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非马诗歌的艺术世界 【摘要】非马的诗歌简朴,但却有着无穷的蕴意,纵观非马的诗歌世界会发现其中有着十分鲜明的中国立场与本土意识。本文尝试从其创作思想、创作内容等方面分析,探究非马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立场与本土意识。 【关键词】非马诗歌中国立场本土意识忧患意识现实主义传统 非马,原名马为义,广东潮阳人,1936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1957年毕业于台北工业专科学校,之后出国留学,先后取得了开马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能源及环境研究工作。诗歌的创作是非马的业余消遣,但从1957年发表第一首诗作至今,非马已在台湾、大陆、港澳、欧美等地的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百首诗歌,一些作品也入选了相当有影响的选本,并且多次获得奖项,特别是在60年代现代主义盛行的台湾,非马的诗歌就因其独树一帜的鲜明的中国立场和本土意识而对文坛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区拱教授认为:“在对外国文学研究、翻译和借鉴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土性和当代性(我)将其概括为本土意识。本土意识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意识和主体意识。”对于这个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而言,他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领域中的,因此,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影响逐渐渗透、沉淀,直到对整个民族所有成员产生了共同的影响,积淀在每个民族成员的无意识深处,因此,不同的地域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意识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其表现出了一定的本土意识。纵观非马的几百首诗歌,你会发现有一股浓浓的中国本土意识如地表下滚烫的岩浆喷涌而出,使其诗歌表现出了更为独特的特色。本文尝试从其创作思想、创作内容等方面分析、探究非马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立场与本土意识。 一、非马创作思想的牵引:深沉的忧患意识 所谓“忧患意识”,亦即人们基于对陷入困境抑或对于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种种不利情况所引起的一种情感反映,它蕴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中各种不合理因素的尖锐批判。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干结构,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忧患意识的特点。儒家思想中有关中国文化忧患意识的阐释,对中国文学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文化审美内涵的构成,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儒家所认定的深沉而浩大的忧患意识,作为在相对不变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代代相承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已积淀成一种“集体无意识”。而这种忧患的意识在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文人学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观察认识社会的能力,故而容易洞察到社会的阴暗面,对社会的现状产生不满,进而抨击社会,产生比常人更深的忧患意识。例如孟子就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礼记告诫执政者“虽危,起居竞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屈原“长太息以掩涕泣,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大有责”;魏源“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等等,都表达出了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一种崇高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勇于担当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非马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他的生活源头和创作发表的基地,仍然是台湾,他虽然在美国已经生活了2O多年,但他的诗的根仍然远远地深扎在台湾的土壤里。(平地喷泉)非马在其家乡广东潮阳渡过了十二载春秋,之后又到了台湾,虽然后来又到美国留学,但是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渗透到了非马的心中。作为一位身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他的诗充满了对生育他的这片土地台湾与大陆,以及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特有的血脉挚爱。特别是非马亲身经历过战乱,经历过辗转流离的生活,因此,非马的诗歌创作有着现实人生的批判精神,他的创作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现状和人类生存境遇的严肃的思考,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继承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传统。例如非马有一首十分有名的诗歌醉汉。诗中的醉汉在寻觅着回家的路,在努力地向母亲靠近,其实这是其在少年时代离开家乡到达台湾,与家乡的亲人两相遥望,备受思念的折磨的反映。“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在这里,诗人表达出了对大陆与台湾近半个世纪的断裂以及民族的隔绝的痛心疾首,他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所以,他诗中有了那个一脚十年努力地朝母亲走去的汉子。而作为一位正直善良的诗人,非马的忧患意识也表现在对战争、对种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等等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丑恶现象的揭露与抨击,体现出了其勇于担当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如写于1984年7月的诗歌张大的嘴巴:张大的嘴巴要面包他们却来兜售飞机坦克与大在轧轧带犁过的田地上炸弹是最速长的种子一开花便可收成饥饿的人们需要面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们没有盼到面包,却等来了一群无耻的人带来了飞机大炮,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生活本来就艰辛了,还有一群嗜战者不断发动战争,田地不是来种植能养活人们性命的粮食,却让炸弹占据了,能够迅速收获的炸弹种子,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张大的嘴巴在这里显得极其有讽刺的味道。可是。非马最为同情、可怜的还是那群张大了嘴巴想要面包的下层人民。另一首1985年2月的越战纪念碑:一截大理石墙二十六个字母便把这么多年青的名字嵌入历史万人冢中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终于找到了她的儿子此刻她正紧闭双眼用颤悠悠的手指沿着他冰冷的额头找那致命的伤口战争给人留下的最终是致命的伤害而已,如果一定要说有人从战争中获得了好处,那么就是那极其少数的人,那些上层统治阶级。而为了满足这少数人的无限膨胀的欲望,却让许多年青的生命成了冰冷的大理石上的印记,还给他们的亲人留下更多的难以承受的痛楚。在这里诗人的忧患意识表现得尤其深沉。虽然不是自己国家的战争,但是诗人站在人类的高度上来关照战争给身处其中的人造成的巨大伤害。虽然许多人对大理石所树立起来的纪念碑怀有无限的敬意。 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鼓励了一些人继续战争。但是,只要是战争,不管是哪一方所发起的都是非正义的。只要是战争,于人民而言必定是无尽的伤害。所以在非马的另一首诗歌国殇日中又这样写道: 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他们用隆重的军礼安葬自越战归来这位无名的兵士但我们将如何安葬那千千万万在战争里消却拒绝从亲人的心中永远死去的名字年轻的生命始终消失了,而那永远不死的名字,不是时刻刺痛爱他们念他们的亲人么?战战争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而战争所遗留下来的伤害更是无法估计的。诗人透过战争的现象,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的血腥场面。但却让我们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在人们心中所留下的巨大创伤。非马的悲悯之深由此可略见一斑。非马说过:“今天诗人的主要任务,是使这一代的人在历史的镜子里,成为其中的一员,才能感觉到时代的呼吸。”并且还认为,“一个诗人,必须到太阳底下去同大家一起流血流汗,他必须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然后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才有可能对他所生活的社会及时代作忠实的批判和记录。”(大人世大出世)纵观非马的作品,其中有许多诗歌对战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反讽,流露出了诗人对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的忧患和思考。他以诚挚的心对战争进行了无情的控诉,也表达了对苦难中的人们的深深的同情。而牵引着非马创作思想的这种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中国历代文人所共有的一种思想意识。因此,在深厚的忧患意识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自然体现了其鲜明的中国立场与本土意识。中国 二、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 一部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从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汉代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建安时代曹操诸人古题乐府的“借古题写时事”,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新题乐府时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到元代杂剧、明清小说乃至现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始终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的红线,使自身更紧地密贴近生活,承担起“时代歌手”的重大职责,并且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非马是自觉地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位诗人。他曾在其诗集笃笃有声的马蹄的序言“诗路历程”中为自己规定了追求的目标:“比现代更现代,比写实更写实”。对于非马这样一个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嗅觉关注世界的诗人,他能透视社会各阶层的实质,并且非马一直都以深沉的忧患意识来反映了世界人民的苦难,对世界的黑暗与不公进行了无情的谴责与抨击。在乌鸦一诗中诗人自喻为乌鸦:“只一心想做良心诗人成天哇哇招来石头与咒骂。”在这里表达出了非马自觉的承担反映社会的阴暗面的责任感这一切使他的诗歌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例如恶补之后是一首描写一个中学生不堪不合理教育的重负而选择跳楼自杀的诗。在诗中,作者没有太多直白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而是让事件本身去发言,显示它所包含的意义。“恶补之后你依然交了白卷在模拟人生的考试里他们给你出了一道毫无选择的选择题。”在这里诗人点出了杀人凶手的可恨,他们所出的试题竟然是一道毫无选择的选择题,这样,受害者便只能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死亡。由此诗人对当时整个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嘲讽再者,如运煤夜车:坍塌的矿及时逃出的一声惨呼 照例呼不泥醉的黑心 只引起嵌满煤屑的黑肺彻夜不眠地咳咳咳咳咳咳这首诗写的是当年发生在台湾的一连串煤矿灾难。第一段开头便点出了从坍塌的矿坑逃出的是一声惨呼,这说明了人并没有能逃离厄运,只是做了最后的痛苦而无奈的呻吟罢了。接下来,在第二段,诗人痛心地指出,为何惨呼一再响起却无人在意,原来是那些被利欲熏晕了心的人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他们的生命。“黑心”一词的运用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但是,最令诗人痛心的还是那些彻夜不眠的不断“咳咳咳咳”的“黑肺”。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毫无选择地只能任人宰割,以自己的生命换取面包这首诗不是特指某一事件,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对社会的不公平,上层社会的奢侈,下层的苦难的揭露与批判,因而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一切都非常符合非马的创作目标“比写实更写实”。纵观非马的几百首诗歌,其诗笔所触及之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思亲怀乡之作,还有大量深沉内容的咏物诗和风景诗,也有对光明和希望的赞颂,有对青春和生命的吟唱等。非马曾说:“对人类有广泛的同情心和爱心,是我理想中好诗的条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他以诗人的义愤谴责和抨击了世界的黑暗与不公,关切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处境,因此,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常常是对人性遭到扭曲的可悲现实的焦虑与关注。由深沉的忧患意识牵引下创作出来的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也就使非马的作品表现出了十分鲜明的中国立场与本土意识。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