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阶段质量评估(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这说明()俄国农民地位低下俄国农奴制确立地主的残酷剥削引起了农奴的激烈反抗农奴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ABC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下农奴地位低下,不能反映农奴的反抗,故排除项。答案:C219世纪40年代,俄国棉纺织业中最早出现了机器工厂,从而推动了俄国工业的缓慢发展。造成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技术落后 B缺少工业资本C落后的农奴制度的阻碍 D国内市场的狭小解析:四个备选项皆是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因素,农奴制度决定着其他各项因素,故选C项。答案:C3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作品死魂灵,用辛辣讽刺又不失幽默的笔触描写了那些庸俗卑鄙、愚昧贪婪、腐朽堕落的地主贵族,把俄国的农奴制度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通过描述乞乞科夫及沙皇俄国的贪官污吏,鞭挞和嘲讽了俄国的农奴制等黑暗的社会现实。死魂灵的写作背景是()A十二月党人发动反对沙皇专制的起义B进步知识分子运用文学创作抨击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C解放法令颁布,但农奴获得“解放”时受到厚颜无耻的掠夺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不彻底,引起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果戈理运用文学创作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史实。根据作者身份(知识分子)和时代背景(农奴制改革前)判断、分析各项即可。答案:B4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解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通过赎买得到一块份地。分析材料可知,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答案:B5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的农民卡瓦廖夫可以()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以及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需要以较高的赎金赎买份地,还要受到地主把持的村社的管理,故项不符合史实。答案:C6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其主要表现在()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解析:A项表述错误,改革只是对旧司法制度的完善,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1年”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7亚历山大二世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曾在政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关于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改革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模式B主要内容是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C自治机构曾在卫生、经济等领域发挥作用D改革后的俄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解析:政治上的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民主化,但由于改革是在沙皇主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政治上仍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故D项叙述不符合史实。答案:D8以下历史现象属于19世纪中叶以后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的是()资本主义农业迅速发展机器生产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石油工业迅速崛起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A BC D解析:抓住题干要求“经济近代化”,项是效仿西方代议制度而进行的改革,属于政治上的近代化。答案:A9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A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解析:注意关键信息“重要转折点”,这次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10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A没有给俄国带来变化B阻止了俄国近代化C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4分,第12题16分,第13题14分,第14题16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观点一致的改革措施。(4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他一系列改革”的主要措施。(4分)(3)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他们评价1861年改革的不同视角,据此说明历史认识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说明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而“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则说明改革没有促进农业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农奴制改革内容的经济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的信息可以归结出民主范围扩大的答案;第二小问可以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近代化的改革内容归结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说明是从协调各阶层利益角度,材料二中“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说明从美俄两国解放奴隶的视角评价;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从作者立场、评价视角和选取材料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观点:认为改革激化社会矛盾,没有促进农业发展。措施:农民可以通过高额赎买获取土地。(2)评价:扩大民主范围。措施:中央与地方的政治改革,如建立各级法院等。(列举其它措施同样赋分)(3)视角:材料一:从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结果的视角;材料二:从美俄比较的视角,农奴解放和获得政治权利。特点:作者立场不同、视角不同、选取材料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结论也不同。(学生能回答一点即可赋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在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6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6分)(3)材料三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2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解析:第(1)问,注意关键词“优厚”“暴动”“割裂”,从阶级利益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分析“暂时义务农”“完全自由的农民”的区别即可。第(3)问,不符合,从改革的局限性分析。第(4)问,改革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利益。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决定。(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仍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3)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8分)(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6分)解析:第(1)问,分析两则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俄国官员认为农奴制改革有益于农民,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说明即可。第(2)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既要辩证、全面,又要从当时的历史主要潮流角度认识。答案:(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局限:二者的观点都较为片面。评价: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材料二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