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熟悉思想 回归文本 文化经典复习备考,考纲变化: 一、2009、2010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0、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 二、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0、传统文化经典(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 三、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0.传统文化经典,四、2013、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0、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五、2015、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0.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六、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0.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 )的理解和评价,前两年高考中“传统文化经典”的考查范围,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十分宽泛,所以考生显得无所适从。 今年考查范围缩小,重点重回论语,“考”与“学”就取得统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参考答案: (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答: 2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2009年浙江省的论语试题给出了两个语段,让考生写出一个语段的成语,概括另一语段的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2010年则给出欧阳修朋党论中一个句子,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 试题摆脱简单的形式,范围从课内到课外拓展,能力从记忆到理解转变,内容从经义向“体悟”迁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 韩非子: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3 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 韩非子:以法治国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23 (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浙江卷考查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目标恰当,结合断句,注重运用,在文化经典命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评2012浙江卷文化经典题,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分)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分) 23 颜回 恶衣恶食 24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23答案:择友 24答案: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案】 23浩然之气 24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 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_ 23.(1分) 去无用之费 24.(4分) 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合理地节约用度。 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文化经典命题的方向: 1、选题能遵循考纲,围绕儒家的重要思想,突出某一方面的思想观点、政治抱负的文段。 2、考点以提炼主要观点,评价或探究现实价值为主要方向,“传承经典,古为今用”。 3、语段内容来自论语或与之相关的内容,体现教材所涉及到的思想观点和体系。 4、考题通常设置填空题与简答题,呈现难易梯度。,试题取材范围 1、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定的10课必学内容: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2、 5课自读课文:待贾而沽 、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 、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3、论语其他选段或与论语相关的解读、评论。 4、体现法家、道家、墨家基本思想的选段。,论语复习内容: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复习备考建议:,1、让学生熟悉十课内容,记住成语及应背诵的句子,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应掌握;理解文本内容是关键,做到准确理解句子意思。,例1: “忠” “恕” 两字的内涵是什么?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 【答题参考:“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 “恕” 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例2: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 割鸡: 用牛刀: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2分) 【 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2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1、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2、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2、帮助并引导学生整理,把握孔子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礼 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06 君子之风 1、君子:品德高尚学问渊博; 小人:品德卑劣学问浅薄 2、君子基本特征:仁义礼逊信 3、孔子的富贵观:(1)追求精神的富足(安贫乐道),在他看来,心怀仁义,修养不息才是真正富有的。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3)见利思义,而非见利忘义。 4、仁者与智者的区别及其内涵:智者认识处理问题灵活多变,如水一样灵动;仁者坚守道义,安稳如山。 5、文与质: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文:人的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质:本质、纯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