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 (2012 天津)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15.(2012 山东)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 对西方文化力量已有警觉 B 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 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16.(2011 北京)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15.(2010 北京)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14.(2011 全国 1)徐继畬在 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 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 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 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20.(2005 全国 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 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DDBBB39.(27分) (2012广东高考)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 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 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 的影响。时人将 science 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 “研格致,营韧进者承时而起”。 “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 science 译为 “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之艺”民国初年,学姐还将science 音译为 “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 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 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 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值得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 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1)科举制度(2 分) ;“究天理”(2分)(2)变化: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 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2分)27(25 分) (2009 山东)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 1543 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 ,一本是哥自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班了哪些新的变化 (6 分)材料三表 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 (1896 年)(3)据材料结何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 分) “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 “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 分)(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5 分)(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米,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3)积极影响:促进丁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4)科学知识重要:科技是笫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37.(32 分) (2011 全国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4 分)(1)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2)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