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九日齐山登高,诗海探珠,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赏析】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而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好诗。题目“春兴”,指明是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在诗人笔下,春风显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知晓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诗人的巧,笔形象化了。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乡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段真挚的情感,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惹人伤感的乡思乡梦显得如此温润暖人。无疑,诗人超凡的艺术想象起了重要的作用。,【思考】 试简析题目的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二、词语释义 翠微:_ “尘世”句: _ _ _ _,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亦指半山腰。,“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庚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菊花”句:_ _ _ 牛山:_ 二十四桥:_ _ _ _ _,此暗用典故。“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在今山东临淄。,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朝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朝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玉人:_ _ 丝方尽:_ _ 晓镜:_ _ 青鸟:_,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腐鼠代指势利之徒追求的官位、利禄。,三、名句默写 春蚕到死丝方尽,_。无题 _,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古往今来只如此,_。九日齐山登高 _,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贾生年少虚垂泪,_。安定城楼,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十四桥明月夜,牛山何必独霑衣,尘世难逢开口笑,王粲春来更远游,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_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七言绝句,和李商隐合称“_”,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小李杜,(2)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_、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_”,与温庭筠合称为“_”,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_”。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玉溪生,小李杜,温李,三十六体,2资料链接 无题诗: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标有“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九日齐山登高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试作简要分析。,【提示】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今天一定要与好朋友痛痛快快好好在一起开心开心。 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得是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人生在世几回乐”。,人生欢笑既然难得,那就应该珍惜眼下美好时光,“人生得意须尽欢”,就应该多方宽慰,多方开解,不能过于计较一些烦恼琐事,耿耿于怀。 所以诗人再也不顾忌自己是州官还是县官了,再也不顾忌自己是诗人还是名人了,索性自己就像当地老百姓一样,在这重阳佳节喝菊花酒,登高赏景,热热闹闹一番。如果还不过瘾的话,那就兴致勃勃地采摘满地菊花,插满头,大摇大摆地把家回。,2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歌中的景象是实写还是虚写?诗歌借这些景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思念朋友的情感,明看一句也没有,却暗含其中,请做分析。 【提示】 诗歌的江南景象并不是眼前所见,而是想像中的景象,是虚写,因为诗人此时是在长安。其情感是对江南的向往,对朋友的挂念。确实没有一句是明写友情的,但是,回忆的是朋友那儿的景象,又暗示着他与朋友尚隔着山遥水长,的空间。北方秋天,草木早已萧条而在江南却依旧山青水绿。想念江南的清丽山水也是对朋友的怀想,后两句还以调侃的口吻表达了友情:您该不会在那二十四桥的月夜教美人们吹箫吧。 3简要分析无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名师点拨】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于是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丝”与“思”谐音双关,蜡泪暗指情人泪,使全诗深情并茂。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4试分析王安石最喜欢安定城楼中“永忆江湖悲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一警句的原因。 【名师点拨】 因为这两句通过错综巧妙的句式,有力的把回转天地的慷慨豪迈的气概,和归隐江湖的潇洒飘逸的风度,这样截然不同风格统一了起来;把辽阔无比的“天地”和小如一叶的“扁舟”加以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细剖深析 楼主 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之说,古人说法不一,你有何高见,请留言。 沙发 是一座桥的意思。大词家姜白石他在千古绝唱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情此景,当是指一座桥无疑。,板凳 就是二十四座桥。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杰出的科学家,他曾在扬州生活和工作多年。他以科学家严谨、务实的态度,在名著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对扬州的二十四座桥逐一作了落实。他在书中详细记载了二十四座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三楼 是约数,泛指吧。唐代扬州是一座水城,桥梁之多可以想象,不必拘泥于沈括二十四座桥的说法。到底有几座桥,谁也不知道,反正水多桥多,干脆用一数字来代替吧。文人对于数字是含糊的,朦胧的,只求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如“山道十八弯”、“七十二变化”、“三百六十行”等等,并非确数。那么杜牧的二十四桥是否也用了这样的手法来泛指扬州桥梁之多呢?,以小见大,让文章充满哲理之思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