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汉书?艺文志的学术价值探究清代著名学者金榜说:“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1。杭世骏也说:“今夫兰台志汉,何尝不因向、歆,然秦火之后,非此不彰”。后人如此推崇汉志,自然是因其在中国文献学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地位。从其自身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看,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和目录学价值。保存了别录和七略的概况刘向、刘歆的别录和七略,可以说分别标志中国古代校勘学和目录学的开创,其中的图书整理方法以及图书分类,一直为后世所沿用不断。然而别录和七略皆在唐末五代的战乱中散佚,后人了解它们的方法与内容则全在汉志的功劳。汉志基本上保存了七略的各个项目,只是内容上做了缩减。余嘉锡先生在目录学发微一书中对目录学之功用进行了概括,共有六点:“一曰,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二曰,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四曰,因目录访求阙失”、“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之书”、“六曰,以目录所载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2。可这些功用的实现不得不先有史料存在方能谈吗?汉志则存矣。在正史中创立艺文志这一种结构形式汉志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而且在现存的典籍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开天辟地又引领后世。“班固著汉书,删取刘歆七略为艺文志,是史籍中有目录部分,目录中有史志体例的开始,后世遵循不衰”3。汉志以后各代相继仿效,在正史里面就有六家: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而清人补写诸史艺文志多达五十余种,另外其它史籍里的目录页有多家,如宋郑樵联盟的通志艺文志、元马端林的文献通考经籍考等等。二千年来这些正史艺文志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书籍的流变情况,把它们汇编起来就成为一部巨大的古今图书总目录,伟观的学术发展史,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志这一史志创新为后世继承,其体例当然也产生了影响。虽然作为中国的第二部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分法”,与汉志的“六分法”有了很大的差异,但在二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中,还是保留一些最初的痕迹,七略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和术数略;而七录则分为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和术技录;隋志又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从隋书经籍志的分类上可以看到汉志对其影响,另外隋书经籍志在各部类之末都仿照汉志的大小序作了序录,简要说明了诸家源流及其演变,而且在文中明确的点出来,如隋志经部总序最后说:“班固列六艺为九种,或以纬书解经,合为十种”4。至于汉志的小注对后世的影响,顾建人在其论文汉书艺文志的著录体例中评价道:“汉志的注释实为后来解题体目录的滥觞”。如果说汉志对后世目录的影响是其历史价值的话,班固创制汉志在当时今古文之争、读书治学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关于这一点,可参见王思涛先生的汉书艺文志的学术价值,此不再叙。突显学术状况及其源流目录之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汉志自不待言。姚振宗说:“今欲求周秦学术之渊源,古昔典籍纲纪,舍是志无由津逮焉”5。这一点可以在汉志著录的结构体例中清晰的看出来。汉志首以总序开篇,接录一类之书,然作一小序、一略序以叙源流、明得失。这种结构的目的所在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同时从每类著录书籍的多寡、著录略类的先后顺序亦可见当时的学术状况。比如说汉志著录的史书只有太史公百十篇等十一种,数量少,而且是附在六艺略春秋类后,可见当时的史学还是处于附庸的地位。另外,春秋类二十九种著作中,除了史学著作十二种以外,在其它十七种中,春秋公羊学的著作比其它几家相比是最多的,这就从书籍的多寡上反映了学术的状况,于是徐有富在其目录学与学术史中提出:“汉武帝特别重视春秋公羊学”,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又如六艺略为什么排在汉志首位、易类为什么在六艺略的首位、儒家在诸子略中的地位等等著录先后顺序一样能让我们直观的看到当时的学术状况。这样,汉志就让我们了解到了先秦至西汉社会的学术思想及其流变。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