绝不逊色。一位前辈亲戚跟我说过:“你奶奶很不简单。她早年在大家庭里是不用干什么家务活的,但后来过苦日子她竟能很快地适应,一大家子操持得还不错。”言下之意有一种大气度。的确,她在我的印象里,就连炒菜的动作也很优雅,从未见她火急火燎、手忙脚乱,或者脏手污衣、牢骚满腹。有一次我带儿子在院子里转悠,见到已属十分罕见的麻雀,不禁想起奶奶站在灶台旁为我油炸麻雀时的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