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修复河堤的报告要求给予解决河堤修复的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们是上杭乡杏港村9、10、12组村民,地处杏港村带形山区,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地方。93年山洪暴发时冲垮了我们田边的河堤一百多米,冲毁了我们所耕种的10多亩水田,同时还殃及了其他家户的庄稼。那时我们多次备文上报乡政府,可根本无人问津。XX年又一次大水致使我们那些稻田全部被沙覆盖,通过我们12年的努力总算恢复了田地的原貌。可冲垮的河堤至今仍缺一个大口。我们在恢复沙田时也多次向政府反映过,可就是无人过问此事,也不作出解决的办法。为此,我们今特备文向各位领导如实反映,恳切希望你们实地察看,争取政府重视,着实解决冲垮的河堤,确保我们仅剩的粮田再不遭大水冲毁,为盼!此致敬礼上杭乡杏港村村民呈上XX年4月25日河堤修复工程承包合同发包方:层台镇人民政府承包方:我镇层台村至向阳村河堤是XX年8月竣工的农发工程,因XX年5月洪水冲毁层台村青杠林至向阳村两叉河段,共计长200米。为及时修复该段河堤,经党政联席办公会研究,决定将该段的维修工程承包给乙方修复。为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符合建设质量要求,明确双方职责,本着平等、自愿、公正的原则,特拟定本合同。一、甲方责任1、甲方负责该河段河堤修复工程的规划、质量监督及组织竣工验收工作。2、甲方负责组织相关干部及时调解和处理纠纷问题,使工程顺利开展。二、乙方职责1、乙方必须按工程程序规范进行施工。2、乙方施工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责任由乙方负责。3、乙方必须抓好工程质量,按照监理人员的合理要求完成每个工序,确保质量过关。三、质量要求1、填方按原有河堤高度及宽度为标准,加以夯实,预防落陷。2、工程以砂浆混泥土浇灌,石缝需要用水泥勾缝。3、工程质量需达到国家现行规范及质量要求,力争优良,保证合格。4、工程质量实行终身制,若出现质量问题,甲方通知乙方及时处理。四、工程造价修复河堤长200米,高米,宽1米,共计436立方米,每立方单价140元,共计陆万壹仟零肆拾元五、合同工期开工日期:XX年4月1日,竣工日期XX年4月30日,合同工期30天,XX年4月30日未完工的,超一天扣工程款300元。六、付款方式合同生效,甲方不预付现金,工程全部竣工经甲方组织验收合格后,由乙方出具国家正规建设发票,待甲方上报下拨所有款项后,一次性付清工程款。七、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由甲方组织相关人员按原工程程序验收,验收若不合格,则由乙方负责返工做到符合质量验收合格为准。八、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同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双方协商解决。九、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方乙方XX年3月20日层台镇层台村青杠林至向阳村两叉河段河堤修复验收报告我镇层台村青杠林至向阳村两叉河段修复工程已于XX年4月30日完工。此工程于XX年3月20日由层台镇人民政府与我镇层台村村民刘方全平等协商达成修复共识,并签订修复合同。层台镇人民政府于XX年5月5日组织验收,验收组按照合同质量要求进行验收,将该工程质量定为合格。验收情况如下:修复河堤长200米,高米,宽1米,共计436立方,每方单价140元,共计陆万壹仟零肆拾元。按照合同要求需付给刘方全同志工程款陆万壹仟零肆拾元。验收单位:层台镇人民政府参加验收人员签字:验收时间:XX年5月5日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1、砂坑治理沙坑的成因分析导致沙坑形成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人为的挖沙取石是沙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地表植被,直接导致沙坑形成。同时风蚀、水蚀也加剧了沙坑的形成。沙坑的特点分析:一般分布较广、且多数比较零散。沙坑的危害破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砂石的开采是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显著改变了地表景观,一般沙坑开采前是有植被覆盖的河滩地,甚至是农田。开采后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沙石的挖去,地面形成巨大的沙坑,且周围堆置着大量的废石与垃圾,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度,景观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应。形成大量沙尘源,容易就地起砂。沙坑多分布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河道两侧及荒滩地。由挖沙取石,破坏了植被和表层土壤,形成大面积的荒沙地。到了冬春季节,风起沙扬。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人工采石挖沙,形成沙坑,造成周边地段地下水下降,加上人工对地面的扰动,使土壤的抗侵蚀性降低,到了雨季,加剧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塌方等自然地质灾害。总之,由于砂石的开采,沙坑的形成,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的生活水平。沙坑治理的具体措施(1)大沙坑治理采取小坡平整的措施1)平整最小边坡1:5。根据植被生长需要及稳固沙土要求,植被自然生长所需坡度不宜陡于1:5。2)尽量保证堤脚护堤滩地宽度不小于30m。3)基本保证每一个横断面内,挖填土方内部平衡,且就近平衡。(2)有常流水的河道,采取引种水草、封河育草的措施,恢复河道的湿地景观。(3)干旱河道采取撒播草籽的措施,提高河道内的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扬沙。2、土壤改良针对不同土壤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模式:河道基质为砾石类占主体的地段:首先将河道局部小地形地貌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其次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1: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植物纤维。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沙质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4:3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植物纤维。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壤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2: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植物纤维。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3、植被恢复植被恢复的主要目的(1)自然生态系统的保全因为开发而引起的植物群落的恢复或是完全消失的植物群落的恢复。(2)周围环境的保全因为开发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周围的影响保持在最低限度。例如,泥沙向下游的冲击等。(3)景观的保全是指在景观上对重要地区的保护,特别是开发不能影响原始的景观风貌。植被恢复的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2)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原则;(3)适用乡土树种及粗放管理型原则。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环境、不同功能、不同景观和游人心理,结合绿化带,确定不同的植物设计风格和配植方式,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展现层次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使沿线绿化成为步移景异,景随时迁的绿色长廊。植被恢复分区(1)堤顶绿化行道树:按有巡河路侧,在巡河路两侧各设置一排;无巡河路侧,在堤顶处设置一排。树木间距5m,主要以本地植物为主,并考虑随季节变化,树木色彩的改变,树种主要选用柳树、杨树、银杏、国槐。(2)水生植物种植带在浅水区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特色区。在水环境中,水生植物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能固持底泥、抑制藻类、澄清水质、为水生动物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此外庞大的水生植物群也有类似于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能很好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根据河道特点,选择对应植物种类,以本土水生植物为主,设计植物群落结构配置和景观结构,实现净化功能。采用生境和生物对策,因地制宜,设计以沉水植物为主,挺水植物为辅,结合少量漂浮植物和全系列生态模式。水生植物包括芦苇、菖蒲、千屈菜、水葱、红廖等。荷花芦苇菖蒲水葱水生植物种植区植物参考图片(3)河坡种植区河坡主要以常绿草坪地被和大量花草、灌木为主,局部设置小乔木,充分展示植物的色彩、层次和韵律,衬托河道的美感,同时对河坡水土流失进行防护。地被包括野牛草、品种月季、鸢尾、大花萱草、玉簪、马蔺、狐尾草、早熟禾、地被菊、砂地柏等;灌木包括丁香、紫薇、黄刺玫、迎春、锦带花、红瑞木、金银木、金叶女贞、紫叶矮樱、木槿、黄杨等;小乔包括紫叶李、高杆紫薇、山桃、榆叶梅等。大花萱草地被菊鸢尾品种月季紫薇木槿红瑞木迎春河坡种植区植物参考图片植被恢复的措施在310年洪水位线进行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结合310年洪水位进行多种品种植物的搭配,原则为“三草五灌十乔”种植。在3年洪水位以下植物种植上考虑,以花卉、草地、水生植物为主,35年植物种植上以花灌木为主,510年以湿地小乔木为主,10年以上种植大乔木,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在进行精心的配植后。从功能上考虑,采用草地、灌木、水生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沉降泥沙,有利于吸收上游水系污染物,两者合理搭配,这样,能保持项目区生态系统的良好的生态效益。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以乡土植物形成的植物景观为主体的情况下,适当引进管理粗放、适应性强的外来植物品种和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品种,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原则。苗木规格密度上以主次分明,体现自然朴野气息为主。既要求在短时间内达成较好的效果,又希望尽可能降低造价,同时不希望建成的景观像苗圃一样全是规格均等、呆板缺乏自然朴野气息的景观效果,因此在苗木选择上首先规格并未要求完全一致,同时在重点地段使用大规格苗木看,保证效果,而非终点地段、密植地段使用较小规格苗木。苗木规格从多个方面要求,也是为了保证施工方选择高质量的绿化苗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苗木选择考虑到市场供应情况,结合种植搭配形成主次分明的整体自然朴野气息。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在现有植被基础上增加植物群落的层次,营造自然植物群落特色,提高生态环境效益,是生态设计理念的体现。耐旱与耐水湿相结合,实现水少多绿的特点。越接近常水位线,植物的耐湿性越墙,远离水位线的地方,植物的耐旱性越强,坚持“黄土不露天,水少多绿”的原则。4、河岸缓冲带的修复河道缓冲带构建宜遵循下列原则分类治理的原则,河道缓冲带的不同区段应根据地质、水文、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别,实行分类治理。“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原则,河道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应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因素,因地、因类的优化组合,合理有效的确定其功能及其适用的恢复措施。“解决突出问题,重要功能优先”的原则,河道缓冲带宜充分考虑河流的主要环境功能和使用功能,突出解决主要问题,如:平原河岸带,工农业用水、旅游、渔业为主的河流,应重点考虑生态功能的修复;山区河道则宜重点考虑水土保持的功能修复。“可操作性、实用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河道缓冲带的功能区确定宜充分考虑缓冲带修复工程的可实施性、实用性以及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是否利于当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便于管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