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 第3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分解考纲细化以背诵案、教材为载体,以学生问题反馈为重点,通过学生展示落实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二、主干知识梳理(写在背面)三、问题探究问题一:区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的特点。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区域性2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归纳总结:问题二: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3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4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由此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不融合性各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A BC D归纳总结:问题三: 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 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诸如和谐大家园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卓玛幸福生活亚克西等。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B C D6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薪火相传、博大精深 尊重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沿袭传统、洋为中用A B C D归纳总结:附: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2古老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1)政治、经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融合、经济的发展繁荣。(2)文化: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4)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明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3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4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 (1)感知中华文化力量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发展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