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亚甲基蓝与荧光黄分离实验报告XXXX大学实验报告柱色谱法分离荧光黄和亚甲基蓝姓名:班级:环境XXX开放性化学实验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篇二:色谱实验报告色谱实验报告项目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2、3、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色谱流出曲线中各参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气相色谱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的固定相是涂布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试样气体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液接触时,气相中各组分便溶解在固定液中。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的组分又从固定液中挥发出来,挥发出的组分随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液溶解。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随着载气的流动,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的溶解-挥发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实现彼此分离。色谱图是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经色谱柱分离到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后,所产生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分布的图像。色谱图上有一组色谱峰,每每个峰代表试样中的一个组分。色谱流出曲线是以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或载气流出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检测器对各组分的电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的一条曲线。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气相色谱仪2、试剂乙醇、正丁醇四、实验步骤1、调试气相色谱仪2、分别进行进样3、进乙醇和正丁醇的混合物样品,分别记录保留时间五、实验记录1、色谱条件:50m柱经:320m固定液:聚乙二醇载气:氮气检测器类型:fid检测器温度:150柱温:95气化室温度:165气体流量:载气30mlmin2、色谱图参数六: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该实验出峰效果较明显,乙醇先出峰,正丁醇后出峰。在做实验时我们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乙醇和正丁醇要按一定的比例来混合,柱温要设置合理,最低要高于正丁醇的沸点,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组分不易分开;过低封效果会不明显。另外进样时要快、准、稳,避免出现拖尾现象。项目二: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2、掌握用外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了解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当气体携带着欲分离的混合物流经色谱柱中的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不同,它们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所以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之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与固定相作用力小的先流出色谱柱,与固定相作用力大的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外标法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用纯组分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准确进样,根据色谱图中组分的峰面积对组分含量作标准曲线。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依据样品说的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相应含量。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利用醇类物质在氢火焰中的化学电离进行检测,根据甲醇的色谱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进行定量。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气相色谱仪,10l微量注射器1支2、试剂甲醇,60%乙醇水溶液。四、实验步骤1、色谱柱的准备将内径为4mm、长为2m的玻璃或不锈钢色谱柱洗净,烘干。采用gdx102作为固定相制备色谱柱。2、色谱操作条件:检测器fid;气化室温度200;检测室温度150;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60,保持时间为1min,此后每1min升高20直至升至100。3、甲醇标准溶液的配制以6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配制浓度分别为%、%、%、%的甲醇高标准溶液。4、甲醇含量的色谱测定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10l各甲醇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注入色谱仪,获得色谱图,以保留时间作为对照定性,确定甲醇色谱峰。五:仪器的关机与清洗六数据处理及计算结果1、根据试样溶液色谱图中甲醇的峰面积,查出试样溶液中甲醇的含量。篇三:实验_柱色谱实验10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亚甲基蓝与荧光黄的分离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学习并掌握柱色谱的实验操作技能。二实验原理色谱法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色谱分离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法的分类色谱法的应用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离混合物精致提纯化合物利用比移值鉴定化合物(4)跟踪反应进程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前者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后者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为支持剂,以吸收大量的液体为固定相。当加入的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因而以不同的速度沿柱向下流动,继续洗脱时,吸附能力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在连续洗脱过程中,不同组分或不同色带就能分别收集,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活性炭或纤维素粉。选择吸附剂的首要条件:不与被分离物或展开剂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能力与以下几点有关:吸附剂颗粒大小吸附剂含水量柱色谱2溶剂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来考虑。先将带分离的样品溶于尽量少的非极性溶剂中,从柱顶流入柱中,依次增大溶剂的极性,将不同化合物依次洗脱。常用洗脱剂的极性: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乙酸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取一支色谱柱,在柱子的收缩部塞一小团脱脂棉花,注意松紧要适度。然后在棉花上铺一层粗硅胶或石英砂。将色谱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柱内加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赶走气泡。再向柱中倒入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控制滴速为1滴秒,用小锥型瓶承接,同时通过漏斗慢慢装入5gal2o3,使其逐渐沉入底部。【在装吸附剂的过程中,应用质软的物体如试管夹、吸耳球等轻轻敲击柱身,促使吸附剂装填紧密,排除气泡。最终应使吸附剂的上端平整,无凹凸面。】加完吸附剂后,在吸附剂上再盖一张直径大小合适的小滤纸。当溶剂的液面刚好流至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立即用移液管加入1ml亚甲基蓝和荧光黄的乙醇混合液,尽量免待分离混合液粘附在柱的内壁上。打开二通活塞,等柱内的溶剂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向柱内加入70%乙醇,打开二通活塞进行洗脱。用锥形瓶收集蓝色的亚甲基蓝溶液。【洗脱时切勿使溶剂流干!】当蓝色溶液收集完后,等柱内的70%乙醇溶液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加入适量2%氨水作为洗脱剂。打开二通活塞收集黄绿色的荧光黄溶液,直到其完全被洗出。用量筒分别量取所分离出来的亚甲基蓝和荧光黄溶液的体积后,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分离结束后,应先让溶剂尽量流干,然后倒置,用吸耳球从活塞口向管内挤压空气,将吸附剂从柱顶挤压出。使用过的吸附剂倒入垃圾桶里,切勿倒入水槽,以免堵塞水槽。四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柱色谱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如果相差不到,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这个我分离的次数很少,一般都是通过紫外灯查看的。4、关于湿法、干法上样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溶剂的选择。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我们这里是用l的塑料桶装的。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当然比较忙的时候我是不回收的,太费事了。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