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TN技术及组网架构,集团客户,IP over WDM,采用PTN、IP RAN,积极跟踪增强以太网,基站,TDM/FE/GE,SR/BRAS,家庭客户,/,/,OLT,ONU,/,无源 光分路器,分组化城域传送网,PON网络,光缆网络,IP城域网,城域核心路由器,城域网总体网络架构,城域核心层,城域汇聚层,城域接入层,以PON为主(GPON/EPON两者并重,优选GPON),热点区域采用WLAN,将基站接入及各类客户接入光缆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建设”一张光缆网络”,。,城域网逻辑架构,基站,高档住宅小区客户,集团客户,WDM/ SDH/MSTP,IP专网,WDM,SDH/MSTP,分组化城域传送网,SDH/MSTP,分组化城域传送网,干线传送网,城域传送网,核心层,城域传送网,汇聚层,城域传送网,接入层,IP骨干网,IP城域网,分组化城域传送网,CMNET,IP/MPLS,PON/WLAN,接入网,传送网,IP承载网,接入网,Agenda 业务驱动力分析 分组化城域传送网技术概述 测试情况,电信业务及网络的发展趋势,骨干网,全IP化,运营商 等级,统一的全IP骨干网支持移动宽带发展,端到端的QoS,可靠性,支持多种业务 (TDM/ATM/Ethernet) 提高传输效率 降低租用线成本,移动宽带时代即将来临 移动数据业务导致了基站带宽的迅速增长,骨干网面临着带宽增长需求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冲突。 多种业务(TDM/ATM/Ethernet)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 全IP化的骨干网应该具有运营等级的能力,以保证移动业务平滑发展。,业务IP化和大颗粒化,导致城域网将由主要 承载现有E1/STM-1(2M/155M速率)TDM业务逐渐 转向承载FE/GE(10M/100M/1000M速率)IP业务。 城域网技术需要由现有“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 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演进 3G和全业务竞争,导致城域网不仅承载2G/3G 语音和数据业务,还需承载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 城域网需要扩大规模并考虑多业务统一承载 对于基站和高价值集团客户等高价值业务和 普通集团客户和家庭宽带等低价值业务,需要 合理选择组网技术 增强对于大规模数据业务的控制和管理 TD-SCDMA空口精确时钟和时间同步需求,导致 城域网需要提供更高精度的同步信号传送能力。 改造现有MSTP/SDH网络成本较高 新建分组化城域网应考虑1588v2等同步功能,路由器+传输组网,GE及以上颗粒业务逐渐采用IP over WDM,小颗粒业务仍采用SDH环网,以MSTP/SDH环网为主,承载2G基站和少量集团客户业务;,主要采用城域传送网MSTP/SDH,承载以小颗粒 TDM业务为主的2G基站和少量集团客户业务 缺乏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城域数据网规模较小,现状,需求 和 挑战,二三层交换机星型组网,接入少量家庭和中小企业用户,城域网现状和面临的挑战,3G对城域网带来的挑战,TD回传网络的需求,业务IP化,以承载分组业务为主,TD回传网络的现状,OAM和保护等电信级能力,以承载TDM/ATM电路业务为主,TD回传网络的挑战,传输接口和内核IP化,平滑演进,城域网,接口速率和带宽需求加大,接口速率小、带宽需求小,大容量传输,提高带宽效率,对不同业务有不同QoS保证,对所有业务都保证高QoS,区分QoS传输,提供精确频率和时间同步,支持频率同步,不支持精确 时间同步(目前传输都不提供),精确频率和时间同步传输,2G和3G共传输,平滑演进,新技术?,SDH/MSTP,OAM和保护等电信级能力,2G和3G共传输,Agenda 业务驱动力分析 分组化城域传送网技术概述 测试情况,MSTP,增强以太,MPLS/ PWE3,Ethernet,IP,PBT,SDH,以太环网保护,提高可扩展性(QinQ),面向连接,MacinMac,增强OAM和可靠性,以太网接口、GFP、L2交换、虚级联,提高转发效率、有连接分组交换、 QoS保证、支持多业务、IGP收敛、FRR,Layer 1 ITU-T,Layer 2 IEEE,Layer 3 IETF,WDM,分组传送网(PTN),L1/L2/L3技术争夺城域市场,同时各种技术也在互相借鉴,OTN,成本太高 OAM太弱,不满足电信级,非分组化,MPLS-TP,SDH/MSTP和PTN设备的交换方式,各种技术都具备完善的保护机制、组网灵活、网管能力强 现网96%的设备支持MSTP功能,满足接口IP化,但内核仍为TDM 为适应分组业务承载,MSTP正向传送IP化技术演进,SDH/MSTP和PTN设备的架构,引入PTN的必要性 业务IP化,网络设备以太网接口越来越普及 EoS的代价总是存在 业务量增加,统计复用提高带宽效率 MSTP与PTN有明确的定位 MSTP定位以TDM业务为主、分组业务为辅 PTN在分组业务占主导时(约70)才体现优势,核心差别是交换方式和统计复用能力,分组传送网 (PTN)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优势 继承MPLS的转发机制和多业务承载能力(PWE3) 支持分组交换、QoS和统计复用能力(IP化) 采用面向连接技术,提高业务端到端性能保证 继承传送网的OAM和保护能力 去除了IP的复杂的路由协议和面向非连接的特性,更适应城域网环网结构和汇聚型业务需求 去除了SDH的TDM交换和同步 不足 暂不支持L3 VPN业务,后续可演进 静态配置方式给网络调整带来复杂度 国际标准未成熟,导致产品成熟度不高,目前仅部分厂家支持环网保护,PTN(MPLS-TP)是针对城域网应用场景,结合IP/MPLS和传送网技术而做的优化,最初,由ITU-T定义T-MPLS,后续由IETF/ITU-T JWT工作组负责标准制定,命名为MPLS - Transport Profile(MPLS-TP) 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技术 利用MPLS标签交换路径,省去MPLS信令和IP复杂功能 支持多业务承载,独立于客户层和控制面,并可运行于各种物理层技术 具有强大的传送能力(QoS、OAM和可靠性等),取消IP 增加双向LSP 增加OAM和保护,简化和增强,IP header,IP Payload,IP,Encapsulation,PHY,MPLS header,IP payload,IP header,Encapsulation,PHY,MPLS,(opt),Encapsulation,T-MPLS,MPLS header,payload,Encapsulation,PHY,(opt),Encapsulation,PTN实现方式I:MPLS-TP/T-MPLS技术,MPLS-TP = MPLS - L3复杂性 + OAM + 保护,IP/MPLS,T-MPLS,2005,2006,2007,2008,200602: 路由器厂商加入T-MPLS架构标准( G.8110.1 )的讨论,200606:IETF专家介入T-MPLS标准制订,200709:Q12/15 采纳Option 1,200711:IETF 成立MPLS interoperability Design Team,JWT,200710: Q9/Q11/15采纳Q.12/15决议,200704: G.8113/G.8114受阻,MPLS-TP,200802: ITU-T成立T-MPLS adhoc group ITU-T和IETF联合工作组(JWT) 成立,200801: Q5/13采纳SG 15的决议 G.8113修订为Y.Sup4,G.8114 AAP关闭,更新截至200901,2009,200811: IETF 73次会议后,4篇MPLS-TP drafts成为WG,2009Q2:IETF WG LC,200910: ITU-T SG15 consent,200807: IETF 72次会议,10篇 MPLS-TP drafts (v00)发布,200804: MPLS-TP overview,200903:IETF 74次会议,200905:ITU-T Q10/15&Q12/15联合中间会议,开始修订现有T-MPLS标准,200812: ITU-T SG15全会审阅MPLS-TP WG草案,MPLS-TP全部标准预计2010年成熟,MPLS-TP/T-MPLS标准的演进,T-MPLS,MPLS-TP,T-MPLS/MPLS-TP演进原因,ITU-T提出T-MPLS的初衷是扩展IETF MPLS的功能子集用于满足传送网络的面向连接的需求(如OAM、保护等)。 随后IETF发现这些扩展与现有MPLS标准不兼容 最终ITU-T和IETF决定成立联合工作组(JWT)重新评估T-MPLS的需求,得出结论ITU-T传送需求可扩展IETF MPLS架构实现,这些扩展被称为Transport Profile for MPLS(即MPLS-TP),PBT(运营商骨干网传送) 利用现有以太网的封装和转发机制 建立面向连接的网络,取消了MAC地址学习、生成树和泛洪等以太网无连接特性 增强了OAM能力,实现了基于业务和网络的层次化管理 采用主备隧道的线性保护,实现电信级保护,PBT = MACinMAC L2无连接 + OAM + 保护,增强以太网,PBB,PBT,PTN实现方式II:PBT/PBB-TE技术,PTN的两种实现方式的共性和差异,关键技术,实现方式,PTN的两种实现方式差异不大,技术选择主要由产业链情况决定。目前,MPLS-TP更占优势, PBT仅北电主推。中国移动建议选择基于MPLS-TP的实现方式。,优势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智能性 分组交换、QoS和统计复用能力强 技术成熟,在核心层应用广泛 支持三层业务(如L3 VPN) 不足 动态路由功能在汇聚型业务模型和环网环境下无法发挥动态优势 电路仿真大多数采用外挂方式 在几千个节点的网络环境下,路由和LSP收敛慢,存在可扩展性问题 目前路由器多采用基于软件的OAM,在大网环境下能否保证性能和保护倒换时间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缺乏对线路性能劣化故障管理;网管常采用命令行方式,维护人员要求较高 三层安全隐患比二层相对高,需通过相应手段加强安全 不支持1588v2时间同步技术 投资成本和设备功耗较高,标志外层隧道路径,标志内层VPN信息,IP/MPLS路由型业务模型下的典型组网技术,多业务和组网能力强、但网管和OAM能力弱,优势 引入QinQ,提高以太网的可扩展性 引入以太环网保护和链路线性保护能力,提高网络可靠性 存在以太的成本优势 不足 电路仿真大多数采用外置方式,E1往返时延偏大(要求16ms,实测46ms) 不支持L3 VPN业务 QoS能力不足 以太网OAM机制不够完善,增强以太设备对于线路系统的性能监控和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多采用基于软件的OAM,在大网环境下能否保证性能和保护倒换时间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缺乏对线路性能劣化故障管理;网管常采用命令行方式,维护人员要求较高 不支持频率同步和1588v2时间同步技术 保护协议均为私有协议,跨厂家互通组网时存在问题,增强以太网在传统以太基础上进行增强的以太网技术,各类IP化技术之间的关系,IP/MPLS,IP域内/域间动态路由和信令协议 面向无连接特性 L3业务承载,如L3 VPN业务、L3组播业务,SDH/MSTP,TDM电路交换和同步,PTN(MPLS-TP),MPLS帧格式、协议栈、转发机制,电路业务承载 面向连接特性,保证端到端业务性能 OAM,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 网管静态配置,分组同步(同步以太网、IEEE 1588v2等),增强以太,QinQ 私有以太环网保护协议,IP RAN,核心/汇聚层:IP/MPLS 接入层:增强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