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8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5页 / 共98页
第6页 / 共98页
第7页 / 共98页
第8页 / 共98页
第9页 / 共98页
第1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中学 李军燕 2015.09.16,近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试题分析及启示,一、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二、高考备考建议与复习策略交流,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不照顾模块平衡,但渐趋平衡。,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 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 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理解技能的认知过程包括解释、举例说明、分类、归纳(概括)、推理、比较和阐述等子类型。,解释技能 解释是指将信息从一种表现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转换形式可以是文字对文字、文字对图表、图表对文字、数字对文字、文字对数字等。,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4题,对战国农业收益增加带来的影响 25题,外戚干政的背景分析 26题,民间崇拜的原因分析 27题,状元人数在不同时间人数变化原因分析 28题,包装布变化的原因分析。 29题,阶段特征的考查 30题,分析国民政府行为的目的 31题,分析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快的原因 32题,对材料内涵的概括 33题,对材料内涵的概括 34题,纯知识性考查 35题,世界银行贷款总额增加原因分析,举例说明与归类技能 该类技能要求考生用例子说明某一概念或原理,能确定概念或原理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去选择或举出例证。归类与举例说明是互补的过程,举例说明提供概念或原理等信息,要求考生举出实例;归类则是题干提供若干实例,要求考生发现它们与一般概念或原理间的关系,将某一事物归为某一类型。,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归纳(概括)技能 归纳(概括)是指用简短的话语表示呈现的信息;或从呈现的信息中,提取出抽象的主题或得出相关的结论。,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比较技能 比较是指发现两个事物、事件、问题或思想之间的类似性和差异性。比较技能的考核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与选项信息,判断一个事物、事件与另一事物、事件的要素和模型(即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7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推理技能 推理是指根据原理、一系列实例,去发现信息中蕴含的规律或特征。,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阐述技能 阐述是指考生通过研究和经验,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可能的方向,建构和使用系统的因果模型(即通常用图表方式表示因果关联等变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法)。因果模型在特征维度上,可以分为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在推理方向上,可以分为由因推果和由果推因。合理构建与使用因果模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技能。,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 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 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 第四,选择题命题初步关注考核考生的分析技能。,分析是指将分析的材料或对象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并确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与总体结构的关系。具体分析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确定分析对象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明确这些信息的组织方式,把握这些信息的潜在目的。 分析技能一般包括三个子认知过程:区分、组织、归因。区分是指根据相关性或重要性,把一个整体结构区分为不同组成部分。组织是在区分的基础上,确定这些不同部分如何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归因是指考生能够确定分析对象或材料中的潜在观点、偏见、价值观的一个解构过程,目的是要确定分析对象的内涵或材料的内在本质。,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 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 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 第四,选择题命题初步关注考核考生的分析技能。 第五,40题主要关注对归纳、比较、分析(归因)、评价、阐述(重新设计)、解释等技能的考核。,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 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 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 第四,选择题命题初步关注考核考生的分析技能。 第五,40题主要关注对归纳、比较、分析(归因)、评价、阐述(重新设计)、解释等技能的考核。 第六,41题的“变”与“不变”,41题的变化,1.试题内容(素材)呈现方式的变化。 2.思维视角的变化。 2010年,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 2011年,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2年, “冲击-反应”模式 2013年, 提取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和有关中英建筑的信息 2014年,对教材目录提出修改建议或指出不同 2015年提出“新公式” 3.作答要求和难度的变化。,41题的“不变”,1.准确理解题目情境,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 (2015新课标全国卷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1题的“不变”,1.准确理解题目情境,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 (2015新课标全国卷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生产要素发展成为变革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受制于社会条件的”(2010年); “不同文明之间是相互融合与影响的”(2011年);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类型是外塑基础上的内源型崛起”(2012年); “行政区划的依据应因时而变,建筑是政治制度文化的一种外显形式”(2013年); “国共两党及其军队都是抗战的主力,世界近代史亦即全球化的历史”(2014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节假日的变化折射着时代的变迁”(2015年),41题的“不变”,1.准确理解题目情境,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 2.深入理解、灵活迁移和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