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夜桥灯火连星汉, 水郭帆樯近斗牛。 李坤宿扬州,繁华的扬州城,资治通鉴载:“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唐宋时代既可与“天府之国”的益州相比,清代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扬州达到鼎盛。,遣怀(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词,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景,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暗寓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1.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 3.增强诗意,强化意境; 2.帮助诗人更强烈地表达思想情感。,二十四桥明月夜,沈括梦溪笔谈:“扬州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说:“出西郭二里许,有小桥,朱栏碧甃,题曰烟花夜月,相传为二十四桥旧址,盖本一桥,会集二十四美人于此,故名。”,李斗在名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中,认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春熙台后。”,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指美女,也可指才男。,“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感叹。实际上是对长江以南风光的怀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次句从近处落墨,化出近景: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艺妓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抒发了作者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主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