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与心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善于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运用,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要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竞争压力的增大及社会阅历的扩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在校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比同期国外严重得多。这表明了,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仅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和需要。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含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才能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才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于体育课堂内呢? 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能造成心理上、情绪上的共鸣。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可以发挥其动力和调节的作用,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就能使学、练效果得到最优化。而很多时候,由于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从而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变化而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情感调控,一般范围较大或需表扬时,可进行集体调控,而个别问题、消极情感,可用鼓励和疏导方法个别点拨。调控时教师对学生应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只有在这种倾情关爱之下悉心点拨,才能换来学生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过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教育了。体育教师平时也应主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状况等现状,并进行细致地分析比较。并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各种弱点,因材施教,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小学生最喜欢新鲜的事物,新颖的东西,新异的活动。体育课教学也是一样,教材内容要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有新东西,学生有新收获;组织教法要力求有新意,有新变化;器材摆放及颜色要多变。例如: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可以做定位徒手操、广播操、拍手操,可以做双人操、行进音徒手操,也可以做武术操、韵律操、各种轻器材操球操、圈操、带操、绳操、棒操等等。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性游戏,可以不拘形式的散点形做操做游戏,可以排成四列横队、四路纵队、圆形队、弧形队等等。可以是教师喊口令吹哨子做,也可以音乐伴奏做操等。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比赛不单纯是比快、比高、比远,还可以是比好、比对、比美等等。比赛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为了复习巩固提高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因此,体育教学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都喜爱体育活动,更是酷爱体育竞赛。在体育课上学生一听要比赛,马上就跃跃欲试,兴奋无比。体育教学比赛,也要有变化、有新意,体育教学比赛要做到:人数相等、实力相等、方法清楚、规则明确、先练后赛、裁判公正,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