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县重点镇发展建设调研报告材料:重点镇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重点镇是指在城镇体系中介于大中城市与一般小城镇之间、区位较优、实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城镇。重点镇是承接县城辐射作用和功能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周边镇村发展的主力军和桥头堡。我县东坑镇和杨桥畔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发展重点中心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东坑、杨桥畔两镇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镇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XXXX年东坑镇、杨桥畔镇双双入围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7个省级重点镇,xxxx年东坑镇又被列为全省30个省级重点示范镇之一。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重点镇聚集人口、产业和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重大作用,对于加快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十三五”时期如何利用我县东坑、杨桥畔两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发展步伐,促进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重点镇发展现状在东坑和杨桥畔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镇以来,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抢抓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利用省市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加大东坑和杨桥畔两镇的投资建设力度,东坑、杨桥畔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项事业取得较大成绩。一是镇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东坑镇土地总面积522.5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18万亩),总人口5.2万人,是靖边县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的乡镇。目前全镇拥有省市县龙头企业48家,拥有各类商户1200多家,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24家,xxxx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37元。杨桥畔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众多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入驻,靖边县高标准规划建设的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四大园区均落户于此。同时,太中银铁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蒙西铁路穿境而过,杨桥畔镇利用这种连通南北,承接东西的便利交通条件,正在规划建设太中银铁路货运转运中心和蒙西铁路货运转运中心,“四园两心”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镇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xxxx年杨桥畔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迗到13618元。在xxxx年全市和全县乡镇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考核评价中,两镇考核排名均名列前茅。二是镇区规划编制逐步完善。东坑、杨桥畔镇紧紧围绕“规划、改造、提升”六字方针,充分发挥科学规划在重点镇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东坑镇编制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将东坑镇定位为陕北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靖边县域副中心,重点发展农、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镇区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规划镇区人口规模远期迗5万人。杨桥畔镇编制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将杨桥畔镇定位为能源化工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靖边县域副中心,建设集煤、油、气化工产业和农、畜、副产品深加工的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省级重点镇。镇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镇区人口规模远期达1.6万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坑镇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并进的原则,依照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区建设上,完成了997亩土地的征地、补偿对付和场地“三通一平”工作。幸福路、富强路两条新区主干道即将建成,创业路、旺琴路等市政道路正在加紧建设,年底前全部实现建成通车。保障性住房加快推进,共计5.5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幸福家园A区)进入正负零零施工。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公用设施也即将在新区破土动工。在旧区改造上,完成了307国道人行道硬化、文化墙体拉设和占地6000nf的文化广场建设等改造建设工程。新增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安装高标准路灯150盏,镇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杨桥畔镇相继建成了金桥路、新城大街、创业四路等6条主要市政道路,县城至杨桥畔17.1公里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全线贯通。乡镇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100%,乡镇中心附近拥有中小学校、乡镇中心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等公共设施。乡镇文体综合广场、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杨桥畔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趦完善。二、当前制约重点镇发展的要素分析当前重点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由于镇政府是零财政收入单位,目前,重点镇建设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都需要县财政配套解决,但目前县财政十分紧张,无力承担数额巨大的财政配套资金。其次,利用省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已批准转为建设用地的国有土地,由于众多原因迟迟未能通过“招、拍、挂”方式为重点镇建设筹集资金。此外,我县重点镇建设在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和融集资金上缺乏有效机制,不能充分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到重点镇建设中。目前,已开工的建设项目均由企业以先行垫资的方式进行施工。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重点镇建设进展缓慢,举步维艰。(二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省上对重点镇的建设任务逐年加重,市政道路、保障性住房、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两厂”建设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项目都要在年内集中启动建设。相比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项目建设所需用地却没有相应增长,“有项目无土地”的矛盾十分突出。虽然,东坑、杨桥畔两镇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受到严格的控制,农用地转用手续需要县、市、省层层审批上报,程序十分繁琐,费时又费力。目前,东坑、杨桥畔两镇已批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用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尚且不足,其余项目建设用地则更是无法落实。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重点镇的快速发展。(三镇区产业和人口难以发挥集聚作用。产业和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县重点镇发展的两大难题。东坑、杨桥畔两镇镇区现有产业主要以餐饮、住宿等小规模零星服务业为主,较大的生产型企业很少,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产业是经济的基础,人口是消费的根本。产业的不发迗就不能为重点镇聚集旺盛的人气,人气的缺失就难以聚集人流,人流无法形成规模,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也就难以聚集起来,镇域经济很难得到有效盘活,客观上造成了东坑、杨桥畔两镇镇区消费不旺、市场低迷的不良局面。(四)管理体制机制急需改革创新。当前,我县重点镇的管理体制、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不适应重点镇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权限缺失。重点镇建设情况省上实行“一月一考评”制度,任务十分繁重,时间非常紧迫,要求又很严格。而当前重点镇有责无权的情况极为突出,重点镇虽然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却没有相应的管理权限。凡涉及土地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都要报经县上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程序繁琐,办理周期长,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建设进度。二是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极为短缺。目前,重点镇建设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重点镇工作人员均是由镇政府临时抽调组成,人员分工很不明确,既不定岗又不定编,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同时,随着重点镇任务量的逐年加大,现有的人员已无法满足重点镇正常工作需要,尤其是工程设计、造价、审计、监理等专业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重点镇的快速发展受到人才匮乏的严重制约。三、破解重点镇发展难题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重点镇建设是省政府高度重视,严格考核的重大项目,被誉为“省长工程”,其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重点镇建设的紧迫感,将重点镇建设列为当前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各级各部门应形成上下密切配合,合力攻坚的强大工作态势。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把中心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城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对因不执行政府决策,不积极协调配合,推诿扯皮,吃拿卡要而影响到重点镇项目正常建设进度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二多措并举筹集重点镇建设资金。1. 充分利用省政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相应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牢牢抓住省上1000亩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县国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土地报批力度,土地一经报批尽快俎织实施“招、抽、挂”,将土地出让金收益全部返还给重点镇,为重点镇筹集建设资金。2. 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镇市政道路、排水、绿化等非盈利性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县上集中整合捆绑使用扶贫救灾、农民进城落户等专项扶持资金,提高资金适用效益。3. 在政府统一监管下,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参股等方式参与重点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借鸡生蛋”,不断加大重点镇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采用BOT、TOT等建设模式,扩大重点镇建设资金来源。4. 充分发挥县城市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鼓励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采取发行债券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银行各类贷款,不断拓展重点镇资金筹措渠道。5.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中省市在重点镇建设上相继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并且实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每年对重点镇建设考核排名靠前的县、镇给予奖励资金。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不断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努力形成既能完成重点镇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又可获得部分奖励资金的相互促进、互利双赢机制。同时,要稳固获取省政府每年对于省级重点示范镇1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重点镇保障性住房中省补贴资金等各项补助资金,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解决中心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三)千方百计保障重点镇建设用地。一是在省政府10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中,将目前已批转为建设用地的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给重点镇用作镇区市政道路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二是建立和完善县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集中调控制度,依法对县城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规划用途分批次统一征收,纳入政府储备用地,不断增加城镇发展建设用地指标,为重点镇加快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三是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加快土地整理复垦,在补偿安置到位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或承包地,鼓励镇区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重点镇开发建设。四是建立建设用地指标可在县域范围内流转制度,实施重点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在用地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迗到增加重点镇建设用地的目的。(四不断增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一要解决“引进来”的问题。人口进得来是重点镇聚集人流的首要环节,通过政策调控降低重点镇宅基地土地成本等措施,鼓励有条件农村居民在重点镇安家落户。加快重点镇户籍制度改革,明确规定不受地域限制只要在重点镇购买土地建房居住的农户均可在重点镇落户。同时,通过公开考试择优选拔的方式,从县人才库中引进重点镇目前极为短缺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破解重点镇人才制约的瓶颈。二要解决“留得住”的问题。首先,要努力将市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向重点镇居民延伸。加快重点镇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实施的建设进度,为进镇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口在重点镇落户。其次,实行优惠的政策,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重点镇释放出产业集聚效应,并以此带动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三产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巨大潜力,解决入镇人口就业问题。此外,逐步建立和完善重点镇失业、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要让重点镇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享受与县城居民同等的待遇,彻底解除入镇农民后顾之忧,让他们在重点镇安心居住。(五)建立重点镇考核激励机制。省上每年对全省重点镇进行综合考评,县委、县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重点镇发展评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