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云南省委,九届八次,报告同志们: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一、今年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会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执政能力为保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增幅居南通第一;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增长。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亿元,增长,其中规模工业产值亿元,增长。建筑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全年施工产值亿元,增长。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增幅居南通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去年年底的:调整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同比增长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双超历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月日,全市新批外资项目个;增资项目个,是去年的倍;新批协议注册外资亿美元,比去年增长,超过了改革开放年来的总和;到账外资亿美元,比去年增长。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万美元,比去年增加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向一、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亿美元。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现。两个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和。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新派出国劳务人员人,增长。项目投入高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总量超过前五年总和。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可望达到亿元,增长。规模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实施的规模工业项目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个,超亿元项目个,分别比去年净增个、个、个。投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得到较好控制。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投入亿元,新进区企业家,完成区内项目投入工作量亿元。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沿江经济成倍增长。沿江经济快速崛起,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均呈现翻番或数倍增幅。基础设施建设负重奋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量亿元,导流堤工程基本结束,皋张汽渡、疏港公路、精细化工园区、新型居民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华大、诚晖等大石化企业的落户,推动了石化板块的初步形成。精细化工园的快速推进,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进区落户。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主流地位进一步显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截至月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万户、私营企业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亿元,分别增长倍、倍、倍,稳居南通市民营经济“第一方阵”。板块特色初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民营经济特色板块个,预计年产值超亿元的个,其中超亿元的个。贡献份额明显提高。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民营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额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今年组建市级同业商会个,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环境打造难中求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亿元,交通建设投入亿元。有效推进重点工程。如皋大剧院基本竣工,区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如港一级公路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江曲线北延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公里。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综合整治市容镇貌、道容路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三清”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云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工作报告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白恩培XX年12月24日同志们: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明年工作,审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一、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出色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取得了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云南新形象;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十一五”以来,我们在总结继承“十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矿产等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储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46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7000亿元左右,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2亿元增加到86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6元增加到15800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42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53%。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广大农村,从内地到边境一线,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是“十五”的倍。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通瓶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营和在建项目总里程接近50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航线辐射国内外98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一倍,水运港航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五年新增12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38%左右。“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全面加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省,“西电东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中缅油气管线工程顺利启动。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35%。广大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坚持不懈地调结构、创特色、增效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XX年的19:42:39调整为XX年的:,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启动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和木本油料产业培育等一批重大工程,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产量迈上1600万吨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和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茶叶、甘蔗、橡胶、花卉、咖啡产量持续增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突破860亿元,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XX亿元大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110万人和79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超过XX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整村整乡推进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0万。解决近10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垦系统职工安居工程,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山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普九”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翻番,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