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改名刮复古风,素材回放,2016年6月以来,作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的李辉很忙,很多网站、报纸争相采访他。“这说明国人如今对像地名这样传承地方文化符号的东西更重视了。”在人民日报社编辑楼的咖啡厅坐定,李辉笑着解释。29年前,李辉写下可惜从此无徽州一文,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今年4月,借全国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契机,李辉再次撰文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引发黄山是否复名徽州的大讨论。,素材回放,近年来,一些地方改名时有发生。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今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改为播州区。同时,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改名?为何要复名?相关社会学家表示,地方改名涉及复杂利益博弈,它不一定等于发展,政府决策应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减少改名导致的割裂传统等负面影响。,素材回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借传统文化、借依傍古人等进行“复古改名”的现象。例如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是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表示,像涉及行政区划调整以及相应的改名问题,政府决策应努力追求更加科学,多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避免给群众留下“关起门来决策”,的“拍脑袋”印象。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陆益龙也认为,借古人、名人、名山大川等改名、复名,在短期看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但从一个地方的长期发展来看,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经济政策,找到地方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正途。,素材回放,解读 应用,【素材解读】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与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演化密不可分,通过地名,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名背后的渊源与典故,还能感知厚重的文化韵味与历史记忆。地方政府在决策前,不应只询问政府职能部门的意见,还要咨询文人学者的观点,更要认真倾听人民百姓的声音。只有征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意,制定符合当地实际长远发展的措施,才能上报申请更改地名。其实地方,解读 应用,政府改地名无非“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古人、名人、名山大川等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但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没有恰当的措施,把人吸引来也只不过是“一阵风”罢了。 改不改名不是关键,有便利的历史条件,多在文化传承发展上下功夫才是硬道理,只要脚踏实地的发展,有条不紊的宣传,总有一天能够名扬四海。,【适用话题】 勿折腾 脚踏实地的发展 感知厚重的文化韵味与历史记忆 发展才是硬道理,解读应用,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