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社会计划模式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包括工作模式、工作原则与介入手法、社区工作者角色等内容。1、社区工作模式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年将美国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策划),社会行动。地区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发动/鼓励居民自己起来关心本社区的问题,对问题作了解,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社会计划模式这个模式是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这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模式比较常见。社会行动模式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施压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1987年,罗斯曼修订了他1979年提出的三大模式,他将三大模式归类为“社区组织实务”,同时又提出了政策实务与行政实务,总称之为宏观实务模式。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杰克罗斯曼(JackRothman)提出了社区社会工作的三个模型:地方发展、社会计划与社会行动。这三个模型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与工作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这三个模型并非是绝然分立的。社区工作者往往根据实施的场合不同选择其中之一,或者混合使用几个模型。值得强调的是:罗斯曼总结的有关三套模式的变项列表,实际是概括了不同模式背后的社会分析制度、理念原则,甚至是具体工作策略、工作员与受助者的想对角色等,对所有社区工作者来说都是必备的理论和技巧。1、地方发展模型地方发展模型认为,只要社区内的多数人广泛地参与决策和社区活动,就能实现社区的变迁。这一模型注重发掘与培养地方领导人才,发掘地方资源,强调民主程度,志愿性的合作,居民自助与教育,如社区服务中心执行邻里工作方案,实施于村镇的社区发展方案、成人教育领域的社区工作等。地方发展模型有如下特点社区问题所在:地方社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技术,社区中的居民是孤立的。或者社区为传统所束缚,社区领导者思想保守,对民主程序一无所知,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发展的观点即源于此一假设。变迁的策略与方法:让我们聚集在一起来商量这件事,也就是激发广泛的参与。强调一致与共识,即通过各不同的个人、团体、党派间充分的讨论与沟通,来实现一致与共识。目标:着重于建立社区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着重于培养一种态度、氛围、程序与机制。在这个基础上,社区成员就能自发地、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社区工作者角色:是一个促成者、协调者或者教导者。他协助人们表达不满,发现自身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社区建立组织与制度。案主体系:案主通常是一地域性的实体,包括社区中的各种团体,其中,社区中的权力精英也是社区工作中分工合作的一部分。案主角色:案主被看成是有相当丰富的未开发潜能的公民。案主在相互的互动以及与社会工作者的互动过程中,被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公共利益的假设:倾向于理性主义,认为对社区的共识是可能取得的,社区中各团体与阶层的利益是可调和的,社区的公共利益是可能实现的。2、社会计划模型社会计划模型强调专业人员的参与,强调理性设计的社会计划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只有专门的计划者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制订合理的社会变迁计划,引导复杂的变迁过程,才可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合适的服务,解决犯罪、住宅、心理卫生等社会问题。社会计划模型有如下特点:社区问题所在:社区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因为缺乏合理的社会计划与实施能力而产生,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变迁策略:让我们获得事实真相,并采用合乎逻辑的下一步,侧重于资料的收集、正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目标:与地方发展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普遍面机制相比,社会计划更着重于具体问题的解决。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强调专家的角色与专家的参与。社会工作者从事调查研究、方案拟订,并与各种不同科层体系及各种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建立关系;他们是事实的汇集者与分析者,也是方案的实施者。案主体系:整个社区或社区的一部分。案主角色:案主更倾向于被看成为服务的消费者,他们享受各种社会计划的成果,如住宅、娱乐、福利等;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服务的消费上,而不是政策或目标的决定上。社会计划是社区权力精英所聘请的专家制定的,所以,社会计划本身较多地反映了权力精英的共识。公共利益的假设:倾向于理想主义,认为社区内各团体的利益不受政治利己主义的影响,应当强调知识、事实与理论,应当采取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3、社会行动模型人口中居于劣势地位的人们,为了向社区提出适度的要求,实现社会正义与民主,必须组织起来,采取行动,才能达到目标。把社会行动付诸行动的有两种团体:一是对社会不平等表示关切的团体,一是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居于劣势地位的团体。社会行动的主要方法是辩论、磋商、直接采取行动或施加压力,以促成社区制度、法规或政策的变迁。美国近代史中的争取公民权的团体、工会、社会运动、福利权利运动等都是社会行动的实例。社会行动模型有如下特点:社区问题所在:社区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区中存在着权力与地位的分化,社区中的一部分人处于劣势地位,他们被剥夺、被忽视,失去了权力,由此导致了社区问题的产生。变迁策略:让我们组织起来去对付我们的压迫者!即组织大众行动起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目标:必须实际地改变社区中的权力关系与资源分配,或者通过基本制度的变迁提高一部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工作者的角色:是社会行动中的策动者,案主的辩护者与代言人。案主体系:案主通常只是社区中的一部分人,包括劣势团体以及处于劣势地位的个人,他们特别需要社区工作者的支持。社区权力精英往往是社会行动针对的目标,不属于案主体系。案主角色:案主被认为是现有体系的牺牲者,也是所进行的社会行动的得利者。公共利益的假设:倾向于现实主义,假设社区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无法调和的,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权利,所以需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如立法、联合抵制、政治与社会动乱等。社会调研计划书一、调查主题公民参与民间社会组织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基于对顺德500名公民的实证调查二、调查目的了解顺德公民参与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成长的情况,通过将受访者的背景资料与他们的参与意愿建立关系,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出影响公民参与民间组织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逻辑,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民间社会组织能够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更好地发挥其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倡导互助友爱、纾缓就业压力、反映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贸易纠纷、促进科教兴国等方面的作用。三、调查对象顺德区500名公民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五、呈现形式论文附件一:本次调查的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第一阶段按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街道办事处,并按定额(配额)抽样法确定每个街道办的样本容量。第二阶段用系统抽样法在所抽取的街道办事处中抽取3个居委会。第三阶段从各居/村委会中按系统抽样原则抽取家庭户。最后,再从居/村委会中抽取家庭户的样本后,还要进行户内抽样从所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调查对象最终的样本。这一个阶段的抽样采取“Kish选择法”的方式进行。根据这种方法,每户家庭中所有的成年人(即18岁以上者)都具有同等的被选中的概率(机会)。附件二:公民参与民间社会组织情况的调研1、您目前参加下列哪类民间社会组织?A没参加过B政治领导类C文体联谊类D学术交流类E利益代表类F公益服务类2、您更愿意参与下列哪种组织形式的活动?A单位组织的活动B居委会组织的活动C朋友组织的活动D家庭组织的活动E红十字会、环保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F其他3、您是否同意下列说法:“如果参加某个社会团体能够为公众谋福利,我就乐意参加”A非常同意B比较同意C无所谓D不太同意E不同意4、您是否同意下列说法:“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A非常同意B比较同意C无所谓D不太同意E不同意5、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参加环境生态保护活动?A很愿意B比较愿意C无所谓D不太愿意E不愿意6、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资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A很愿意B比较愿意C无所谓D不太愿意E不愿意基本信息:性别:A男B女年龄:文化程度:职业:A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B企业、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C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办事人员D专业技术人员E私营企业主F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G个体经营者H工人I农林牧渔劳动者J学生K离退休人员L下岗失业人员M其他收入:居住时间:瓯海塘下中学电子备课专用表七下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围绕区发展中心的工作要点和学校的工作总目标,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班级及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仍担任七年级、两个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课任老师。这两个班级的成绩在整个年级段中属于中等,去年期末成绩分别位列全年级段第3和第4名。其中2班成绩相对较好,班课堂纪律也比较有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较1班都要优秀,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自我的要求不高,课后的知识落实大多没有做。1班的课堂较为散漫,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较多。初一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地理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三、教材总体分析本册教科书总共为四个单元,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概述中国地理的总体特征,说明各地在自然环境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并表达区域联系的意义及优势无补、相互合作的道理。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特征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围绕生活的变化,继续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世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追溯我们的文明生活是如何而来的,探讨“历史中的生活”。四、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知道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五、各章重难点第五单元重点: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和优势;中国主要的行政区划中国地形、气候的基本特征,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中国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难点:掌握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他们的位置情况;能够从各种图表资料中总结分析。第六单元重点: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差异。难点:养成人地和谐的观念,能够说明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第七单元重点: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变化。难点: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