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该不该“整合”有几枝铅笔案例片断与反思一次,我在教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枝铅笔一课时,先按照教材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交流情境图的意思,从中引出用加法计算,学生们也顺利地列出“2+3=5。”我正想往下进行,忽然一个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想:这道题都讲完了,你还举什么手?就有些不耐烦地问:“唐昊林,你有什么事?”唐昊林说:“老师,这道题还可以列成3+2=5”的确,他说的没错,可这是下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讲合适吗?想到这里,我打断了他的话:“对!请坐!”他预言又止,无奈只好茫然地坐下了。下课后,我把这件事与教研组的几位教师交流了一下,我提出一个问题:像那位同学说的3+2=5,是不是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能不能把下节课的部分内容与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呢?其中一位老师认为:在新课标中,只有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而就每一部分的知识并没有限制一定的课时,这就是倡导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完全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大家对这位老师的发言表示赞同,但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把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的话,会不会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体验加法含义的达成呢?既然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想法,而且这种想法完全正确,为什么不给他一个个性思维展示的机会呢?至于这种发言会不会影响本节课的重点,究竟这种影响是好是坏,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一次,我在教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枝铅笔一课时,先按照教材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交流情境图的意思,从中引出用加法计算,学生们也顺利地列出“2+3=5。”我正想往下进行,忽然一个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想:这道题都讲完了,你还举什么手?就有些不耐烦地问:“唐昊林,你有什么事?”唐昊林说:“老师,这道题还可以列成3+2=5”的确,他说的没错,可这是下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讲合适吗?想到这里,我打断了他的话:“对!请坐!”他预言又止,无奈只好茫然地坐下了。下课后,我把这件事与教研组的几位教师交流了一下,我提出一个问题:像那位同学说的3+2=5,是不是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能不能把下节课的部分内容与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呢?其中一位老师认为:在新课标中,只有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而就每一部分的知识并没有限制一定的课时,这就是倡导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完全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大家对这位老师的发言表示赞同,但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把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的话,会不会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体验加法含义的达成呢?既然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想法,而且这种想法完全正确,为什么不给他一个个性思维展示的机会呢?至于这种发言会不会影响本节课的重点,究竟这种影响是好是坏,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生:还可以写成3+2=5。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我们可以先看右边的3枝铅笔,再看左边的2枝铅笔,合在一起也是5枝铅笔,所以3+2=5。(教师顺势板书:3+2=5。)师:大家赞同他的说法吗?(同学们都点了点头。)师:刚才那两位同学都是把2枝铅笔与3枝铅笔合起来,求一共有几枝铅笔?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可以写成2+3=5,也可以写成3+2=5(随后,我又向学生介绍了加号以及加法算式的读法等。)师:你们再看这两个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2与3的位置调换了一下,但他们都等于5。生2:我想解释一下那位同学的发现。我们刚才在看图的时候,有的同学是从左往右看,有的同学是从右往左看,当然写的算式不一样,但是总共是5枝铅笔,所以这两个算式还等于5。(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起了掌。)。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望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在后面的练习中,许多学生会根据一幅图列出2个算式,而且学习兴趣盎然。)反思:通过两次上这节课,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给其他教师带来一些思考。一、真正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代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勇于创新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其实,许多学生在没上学之前,已经会用加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已具备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只不过没有把这些经验进行归纳、上升。在这节课中,要使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固然重要,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是一个难题,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和点拨即可。而我在第一次上课时,只想按部就班,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想法根本不予理睬,这既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平等、互助,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平台,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整节课学生们思维得到了碰撞,学得饶有兴趣。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会有创新、我们的教师才有可能与孩子们共同得到发展。望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在后面的练习中,许多学生会根据一幅图列出2个算式,而且学习兴趣盎然。)反思:通过两次上这节课,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给其他教师带来一些思考。一、真正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代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勇于创新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其实,许多学生在没上学之前,已经会用加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已具备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只不过没有把这些经验进行归纳、上升。在这节课中,要使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固然重要,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是一个难题,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和点拨即可。而我在第一次上课时,只想按部就班,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想法根本不予理睬,这既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平等、互助,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平台,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整节课学生们思维得到了碰撞,学得饶有兴趣。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会有创新、我们的教师才有可能与孩子们共同得到发展。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素材教,到设计、组合、选择合适的素材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我在第二次上这节课时,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思维发展的状态,恰到好处地把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一处,通过两个算式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又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也同时使我想到,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因此,我认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果我们广大教师能够真正地放下思想包袱,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整合、开发及利用,对促进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