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李隆玉 曾四元 乔志强 梁美蓉 【摘要】 随着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流行病学 研究 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IN及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 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V感染是最主要因素,而吸烟、口服避孕药、性行为以及生殖、 社会 经济 、卫生状况等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HPV感染机会,协同促进CIN及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 宫颈癌是 影响 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许多发展 中国 家,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占据首位1。随着宫颈筛查的普及,最近20年我国的宫颈癌发病率已从/10万下降到/10万2,但在一些医疗服务水平较差的乡村,宫颈癌仍有很高的死亡率。人们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逐渐认识到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HPV与CIN、宫颈癌 自Zur Hausen提出HPV与宫颈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假设后,国内外学者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认为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因素。Doudja等3采用PCR 方法 对198例阿尔及利亚人的宫颈癌涂片标本进行HPV DNA 分析 时发现,HPV检出率为%,由此可见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强相关。 目前 已知的生殖道HPV型有将近40种,根据其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分为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可能致癌基因型HPV26,53,66,和低危型HPV6,11,40,42,43,44,54,61,70,72,81,894,5。在所有的宫颈癌标本中HPV16是检测到的最主要基因型,它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HPV18则促进宫颈腺癌的发生6。Nicole7采用GP5+/6+PCR酶免疫测定法检测154例HPV阳性妇女CIN中高危HPV分布情况,结果显示HPV16在CIN中的检出率为30%,CIN中的检出率为80%(P);HPV33在CIN中的检出率为19%,CIN中的检出率为50%(P=),随着CIN级别的增高,HPV16和HPV33阳性感染的风险性也越大,由此可见HPV感染不仅具有基因型别特异性,还与CIN级别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当多种型别的HPV感染同时存在时,宫颈癌的危险性也增高。印度一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这种危险性的增加在其他基因型合并有HPV16或HPV18感染时尤其显著8。此外HPV病毒负荷也可增加患CIN 和宫颈癌的风险度。Nicolas9采用定量、低严紧度PCR方法测定CIN中病毒负荷的研究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和HPV因素后,病毒负荷仍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 性行为、生殖状况与CIN、宫颈癌 早在15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在修女中宫颈癌极其罕见,并且未婚和未产妇女中宫颈癌发病率极低,从而推测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和分娩有关。随着对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宫颈癌的发生与性行为和妇女的生殖状况密切相关。当初次性交年龄16岁时,下生殖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后,又在多个性伴侣的刺激下极易发展而出现癌变。分娩造成的宫颈损伤,妊娠时内分泌及营养作用也可导致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Rostad等10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初次性交年龄在1619岁时风险度为,15岁时风险度明显增加至。且宫颈癌的患病危险性直接与性伴侣个数及分娩次数呈正比,当性伴侣个数为6时,其相应风险度比15个增加倍。分娩次数5比分娩次数为01个的风险度增加4倍(P=)。多项研究也进一步证实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与初次性交年龄、多个性伴侣、分娩次数相关6,1113。此外男性性行为也被认为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当丈夫有婚外性伴侣时,妻子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可增加倍3。 吸烟与CIN、宫颈癌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吸烟与宫颈癌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研究认为宫颈黏膜具有一张由Langerhan细胞和T淋巴细胞组成的广泛的免疫细胞介导 网络 ,宫颈黏液中的尼古丁和可铁宁高含量可降低宫颈的免疫防护,使其更容易感染HPV病毒,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12。另外一种学说认为致癌性烟草代谢物可随尼古丁和可铁宁一起进入宫颈组织中,使宫颈黏液的致突变性增加,从而导致宫颈癌变14。不同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吸烟在排除了性行为影响后仍然是宫颈癌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15。Nunez等16研究表明吸烟的量和年限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当每日吸烟20支,吸烟年限5年时,CIN及宫颈浸润癌发生的风险度明显增加。在 农村 和一些不发达国家,吸烟妇女所占比例较少,大多数为被动吸烟。在Sun-Kuie等17研究中排除了年龄、初次性交年龄、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妇女自身吸烟等因素后,配偶的吸烟量与妇女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发病风险成正比,说明被动吸烟同样可以增加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此外由于致癌性烟草代谢物需通过机体代谢活化后才能够起致癌作用,因此代谢中的遗传差异也可决定吸烟个体对宫颈癌的易感性。有人曾对致癌性香烟代谢物活化过程中的化学代谢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进一步发现环氧化物水解酶纯合子突变HH基因型以及谷光甘肽S转移酶单位阴性的吸烟妇女,宫颈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8。 口服避孕药与CIN、宫颈癌 有研究显示口服避孕药可通过病毒基因组中的激素效应元件增强HPV病毒表达,从而增加CIN及宫颈癌的发病风险19。目前对口服避孕药使用的研究很多,但报道结果并不一致。Smith20对1986XX年发表的有关口服避孕药使用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C使用5年者总风险度为;OC使用59年者总风险度为;长期使用OC者总风险度为,并且指出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者即使停药后宫颈癌的危险性虽有所下降,但并不能消除其增加的风险。在Phillip等21对激素类避孕药使用的研究中却发现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并不增加CIN形成的风险,只有注射激素类避孕者才可增加CIN的风险度。 卫生状况与CIN、宫颈癌 在排除了早婚、多产等因素影响后,卫生状况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不良卫生状况是诱发宫颈癌的最强风险因素3。由于缺乏相应的卫生知识和卫生条件,共用舆洗器具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又存在着不良的性卫生习惯,增加HPV感染的风险,最终导致CIN及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度上升。在Silvia的研究中对照组妇女无室内卫生间者HPV感染风险是有室内卫生间者的倍,缺乏流水HPV感染风险度为,性生活后很少清洗生殖器官者风险度是常清洗者的倍8。另外一项中国农村的研究表明家庭接生分娩次数3次的妇女CIN及宫颈癌的风险度是家庭接生分娩次数为0者的倍,在调整了年龄和HPV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22。 社会经济状况与CIN、宫颈癌 目前有关宫颈癌社会经济状况的研究主要包括受 教育 程度、经济收入、职业、营养、卫生服务资源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是CIN及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3,8,10,22,23。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许多妇女健康预防意识差,很少主动参加宫颈筛查和妇科检查,此外经济收入低、早婚、多产现象更容易出现在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中。营养状况同样也在CIN及宫颈癌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机体的叶酸水平降低可增加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13。这可能是因为叶酸缺乏可干扰DNA的合成、修复以及甲基化,或改变细胞对致癌基因或化学致癌物的易感性,最终导致肿瘤形成,而正常水平的叶酸盐则可减少这些因素的风险,起到预防CIN的作用24。 家族史与CIN、宫颈癌 有关宫颈癌家族史的 研究 报道较少,一项对印度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宫颈癌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的研究显示,有宫颈癌家族史的妇女总发病风险是无宫颈癌家族史妇女的2倍,由此可见相关癌症家族史也是CIN及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CIN及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 是一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形成的重要条件,而吸烟、口服避孕药、性行为以及生殖、 社会 经济 、卫生状况等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HPV感染机会,协同促进CIN及宫颈癌的发生。 【 参考 文献 】 1 Parkin DM,Pisani P, Earlay J. Estimates of the world-wide incidence of Eighteen major cancers in 1985J. Int J Cancer, 1993,4(4):594-606. 2 Li LD, Lu FZ, Zhang SW. Analyses of variation trend and short-term detection of Chinese malignant tumor mortality during twenty yearsJ.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1997, 19(1):3-9.3 Doudja Hammouda, Nubia Muiioz, Rolando Herrero. Cervical carcinoma in Algiers, Algeria: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lifestyle risk factorsJ. Int J Cancer,005, 113(3):483-489.4 Terai M, Burk R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by overlapping PCR:candHPV8identified in cervicovaginal cells of a woman with cervical neoplasiaJ. J Gen Virol,001,2(9):2035-2040.5 Munoz N,Bosch FX, de SS.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 N Engl J Med,003,48(6):518-527.6 Sean F Altekruse, James V Lacey Jr, Louise A Brinton. Comparis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risk factors of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J. AM J Obstet Gynecol,003, 188(3):657-663.7 Nicole WJ Bulkmans, Maaike CG Bleeker, Johan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