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王伟光,讲话各位领导,各位佳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中国经营报创刊25周年暨幸福的聪明盛大晚宴,我谨代表中国社科院向出席的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关心中国经营报的所有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XX年是中国经营报诞生25周年,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它始终秉承聪明经营的理念,洞察贸易现象,解读贸易规律,助推贸易成功,是目前国内领先的财经报纸和财经资讯供给商。25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经营报始终服务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特别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商务人群,立足中国,放眼经济前沿,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繁华和发展,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腾飞的巨大变迁。25年来,中国经营报满怀豪情与理想,以打造中国最具公信力的财经传媒团体为目标,已发展成为具有传播影响力的专业财经资讯平台,并成功地实现了报纸的品牌经营。今天,值此庆祝中国经营报创刊25周年之际,隆重举行幸福的聪明晚宴,让我们回顾中国经营报艰苦奋斗和事业成功的历史时,有机会一同探讨奋斗与成功中所包含的幸福与聪明的含义。英国法学家有句名言,他说幸福是太多和太少之间,每个人都希看自己和家人,还有四周的人幸福,幸福需要聪明,也就是说要幸福就要具有一定的聪明。对生活,满足常乐是一种聪明,是一种幸福。对事业,不懈寻求,是一种聪明,更是一种幸福。聪明的人让自己成为幸福的,幸福在于本身具有幸福,在于取得成绩时的喜悦,和产生创造力的豪情,而不在于具有多少金钱和财富。职业和工作在使人得到幸福和聪明方面的作用,比我们大多数意想到的要多很多。幸福像一只胡蝶,当你追踪它的时候总是追不到,但假如你静静坐下的时候,或许它会飞落到你的身边。我们有幸能够聚集在一起,享受人生聪明与幸福的精神晚宴,这正是中国经营报希看将社会影响、哲学思惟、经营人生完善结合的充分体现。感谢中国经营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沉思的时间,感谢所有来宾和朋友能够共同分享彼此的幸福与聪明。最后祝中国经营报生日快乐,青春永存,谢谢。王伟光:在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XX-12-19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这位为新中国奋斗了一生的革命家、忠诚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深切缅怀他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和他所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郭沫若是从我国新文化运动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最早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在五四运动时期,他以充满理想主义和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猛烈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彻底“毁坏”旧制度的呐喊,热情呼唤“创造”光明的未来与中华民族的新生,高扬起“时代的精神”。他的新诗开一代诗风,奠定了中国新诗歌发展的历史走向。他在抗战期间创作的历史剧,借古喻今,表达了“时代的愤怒”,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他的全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始终充满了高昂的革命热情,饱含着对于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热爱。郭沫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创造性地将古文字研究与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为历史学研究、金文甲骨之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学术视野和学术天地,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开创者。郭沫若博学多才,勤勉耕耘,在毕其一生的学术活动中,涉足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领域:哲学、文艺学、美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等,并且均有所成就。在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外国进步的文艺作品、科学著作、科普著作,以及书法艺术等方面,亦有丰硕的成果和重要的建树。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位文化大师。“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1郭沫若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他的文化活动总是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息息相通,他也一直站在社会革命的风口浪尖上。大革命时期,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铲除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且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毁家纾难从海外归国,从事抗战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成为“革命文化的班头”。2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反对独裁专制,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斗士。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肩负了繁重的国家事务。他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务,从事文化、教育、科学等领域的组织领导工作。他还在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对外文化交往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与此同时,郭沫若笔耕不辍,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正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郭沫若留给20世纪中国的文化财富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他为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为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学习和发扬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能够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思想启迪,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纪念郭沫若,应该学习和发扬他具有创新意识,勇于创造的精神。郭沫若是以诗歌创作登上人生舞台的,他以全新的语言、全新的形式、全新的审美意识创作的新诗集女神,是一曲“创造者”之歌。“创造”是他的基本主题。那不只是要创造新文学,还要创造新的社会理想。他用诗的语言表达的“我们要去创造些新的光明”,“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体现的是对于中华民族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期待。郭沫若认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渐变得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这严重禁锢了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需要打破这种旧思想观念的束缚,中华民族“性灵的复活”,需要唤醒创造进取的精神。郭沫若以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姿态,保持着文化创造的活力。他从不株守成说,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他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提出新的学术见解。在他所涉足的几乎每一个文化领域,他都能有所开拓,有所创新,有所成就。我们正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向未来,更需要创新,需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当代的科学技术、产业变革,也处在一个革新变化飞速发展的时期,要有创新,才能走在前沿,才能抓住机遇有所超越。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我们的一切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在各自所从事的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和贡献。纪念郭沫若,应该学习和发扬他不断探求真理,科学务实的精神。近代以来的中国,在进行现代思想启蒙,施行社会革命的时候,曾经历了一个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富有使命感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纷纷留学海外,试图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郭沫若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赴日本留学。他在那里广泛接触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触学习了西方近代以来进步、优秀的哲学、艺术、文学,也接(转载于:写论文网:王伟光,讲话)触学习,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人生的思想信仰。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学习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应该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根基。郭沫若曾经接受泛神论思想,信奉过各种个性主义思潮,但是亲身经历了社会革命的实践,了解认识到“水平线下”的中国社会之后,他理清了思想上“各种各样的见解”的杂乱,把混沌不清的意识“自己凿死了”,然后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纯粹的翻译时代应该已经过去了,今天要接受科学,主要的途径是科学的中国化。要使科学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从那儿发育出来,开花结实。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要能和中国的现实生活配合得起来,要使它不再是借来的衣裳,而是很合身的剪裁,或甚至是自己的血肉。”3探求真理,要坚持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也要敢于修正错误。在学术研究中,郭沫若主张既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又要充分占有可靠的资料,经过严谨的分析,才能得到科学的认识。他最初开始甲骨文和金文研究,就是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搜寻原初的、第一手的史料。他为许多历史人物、历史成说所做的翻案文章,都是在充分掌握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而后得出结论。他在为人、治学、工作上都坚持实事求是,不忌惮公开修正自己的失误与不足。科学务实的态度使他具有民主的学风,并以此带动学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他认为,“在今天人类的一切部门的认识都不能离开科学,而尤其重要的是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态度加以运用于国家行政或社会事业,也就是民主主义”。4要“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领导中国的一切。”5今天,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最新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我们要秉持科学的精神,根据国情,根据各个领域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纪念郭沫若,应该学习他既有开放的胸襟,又保持文化自信的精神。郭沫若有留学海外的经历,这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文化的眼界。他广泛地接触学习了西方进步的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等知识,充分地汲取异域思想文化的营养,并由此形成了强烈的开放意识。他很早就认识到:“如今不是我们闭关自主的时候了”,要“借他山之石,以资我们的攻错”。6他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病并予以批判,但同时强调“凡是世界上适合自己的进步的东西,无论是精神的或物质的,我们都须得尽量的摄龋”7他正是经历了一个向外来文化认真学习借鉴的过程,才有了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发轫、发展和成就。王伟光: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单超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1讲话、517讲话理论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作主旨报告。王伟光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是在新的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指导纲领,提出了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大事。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远的、根本的政治任务,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掌握要领、真学会用,真正学出成效,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托。王伟光同志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面对新形势“发展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怎样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面阐述了一个核心要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王伟光同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为此,最核心的是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