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4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5页 / 共84页
第6页 / 共84页
第7页 / 共84页
第8页 / 共84页
第9页 / 共84页
第1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2 目录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1 一、前言.1 二、设计任务书.1 三、基础数据.1 四、负荷计算.4 五 采暖系统设计.6 六、空调系统设计.11 七、管材与保温.22 八、节能.23 九、设计成果及深度要求.23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5 一、课程设计目的.25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25 三、设计步骤.27 (一)锅炉型号和台数的选择.27 (二)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30 (三)给水设备和主要管道的选择计算 33 (四)送、引风系统的设计.40 (五)运煤除灰方法的选择.42 (六)锅炉房工艺布置.44 (七) 制图要求.50 (八)设计说明书的编制.54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55 一、课程设计目的.55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55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56 (一)冷源方案的确定和冷水机主的选型56 (二)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设计及水泵的选择59 (三)冷水机组冷凝器冷却方式及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水设备的选择60 (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 62 (五)制冷站工艺布置.63 (六) 制图要求.64 (七)设计说明书的编制.66 建筑设备预算大作业指导书建筑设备预算大作业指导书67 一、建筑设备工程量编制.67 (一)建筑设备工程量计算原则 67 (二)建筑设备工程量计算方法 68 (三)建筑设备工程量的编制.69 二建筑设备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 70 3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70 (二)空调工程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 71 (三)建筑电器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71 (四)计算综合单价.72 三、编制成果.72 四、其他要求.72 五、学时分配.73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指导书燃气输配课程设计指导书74 一、课程设计目的.74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74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74 四、设计说明书的编制.80 五、学时分配.81 1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前言一、前言 课程设计是暖通空调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 固所学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集 中供暖、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初步掌握使用各种规范、手册等技术 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暖通空调以及其它课程中所学的 专业知识,解决暖通空调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书二、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是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文件和依据,应仔细阅读设计任务 书,通过阅读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 (1)设计任务及主要内容; (2)工程概况:建筑面积、高度、功能、能源条件等; (3)设计要求; (4)主要参考资料。 三、基础数据三、基础数据 查阅、整理、分析基础数据是课程设计重要一环,是进一步科学、合理确定 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 室外气象参数 1. 数据来源: 暖通 、暖通空调气象资料手册、 手册 、暖通负荷计算软 件等,无当地资料时,可取地理纬度、气候条件相近的城市资料。 2. 数据内容 地理纬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求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大气压力;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温度; 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气压力;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二)采暖室内设计温度 查阅暖通 、 措施 、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确定,建议: (1)住宅 卧室、客厅、餐厅:18;卫生间: :18。 (2)办公 办公、会议:18;走道、楼梯间:16 (三) 空调室内温湿度设计标准 1. 温湿度标准确定 (1) 暖通3.1.3 条给出舒适性空调、采暖室内设计标准确定原则。对于 舒适性空调,应考虑房间的使用功能、建筑(或房间)的建设标准(档次)高低、 节能要求等几个方面因素,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资料确定: A 暖通 、 节标 、 节能措施 、 措施 、 手册 ; B建筑设计规范暖通空调部分、 卫生标准 。 (2)虽然舒适性空调一般没有精度要求,温度应只确定一个数值,相对湿 度一般夏季是不大于某一值,冬季是不小于某一值,如: 夏季:26,35%. (3)注意确定的相对湿度应与空气处理方案的一致。 2. 新风量标准确定:新风量大小直接影响空调系统能耗,因此在满足卫 生标准的情况下,从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的角度出发,应合理确定新风量标准。 一般可根据房间功能、档次、节能等因素,参考以下资料确定: 暖通 、 节标 、 节能措施 、 措施 、 手册 、相应建筑设计规范暖通 空调部分等,应尽量参照节标 、 节能措施 。 3. 室内设计参数示例 房间名称 夏冬新风标准换气次数 温度C相对湿度温度C相对湿度m3/h.P次/h 办公263530 3 高级办公253530 大/小会议263520/30 大堂2635 10 阅览2635 30 (四) 建筑条件 1. 建筑基本条件:是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建筑条件,主要通过阅 读任务书、建筑条件图纸及说明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 (1)建筑地点、面积、高度、层数、功能、层高; (2)围护结构、门、窗、结构类型等; (3)建筑节能设计:主要是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2. 人员、照明、设备、食物:是指室内的人数、照明功率、设备功率及食 物散热量,是确定和计算新风量、人员、照明、设备散热及形成的冷负荷的基本 数据。 (1)人员数量:工程设计中,一般由建筑专业提供,负荷计算时,建筑专 业无法提供详细人员数量时, 一般可根据建筑性质和房间功能查阅相应建筑设计 规范,下表给出部分参考指标:(摘自暖通空调设计指南陆耀庆) 房间名称室内人数(人/m2)房间名称室内人数(人/m2) 办公0.1报告厅0.5 大/会议0.5/0.3多功能厅0.5 健身0.2商业0.5-0.8 餐厅0.6接待/中庭0.13 阅览室0.1酒吧0.3-0.5 商店0.2美容0.25 (2)照明功率:工程设计中,一般由电气专业提供,负荷计算时,电气专 业无法提供详细照明功率,一般可根据建筑性质和房间功能查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 (GB50034-2004)确定,主要指标参见下表。 房间名称建筑面积照明功率(W/m2)房间名称建筑面积照明功率(W/m2) 办公11走廊5 会议11多功能厅18 客房15商业12 餐厅13门厅15 (3)设备功率:民用建筑主要为办公电子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 4 交换机等,其功率可有产品样本提供,资料不详时,可参考下列数据确定: 名称功率(W/台) 计算机200-300 打印机50-100 复印机300-500 电视机100-200 (4)餐厅食物散热: 措施给出参考值: 食物全热:17.4w/人 食物显热:8.7w/人 食物潜热:8.7w/人 食物散湿:11.5g/h.人 (五) 建筑热工数据 1. 建筑热工数据内容:主要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2. 数据来源:工程上一般由建筑专业通过建筑节能计算给出,课程设计可 根据任务书确定的工程地点所属气候分区,参照节标传热系数限值确定 。 四、负荷计算四、负荷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计算 采暖热负荷计算主要计算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及朝向附加修正、 冷风渗透耗 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课程设计阶段,允许采用 EXCEL 计算。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计算方法按稳定传热计算,计算公式参见暖通 、 教科书 。 2.朝向附加修正:参照暖通 、 教科书 。 3.冷风渗透耗热量:应按缝隙法计算,计算公式参见暖通 、 教科书 。 4.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方法参见暖通 、 教科书。 5.住宅采暖应计算户间传热,计入散热器选型,但不计入水力计算。 (二)空调冷负荷计算 空调负荷计算包括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计算,课程设计阶段,因空调热 负荷计算方法与采暖热负荷相同,可不进行计算。负荷计算允许采用允许采用 EXCEL 计算。 1.根据规范,空调冷负荷应逐时计算,课程设计应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 5 方法公式参见暖通 、 教科书 。 2.湿负荷计算 主要计算人员、食物散湿量,确定方法参见暖通 、 措施 、 教科书 。 3.负荷计算结果 (1)围护结构、人员、照明、设备冷负荷逐时计算表、各分项逐时冷负荷 汇总表,格式参考教科书 。 (2)人员、食物散湿量计算表,格式参见教科书 。 (三)新风负荷计算 1.新风量确定 (1) 暖通3.1.9 条规定:建筑屋内人员所需要的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 规定: A 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卫生标准确定; B 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 30m3/h 的新风量。 (2)确定原则 A 满足人员卫生要求;B 补充房间局部排风;C 房间正压要求。 根据以上原则,取 A、B、C 三者大值作为空调房间的设计新风量。 (3)新风量确定 A 满足人员卫生要求最小新风量:LW=mlw LW:新风量,m3/h;m:室内人数;lw:满足人员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 标准,m3/h.人,可查节标 、 节能措施 、 手册的等资料直接确定。 B 房间正压要求,一般取 5-10Pa,计算方法参见教科书 。通常情况下, 人员最小新风量均能满足房间正压要求。 2.新风负荷计算:QW=GW(iw-in) QW:新风负荷,kw;Gw:新风量 kg/s;iw-in:室内外空气焓差,KJ/kg 干。 (四)负荷汇总 1.采暖热负荷汇总 应房间进行汇总,结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1)房间热负荷; 6 (2)建筑总热负荷; (3)面积热指标。 2.空调冷负荷汇总表 主要内容为房间逐时冷负荷、建筑总冷负荷、面积指标。 3.空调湿负荷汇总表 主要内容为房间湿负荷。 五五 采暖系统设计采暖系统设计 (一)办公楼采暖 1.采暖系统型式选择确定 (1)热媒及参数确定: 暖通 、 节标规定: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 为热媒; (2)热媒温度:根据热源情况可参照以下参数确定: 95/70;85/65;80/60。 (3)工程上常用系统型式 课程设计,办公楼采暖一般为多层,常用的系统型式有: 上供下回双管式系统;上供下单管式系统;下供下回双管式系统。 (4)系统型式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确定。 系统型式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建筑条件、管道敷设条件。顶层敷设干管困难时,宜选择下供式; 房间温度控制、调节要求。有温度控制要求时,应选择双管式; 垂直失调现象的影响。垂直失调现象严重时,应选择单管式。 2 采暖系统布置与管路敷设方式 (1)总立管:一般应布置在公共空间:如楼梯间等。 (2)干管:一般宜采用同程式布置。 上供下回系统的供水干管,一般可以布置、敷设的位置: 顶层楼板下;顶棚内;屋面。 上供下回系统回水干管、下供下回式系统供回水干管,一般可以布置敷设 的位置: 7 沿地面;室内迪沟、室外地沟、室外直埋。 (3)立管:一般外墙角、窗间墙角、内墙角,外墙角表面温度低,宜优先 考虑; (4)应考虑热补偿。 3.散热器布置及选型 (1)散热布置 一般应尽可能布置在外墙窗台下; 其次内墙侧; 楼梯间应布置在建筑的下面几层。 (2)选型: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确定: 散热效果好、防腐性能强; 承压能力和强度; 安装方便、外形美观管。 (3)散热器与立管的连接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面连接; 双面连接,热负荷应尽量对称; 散热器串联,一般尽量不用,串联管径应加大 1 号。 (4)散热器进出水管连接位置,有很多组合,一般应尽量采用同侧上进下 出方式。 (5)散热器安装方式: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