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两则材料提供了关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能力训练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讨论、动脑筋、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方法歌词导入法。分析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其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显示。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材料说明法课堂剧表演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图片:国民革命军军歌;孙中山,周恩来等人物的头像;动态的北伐进军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和一些文字资料。国民党一大材料、工农运动材料资料。练习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用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歌之间的渊源关系导入新课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3、北伐胜利进军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时间、目的、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多媒体图片展示: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通过学生阅读,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此过程中补充图片叶挺.、补充资料,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引导学生读书课本第一幕内容。并出示图片资料,提供给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组的看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图片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在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简单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内形势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并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性质等。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课堂小结(1)生谈收获:通过你说武说大家说栏目(2)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让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加强记忆。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北伐战争的性质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团结的,仍能集中力量共同对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作战中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英勇善战的一支部队。共产党人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北伐军的许多指战员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共产党人还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使北伐军所到之处,都能得到广大工人、农民和其他革命群众的直接支援。此外,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战争本质与战争性质战争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体现战争本质,是战争固有的最根本的政治属性。战争是政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战争行动,是阶级的政治通过武装斗争手段的继续。这是战争本质的核心。它规定着战争的经济本质和军事本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战争观理论所揭示的战争本质的特性与其理论功能在于,战争在阶级政治斗争的继续中,由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目的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政策与军事战略方针。阶级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以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通常是在政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也不能照旧前进时,就用战争的手段,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求取发展。列宁把这种复杂的斗争发展过程概括为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政治“。战争的政治属性规定着,战争是政治性的行动。自古以来,任何阶级进行的战争,都带有阶级性质,都是为达成一定的政治任务与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斗争。毛泽东把它概括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决定着战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为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的战争,是侵略、掠夺、扩张、奴役政治、政策的继续;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政治的继续;人民革命战争,是人民解放政治的继续。资产阶级军事理论,有的也承认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其共同特点是,极力掩盖战争的阶级目的和侵略性质,甚至把侵略战争美化成“解放”战争。战争的政治属性决定战争的军事本质,即战争的军事目的。任何阶级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都是务求发展自己,消灭对方。所以,它赋予战争的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争的政治属性还规定着战争的经济本质。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也是阶级与阶级之间关系的基础。这决定着任何阶级进行的战争,在其政治目的中就包含着经济目的,有的也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进行战争。古埃及的第四王朝,从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对外侵略战争的目的放在经济目标上,掠夺金、铜矿产和财富。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战争依赖经济,经济为战争提供作战工具和手段,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与组织力,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极大。战争性质,是战争在政治上的本质属性。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革命战争的政治目的和反革命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着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所以,战争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战争,人民革命战争,阶级、民族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卫国战争等等。非正义战争包括:镇压奴隶、人民起义的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侵略战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战争等等。正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非正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破坏、阻碍作用。判定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惟一的标准是政治,主要是看这场战争的政治内容、目的是什么,是由哪一个阶级进行的,是哪一种政治的继续。不能从谁先发起进攻、军队在谁的国家中作战等表面现象去判定战争的性质。阶级解放战争先发起进攻,是正义的。苏联在卫国战争胜利后,在转入战略追击向柏林进军的过程中,在当地人民的协助下,解放了东欧一些国家,继后在苏日战争中又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消灭日本侵略军;中国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等,类似这样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不区分战争本质和战争性质,便不能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弄清楚战争的本质和性质,是确定正确的战争观,正确地认识、对待、指导战争的前提,也是确定正确的战争态度和行动的首要条件。11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一国共俩党第一次合作: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2.内容: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3.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俩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二黄埔军校的建立1.时间:地点:广州黄埔2创办人:孙中山3.建校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4建校原因:孙中山认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5.建校的目的:为了培养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6.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年,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革命失败后,军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三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年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3.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4领导机关:广东国民政府5.经过:蒋介石任总司令正式北伐两湖灭吴佩孚江西灭孙传芳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进入南京上海进攻张作霖6.结果:北伐军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