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脾脏疾病及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Splenic Diseases and Indication of Splenictomy,第1节 概 述,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又是一高度血管化器官。脾的体积约为(1214)cm ( 710)cm (3 4)cm,正常人脾重100g250g,病理情况下脾脏可增大至正常的十倍至数十倍 。 正常时脾脏位于左季肋部深处。脾脏毗邻胃、胰尾、左肾和左肾上腺、结肠脾曲、膈等重要结构。脾脏除脾门与胰尾接触的部位外,皆有腹膜覆盖,因而属腹膜间位器官。 其腹膜反折形成脾脏重要的韧带:与胃大弯间形成脾胃韧带,与左肾间形成脾肾韧带,与横膈间形成脾膈韧带,与结肠脾曲构成脾结肠韧带。,脾动脉发自腹腔动脉,多沿胰腺上缘向胰尾走向,进入脾门前分支为脾叶动脉,继而分为脾段动脉、小动脉至终末动脉。 脾静脉自脾门汇合后多伴行脾动脉汇入门静脉系统。 脾脏的淋巴引流汇入脾门淋巴结,继而至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 OPSI)的发现是揭示脾脏具有重要抗感染免疫功能的里程碑。1952年King和Schumacker首次提出脾切除术后患儿的凶险性败血症和脑膜炎发生率增高与脾切除直接相关。根本预防方法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脾切除,而对已行脾切除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第2节 脾切除的适应证及疗效,充血性脾肿大,造血系统疾病 脾切除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目的在于去除破坏血细胞的场所,以延长血细胞寿命,减少自身免疫性血液病自身抗体的生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脾切除的最佳适应证,脾切除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脾切除后患者黄疸消退、贫血改善。4岁以下患儿除非有严重贫血、明显发育障碍或反复出现溶血危象外,一般不宜施行脾切除。,造血系统疾病 基于脾切除可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选择脾切除以减轻溶血和血小板的破坏,但均非首选,仅适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出现激素依赖时。 脾切除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疗效可达5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达80。,造血系统疾病 切除肿大、功能亢进的脾脏可减少正常红细胞在脾脏的滞留与破坏,仅改善血象,但不能治愈原发疾病,如某些类型白血病。 脾切除可解除巨大脾脏的压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骨髓纤维化等。 脾切除可去除脾脏的原发性病灶,原发性脾淋巴瘤是脾切除的绝对适应证。,2. 充血性脾肿大 充血性脾肿大多见于门静脉高压症,常伴有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是脾切除的适应证。合并明显食管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同时行断流术或分流术。,脾损伤病因中外伤所致脾破裂占第一位,约85, 而医源性脾损伤和自发性脾破裂不足15。,脾囊肿较大伴有症状者或寄生虫性囊肿应选择脾切除术。保留部分脾脏的脾切除术需视囊肿大小、部位而定。 脾脏原发性肿瘤均需脾切除。恶性者,为保证手术彻底性,应将邻近腹膜、网膜、系膜等一并切除,并清除脾门淋巴结。脾脏转移瘤若为孤立单发,无其他部位转移,可行脾切除术。若为全身广泛转移的一部分,手术已无必要。,脾脓肿、脾结核等多为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时全身感染的并发症,脾切除可有效去除病灶。,如游走脾,若因肿大脾脏产生明显压迫症状,或拉长的脾蒂发生急性扭转时可造成脾脏急性血运障碍,应切除脾脏。,肿瘤根治性手术时附加脾切除术,如胃癌、食管下段癌、胰体尾部癌、结肠脾曲癌、左肾肿瘤及腹膜后组织恶性肿瘤等。,长期以来,由于对脾脏重要功能缺乏认识,错误观念误导脾外科领域几个世纪,认为脾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无辜性脾切除被奉为经典。 二十世纪脾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证实脾脏虽非生命必需器官,但拥有重要功能,无辜性脾切除受到广泛质疑,各种保留性脾手术应运而生。 针对不同病因和具体手术条件,采用不同的术式,如脾破裂缝合术、粘合凝固止血术、部分脾切除术、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内移植术、脾动脉结扎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脾栓塞术等,以保留全部或部分脾脏。,END 结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