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二端口网络测试实验报告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时间:XX/5/22一、实验名称二端口网络的研究二、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的参数。2了解二端口网络特性及等值电路。三、实验原理1对于无源线性二端口可以用网络参数来表征它的特征,这些参数只决定于二端口网络内部的元件和结构,而与输入无关。网络参数确定后,两个端口处的电压、电流关系即网络的特征方程就唯一的确定了。12输入端输出端12图6-12若将二端口网络的输出电压U2和电流I2作为自变量,输入端电压U1和电流I1作因变量,则有方程?AU?U1112?A12(?I2)?AU?I1212?A22(?I2)式中A11、A12、A21、A22称为传输参数,分别表示为?A?U111?0U2I2?A11是输出端开路时两个电压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的量。?IA21?1U2?UA12?1AU?12是输出端短路时短路转移阻抗。?I?022?0I2A21是输出端开路时开路转移导纳。AI?22?1?I2U?2?0A22是输出端短路时两个电流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可见,A参数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求得。当二端口网络为互易网络时,有A11A22?A12A21?1因此,四个参数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如果是对称的二端口网络,则有A11?A223无源二端口网络的外特性可以用三个阻抗元件组成的T型或型等效电路来代替,其T型等效电路如图6-2所示。若已知网络的A参数,则阻抗r1、r2、分别为:r11?11?AA21rA?12?22A21r13?A21图6-2因此,求出二端口网络的A参数之后,网络的T型等效电路的参数也就可以求得。4由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方程可以看出,如果在输出端1-1接电源,而输出端2-2处于开路和短路两种状态时,分别测出U10、U20、I10、U1S、I1S、I2S,则就可以得出上述四个参数。但这种方法实验测试时需要在网络两端,即输入端和输出端同时进行测量电压和电流,这在某种实际情况下是不方便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在二端口网络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进行测量的方法来测定这四个参数,把二端口网络的1-1端接电源,在2-2端开路与短路的情况下,分别得到开路阻抗和短路阻抗。R?U?10?A11,RU?1SA1201I10I?S1?2?0A21I1SU?0?2A22再将电源接至2-2端,在1-1端开路和短路的情况下,又可得到:RU?20?02?I?A22,IRU2S20?1?0AS2?21I2SU?A121?0A11r3同时由上四式可见:R01RS1A11?R02RS2A22因此,R01、R02、RS1、RS2中只有三个独立变量,如果是对称二端口网络就只有二个独立变量,此时数。四、实验设备R01?R02,RS1?RS2如果由实验已经求得开路和短路阻抗则可很方便地算出二端口网络的A参1电路分析实验箱一台2数字万用表一只五、实验内容与步骤1如图16-3接线图16-3?R5?,R3?R4?200?,U。将端口2-2R300R1?100?,110V2?I?I?、,并将结果填入表6-1中。UI处开路测量?10、,将2-2短路处测量201S2SAA2计算出A12、22。21、A11、?U?10I10A?=-11A?21U20U20?0?0,I2?I2?IU1S1SA12?=-A22?I=?I2S2S?0,?U2U2?0验证:A11A22?A12A21?*()*()=3计算T型等值电路中的电阻r、r,并组成T型等值电路。1图16-4在1-1处加入U1?10V,分别将端口2-2处开路和短路测量并将结果填入表6-2中。r3?1A21A11?1A?1r?1=300r2?22=A21A21比较二表中的数据,验证电路的等效性。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见五、实验内容与步骤=200二表中的数据近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路等效实验二端口网络测试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二端口网络的基本理论。2.掌握直流二端口网络传输参数的测量技术。二、原理说明对于任何一个线性网络,我们所关心的往往只是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实验测定方法求取一个极其简单的等值二端口电路来替代原网络,此即为“黑盒理论”的基本内容。1.一个二端口网络两端口的电压和电流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种形式的参数方程来表示。本实验采用输出口的电压U2和电流I2作为自变量,以输入口的电压U1和电流I1作为应变量,所得的方程称为二端口网络的传输方程,如图1-14-1所示的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的传输方程为:U1AU2BI2;I1CU2DI2。式中的A、B、C、D为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其值完全决定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各支路元件的参数值。这四个参数表征了该二端口网络的基本特性,它们的含义是:U1OAU2OU1sBI2sI1OCU2OI1sD图1-14-1I2s由上可知,只要在网络的输入口加上电压,在两个端口同时测量其电压和电流,即可求出A、B、C、D四个参数,此即为双端口同时测量法。2.若要测量一条远距离输电线构成的二端口网络,采用同时测量法就很不方便。这时可采用分别测量法,即先在输入口加电压,而将输出口开路和短路,在输入口测量电压和电流,由传输方程可得:U1OAR1OI1OCU1sBR1sI1sD然后在输出口加电压,而将输入口开路和短路,测量输出口的电压和电流。此时可得U2ODR2OI2OCU2sBR2sI2sAR1O,R1s,R2O,R2s分别表示一个端口开路和短路时另一端口的等效输入电阻,这四个参数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至此,可求出四个传输参数:AR1O/(R2O?R2S),BR2SA,CA/R1O,DR2OC3.二端口网络级联后的等效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亦可采用前述的方法之一求得。从理论推得两个二端口网络级联后的传输参数与每一个参加级联的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AA1A2B1C2BA1B2B1D2CC1A2D1C2DC1B2D1D2一、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U12二端口网络实验线路如图1-14-2所示。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到10V,作为二端口网络的输入。1.按同时测量法分别测定两个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A1、B1、C1、D1和A2、B2、C2、D2,并列出它们的传输方程。二端口网络I+U+U22二端口网络II图1-14-22.将两个二端口网络级联,即将网络I的输出接至网络II的输入。用两端口分别测量法测量级联后等效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A、B、C、D,并验证等效二端口网络传输参数与五、实验注意事项1.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电流时,要注意判别电流表的极性及选取适合的量程。2.计算传输参数时,I、U均取其正值。六、预习思考题1.试述双口网络同时测量法与分别测量法的测量步骤,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2.本实验方法可否用于交流双口网络的测定?七、实验报告1.完成对数据表格的测量和计算任务。2.列写参数方程。3.验证级联后等效双口网络的传输参数与级联的两个双口网络传输参数之间的关系。4.总结、归纳双口网络的测试技术。5.心得体会及其他。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学院_管理学院_专业_电子商务_年级班别_XX级电子商务1班_学号_学生姓名_蔡少云_指导教师_黄益民_成绩_广东工业大学_管理_学院_电子商务_专业_1_班学号_姓名_蔡少云_教师评定_实验题目实验二Windows网络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一、实验目的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本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熟悉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在熟练掌握ping、ipconfig、netstat、nslookup、tracert、arp等命令来进行网络测试与网络状态查看的基础上,学习使用Route、Net与NetSh命令。本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熟悉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熟悉TCP/IP协议标准,准确理解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方法,理解网关和子网掩码及其DNS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使用各种网络设备,掌握TCP/IP配置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学习在windows环境下对TCP/IP协议的属性进行设置。1、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设置;2、网关的设置3、DNS的设置学习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1、掌握ipconfig命令的含义;2、掌握ping命令的含义;3、理解Netstat命令的含义与应用;4、理解tracert命令的含义与应用;5、理解nslookup命令的含义与应用;6、理解ARP命令的含义与应用;7、理解Telnet的含义与应用;熟悉TCP/IP协议标准,掌握TCP/IP配置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学习在windows环境下对TCP/IP协议的属性进行设置。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设置;网关的设置DNS的设置学习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1、掌握Route命令;2、掌握Net命令;3、理解Netsh命令的含义与应用;三、实验结果1显示相应的地址例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等2.ping的使用3.netstat命令的使用netstat?4.tracert命令的使用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