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17届九年级语文第一轮模拟试题试题卷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的一律无效。2试题卷4页,答题纸2页,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号填写清楚。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一、积累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痴想炽爱 记载载重 堕落坠落 沟壑喝彩B雾霭阴霾 缄默减负 头晕晕车 绮丽畸形C晨曦熹微 逞能锃亮 伧俗悲怆 怪诞垂涎D告罄钟磬 斟酌湛蓝 瑟缩苦涩 可鄙睥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悠闲 无与伦比 一泻千里 谈笑风声 B伎俩 走头无路 天衣无缝 莫衷一是C骊歌 锋芒毕露 怡然自得 铤而走险 D污秽 长吁短叹 通霄达旦 谆谆教诲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李小光买来了很多学习资料,引经据典地刻苦学习。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一个在学习上不想动手,袖手旁观的人,是取得不了好成绩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C为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我们演练和学习了地震、消防、防水等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教育制度。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4分)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回忆性散文,我们在初中阶段的教科书上已学过三篇,这三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滕野先生和 。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并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自传体小说,这位作家是 。“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这段节选表现出的女主人公性格特点是 。 7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的呼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猛烈批判,真是 , 。(用孟子二章中的语句作答)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关于“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3分)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9发挥想象,仿写句子。(3分)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 , , ; , , 。二、阅读理解(共42分)(一)古诗词阅读(6分)天净沙春 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扬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10 结尾句“小桥流水飞红”历来被人称道,请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二)文言文阅读(13分)史记 项羽本纪(节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 舣船,船靠岸边。 面,侧面以对。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持短兵接战。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分)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14.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其中“地方”是古今异义词,为“土地方圆”之意。B“项王笑曰”之中的“笑”,是对项王神态的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淳朴、真挚、重义的形象特点。C这段文字写项羽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D项王欲东渡乌江而未渡的原因是身披十余创,难以逃脱。15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三)说明文阅读(10分)古怪的重水叶永烈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力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16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4分)17第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18下列说法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重水之所以是重水,是与普通水相比而说的。B与普通水相比,重水有重,冰点低,沸点高,密度在11.6时最大,溶解度大等特点。C说重水是水,是因为重水与普通水在结构上都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说它是重水,是因为重水中的氢原子是重氢原子,与普通水相比又有许多不同的古怪的脾气。D重水之所以有文中的这些用途,是人们利用了重水“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的特点。 (四)记叙文阅读(13分)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