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办学造就有灵魂的教育来w .5 K J.cOm 3 文化办学 造就有灵魂的教育 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 张雪龙区域背景:xx 区 7.3 平方公里,经济非常好。其中一幢楼,每年政府报告中都要提到。每一栋楼都是一个经济实体。去年一年交给区政府一个亿的有多少栋楼,其中 xx 广场几个亿。 xx 区给了两千万给普贤区。我们对教育投入那么多,你们怎样来回报?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放松与治疗的机械。你有烦恼,他帮你解决烦;你要听什么音乐,他帮你播放什么音乐。我们教育局领导多次提出:xx教育,要搞经济教育。学校不多,规模不大,要小而精。12 所小学。解放前,xx 区有 56 所小学。主要是人少了。人到哪儿去了?到新建的新村去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住进去的人群不是原来的。2周围原来七所小学,现在只有一所小学,规模 800 个学生,70 个员工。虽然小,但是值得看。看了以后,有丰富的内涵。领导曾经说:如果上海要跟国际接轨,那么中心城区的学校要跟国际接轨。两年一次,校长到国外去考察。回来以后,大家都说:现在跟国外的差距大。实际上是软件差。我们去一所学校,看到一个细节,学生写的作文,画的画,贴在纸板箱上。我们不会这么做,我们要正规的广告公司来做。我很震憾。一个成熟的国家,它不讲究外表的豪华,它讲究内部的精致。哈佛大学,你不会感觉外表的豪华,你会感觉内在的文化,你会静下心来研究。我当了校长 25 年,我们追求文化办学。以文化的办学,以文化的方式来造就有灵魂的教师。什么叫文化办学?什么叫有灵魂的教育?如果我们将常说的一句话变成现实: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实质上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大家都知道,也几乎都在说。如果真正实现了教育思想的领导,当教育思想指导教育行为,当教育思想在学校方方面面体现出来的时候,就是文化办学。这样的教育就是有灵魂的教育。这是教育理想的追求,我觉得只要是正确的,只要是美好的,都值得我们去追求。华师大有位教授,曾经在上海的文汇报上发表一篇,提出校长办学三层次理论:第一层次以校长的个人能力魅力水平办好一所学校。可是,这位校长走了,学校很快发生变化。第二层次校长以科学的制度来办学,依法办学,有章可循。第三层次 文化办学。我做好好几年文化办学的研究,是上3海市的重点课题。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追求文化办学。一所学校开办之日,就是文化办学之时。方向正确,有思想、有意识的文化一定是先进的文化。所以,今天,我以这个主题跟大家交流。2005 年,我们出版一本集子文化办学,有灵魂的教育 。在出版前和出版过程中,为了让研究成果得到认证,也就是成为带有普及性推广的经验,我请方方面面的领导与专家参与论证。这件事情,我觉得大家都要努力去做的。要借助专家、领导,外面的力量,使我们的成果更有价值。我刚当校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书有效的管理者 ,看了开头,很有感触。特别是其中一句话,让我反复思考:一个组织的成果,产生于组织之外,而不在组织之内。我开始感到不理解,一个组织的成果在组织之内,怎么会在组织之外呢?它说:医院的成果,病人说了算;商店的成果,产生在顾客,顾客说了算;学校的成果,产生在学生身上,由家长与社会说了算。成果产生在组织之外。我后来跟朋友讨论:一所学校,一个校长,甚至教师,怎样才能持续发展,经久不衰。我的朋友说了三句让我铭记在心的话:第一,你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行不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要外面的人说。第三名话,说你行的人一定要行。所以,我首先请上海市教委分管基础教育的主任写序:万小提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参照”和“思想启迪。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尹后庆 我很高兴,一个学校的成果有过程参照,有思想启迪,一定是好成果。我想:今天力求让大家有过程参照和思想启迪。41、学校文化的形成:学校文化必须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形成。注重发展的校长一定注重继承。真正能够实现发展的校长,才会很好地去回顾过去,继承前人的传统经验,来为发展谋划。不懂得继承,就没有发展。我们的国家现在经济发展了,短板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没有很好地继承传统的文化。1999 年,我去台湾,在宾馆的房间里,看到一本论语 ,感觉很稀奇:这在大陆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知道要学经典。所以,现在我们精神文化非常饥渴,非常荒芜。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是可以理解的。有的校长要开创自己的新时代,到头来发展不发了。什么是文化?第一,文化是历史与未来在人身上的统一。要历史,要未来,两者结合,才能形成悠久的文化。光讲历史,不讲未来,没有激情去投身努力。我们学校 18 年发展的历程,作为案例,比较能说明文化的传承发展。1992 年,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建立了一个课题学会参与研究 ,核心思想是让孩子在发展中主动参与,参与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好了就能更好地参与。这个理念放到今天也是不过时的。当时,这个课题在 1995 年获得了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研一等奖。这在当时凤毛麟角。朋友说:真不容易。我思来想去,没去再拿奖。因为我明白,这个成果是先进的,超前的,5所以能得此殊荣。但是要把学会参与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这样的要求在学生的生活中呈现出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跟老师们讲:要把获得课题的知名度转化为美誉度。知名度是可以炒作出来的,但是美誉度是持续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凡是认真参与的教师,都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这说明:边改进,边实践,边反思,是教师的成长之路。这是科学实践观在教育中的体现。第二个现象:班级学生参与性高,发展得好。这个班级的教师积极性,发展得好。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学校的发展基于教师的提高。课程改革,让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如果教师的能力不改变,学生怎么发展。全在于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的落实。教师也就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发展。2000 年,我们推出课题xxx 。实现教师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建设研究型教师群体,成为我们又一个追求。我们的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也是研究者。他要研究自己,还要研究学生。这个课题在 2005年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又获得了一等奖。在这之前,所有的人说:你已经得过一等奖,还想拿一等奖,是不可能的。为什么由不可能变成可能?一位市里面的专家跟我说:你们那个课题成果,就有一种感觉,这个课题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那么多的老师参与课题,提供了那么多典型案例,那样有操作性的过程、方法,写是写不出来的。即使你去请华东师大的教授写,写不出这样带有草根味的研究成果来。一个校长,一所学校,十年两次获得6成果一等奖,这是从来没有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仍在继续思考学校的发展。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的周期,何况,你做课题呢?怎样把学校引领到新的时期,是校长要思考的问题。我从两个课题上得到启发,在 2004 年建立了第三个课题学会参与 主动发展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从学生的学会参与,主动发展到教师的学会参与,主动发展转化成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要让学生、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完整范围的实践研究。1996 年初,学会参与刚获得一等奖,有一天,几们上海市教科院专家不请自来。我明白:一所普通的小学获得一等奖,他们关注后续发展。一位专家说了一席话,让我很受启发。他说:如果哪一天,无论谁,不用校长介绍,你们学校是搞学会参与的,那时,你们就成功了。人人主动参与,个个是学校的主人。我听了这席话,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办学境界。我们的价值与意义全在追求之中。我让老师回忆,我们建设研究型教师中,人人参与,但是评上研究型教师的有几个。八个。七十几位教师,评上八上,十分之一。当老师们回顾这个历程:深深感受到,自己很值,自己进步了。其实这种追求在努力之中,是悄悄变化的。每学期,有全国各地的年轻校长到学校挂职。包括宁夏,也有年轻校长来挂职。不同的校长,在不同的时间,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学校那么多事情,老师们怎么那么自觉?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所学校,其思想理念,是在实践中延续。三个课题,前一个课题是后一个课题的基础。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洽元教授:7万小给予我们的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一所不知名的学校。 。 。 。 。 。第二,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在现实与开放中。没有开放,不可能有先进与优质。如果不注重开放,不注重现实,就没有自己的文化主流。没有自己的文化主流是很可怕的。刚才我提到我们国家的文化主流,就有一些迷惘。一棵树的成长跟学校文化的发展惊人的相似。学校的文化必须从校情出发,我们的脚始终要踏在自己校园的土地上。一棵树,要吸收阳光;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特征;一棵树需要吸收水分;学校要输入新的理念;一棵树吸收阳光、养料,经过自己的内化;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学习,通过自身的内化。这就是文化,以文化人。第三,学校文化的形成要整合。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讲的是系统思考。检验一个校长非常关键的标志:能不能系统思考,实现方方面面的整合。我说了这些,大家想:我们是怎么组合的?我们始终一个思想: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发展,在发展中主动参与。以一个主题来引领,学会参与,主动发展,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学校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纳入文化的范围,包括学校的阿姨与保安。以一个目标来追求,建设学习型团体。我紧紧抓住一句话: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怎么化在一起呢?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边改进。以一个重心来驾驭。以课程建设为重心。以一个特色来弘扬。以一个根本来奠基,研究型老师。以一个基础来保障。这是一个内部系统,还有一个外部系统。像一个有生命的人,至少有两个8系统,一个是内在系统,五脏六腑;外在系统,手、足等。我们成果集里主要是六大方面的研究成果: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班队文化、研修文化、管理文化、校园文化。上海市教科院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说:万小让学校的每一次活动。 。 。 。 。 。2、学校文化的推进:(1) 物质形态与思想渗透的结合。环境文化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文化。要让人越看越有内涵,越看越有味道。一个人走出来,看上去很舒服,气质很好,有一种内涵往外透。思想与物质的结合。(2) 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相互促进。(3) 外在要求与内在要求相互转化。第一是外在的,第二、三是内在的。先看物质形态与思想渗透的结合。一个学校的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给人的形象。优秀的学校物质文化是丰富和升华校园生活,表现一所学校的独特气质和风格以及良好社会形象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到一些学校去看,他们要让每一堵墙壁说话,墙壁都贴满了,甚至整篇整篇的规章制度都上去了,说得太多,说得太杂。不是把所有的标语贴出来,就成了校园文化。贴标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我们学校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学校校门口: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 ,三本9书的造型。为什么是三本书的造型?我曾经问三个小朋友,这三书怎么理解。一个小朋友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参与。另一个小朋友说:是要我们读很多很多的书。人人爱读书,读好书。个个学做人,做好人。理念很多,办学校读好书,做好人,是最重要的。教书的人不读书,书是读不好的。搞教育的人不研究教育,教育是做不好的。做文化校园,教师不读书,是做不好的。光要学生读书,教师不读书,是不行的。我们学校周围原来有七所学校,这个学校原来是万航渡路第二小学,教学楼上面有个初升的太阳,这是一本打开的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向光辉的未来,这是建筑文化。这喷水池,很普通,这是我们老局长的理念,学校一定要有水,水是生命之源,上善若水。我发动全校上下取名字,最后决定“智慧”两个字。智慧泉到处都有,但是你可以给它新的诠释。学校应该有智慧的集中,有智慧的流动。怎样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智慧有流动。当学校所有人的智慧像泉水一样流出来,这是最理想的。十年前,上海市召开三家校长论坛,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报刊,主题是论校长的智慧办学行动 。你在有可能的范围内,做自己能做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