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州马滩S183#、B184#、S185#、S186#、S187#、B189#、S190#道路市政工程设计 规划设计方案目 录一、项目概况及分析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区域位置2二、设计工作的特点、难点分析32.1 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32.2区域交通分析52.3 技术标准102.4 道路工程设计102.5 路基设计172.6 路面设计172.7 管线综合设计252.8 光亮照明工程392.9 景观绿化工程412.10 投资估算44三、主要问题与建议523.1关于勘察的问题523.2 关于道路等级的问题523.3 关于与T188#路的交叉问题533.4 关于20m宽绿化带的问题543.5 关于综合管沟的问题54一、项目概况及分析1.1 项目背景“两山夹一谷”的山水格局决定了兰州城市带形组团式发展结构,也决定了兰州城市发展腹地有限、拓展空间不足。根据“东进西出,构建大兰州”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及第四版兰州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兰州城市正在由单中心演化为“中心+副城(兰州新区)”的模式。随着兰州新区、三滩第二中心区和兰州西客站的规划建设,兰州整个城市发展格局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七里河区作为三滩第二中心区和兰州西客站的空间载体,城市发展正面临着由中心区建设与“高铁效应”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革新。因此对七里河的规划不能仅仅着眼于七里河本身,需要将七里河区放大到整个大兰州的区域空间结构当中,对七里河区在兰州整体城市空间格局中所承担的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和合理定位,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现代化轨道枢纽经济”和“城市门户经济”双核。马滩,位于七里河区西北角,“三滩”之一,离兰州西客站仅两公里,是兰州当前仅存不多的未开发建设区域之一。本次S183#、B184#、S185#、S186#、S187#、B189#、S190#等七条道路的建设,完善了区域内路网的布局,特别是完善了核心区道路网的建设。1.2 项目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黄河南岸,银滩大桥桥脚处,为马滩核心区域的道路网。其中,S187#和B184#道路形成了马滩核心区的内环;由S185#、S186#、S187#、B189#、S190#等道路组成了核心区与外围交通的联系通道,成辐射状将内环与由南滨河路和西津路组成的核心区外环有机的联合起来,而S183#路则成为核心区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加密环,起到缓解核心区交通压力的作用。本项目由5条次干道、2条支路组成,全长共9572米。本工程项目区域位置见下图(图中加粗部分为本项目实施路段)。二、设计工作的特点、难点分析2.1 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2.1.1 设计原则 本项目工程交通组织,需做到人车分流,安全、方便、快捷,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要。 搞好区域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之间的衔接。 根据行人过街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过街设施的形式、点位和宽度。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间距原则上不宜超过500米。 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应保证交通转换功能,参考现状交通情况,结合路网规划,确定规划设计方案及用地控制范围,平交口应满足交叉口优化设计要求,协调好周边现状设施用地关系,要保证交叉口与路段的顺畅衔接。 应保证道路、交通附属设施等行人交通。 强化无障碍设施的布设,确保设施的连续性和实用性。 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协调道路及各种交通设施的总体布置,提出沿线绿地的景观效果设计和亮化设计。 道路应与沿线单位出入口、小区出入口及相交道路协调、衔接。2.1.2 设计理念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构造合理且有马滩核心区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系统,通过尽量对原有人文内涵的保护,结合道路全线绿化点、线、面的美化设计,形成一个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人工景观元素为辅的具有现代服务业综合示范区环境特色的生态型城市道路景观,使之成为兰州亮丽的风景区,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及生活品位。 道路建设应强调近期、远期的可操作性和超前性相结合。近期强调可操作性和经济性,远期则以规划远景目标为参照。充分调查本项目工程沿线的各种现状情况,充分结合规划用地标高和场平资料,结合规划成果合理考虑综合管线的布置和衔接,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理想的目标。同时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甚至是整个区域的远期规划目标,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支持。 借鉴和研究已有新建主干道的优点及不足,采用最新规范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本项目为契机,通过道路的规划以及交叉口等各种节点设计建构区域交通网络,增强区域带动作用,确保路网区域远期规划远景和整个核心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保证道路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沿线需要布置的交通附属设施如人行过街设施,残疾人专用道,公厕、电话亭、果皮箱、路灯、交通指示牌等道路元素的布置和建设,完善道路的整体风貌景观,处处体现个性化的设计理念。2.2区域交通分析2.2.1 路网的功能与定位马滩区域的道路分为交通性的主干道及核心功能区的生活性、连通性道路。主干道有进出及过境功能,为快速、大量转移内外交通发挥重要作用;次干道主要服务周边地块,作为交通转换功能的补充;支路对次干道进行功能弥补,发挥毛细功能。区域道路分级示意图2.2.2 交通组织原则 核心区内部合理组织地面交通,尽量减少左转交通,形成内部交通微循环系统; 合理组织路口交通,充分利用道路的时间资源,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加强地区间的交通衔接,提高区域间的交通转换能力; 分流过境交通,减少地区主干道的交通压力。2.2.3 区域交通改善的重要性近期为保障南北主路(T188#)及银滩大桥的交通畅通,对于邻近的平交路口,采用“禁左”加“绕行”的交通组织方式以减少交叉口各向车辆的冲突与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核心区域道路交通负荷增加,路口间距过密成为制约区域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平交路口各向交通流的增长使得干线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路口车辆排队等待时间增加。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现象逐渐显现,交通环境随着车辆排队时的尾气排放、噪音增加而不断恶化,与区域的发展定位不相符;另一方面,内环路受到沿线多个交叉口的干扰,不能充分发挥交通流的转换功能,造成南北主路与银滩大桥的交通拥堵。考虑交通增长对路网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 S186#修建隧道,下穿内环路(B184#、S187#)与南北主路(T188#),优点有: 减少交通流在核心区与南北主路的地面干扰,配合邻近路口的“禁左”加“绕行”交通组织设计,保障银滩大桥及南北主路(T188#)的通畅; 减少内环路(B184#、S187#)与S186#的地面干扰,加快内环路交通流转换,改善核心区域交通出行条件; 连接马滩内环路与外环路,构建东西方向快速通道,减少过境车辆对核心区域的干扰; 优化城市景观及道路交通环境。根据兰州市交通发展趋势,按S186#有、无隧道两种方案对马滩区域近、远期进行流量预测,结果如下所示。马滩区域近期2017年路网交通流量图(左:无隧道;右:有隧道)马滩区域远期2027年路网交通流量图(左:无隧道;右:有隧道)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近期区域路网交通流量较低,路网饱和度良好;随着远期流量增加,在没有修建隧道时,区域内部缺少东西方向的快速通道,地面交通冲突较多,交通流对内环道路压力较大,中心区域道路饱和度过高;修建隧道以后,S186#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区域交通可以通过南北、东西主路进行快速转换,内外交通衔接更顺畅,有效降低了内环的交通压力。2.2.4 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对区域交通组织,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选,在方便区域交通出行的前提下,更好适应交通增长的需求,使交通环境与地区城市规划相协调。完全平交方案:交叉口采用平面形式,满足各个节点的转向功能。对于邻近交叉口可采用交通控制和管理手段来优化交通运行状况。完全平交方案隧道下穿(东西)方案一:S186#修建隧道,下穿内环路(B184#、S187#)与南北主路(T188#)。在减少地面交通压力的同时,优化了南北主路的通行效率。邻近交叉口采用“禁左”加“绕行”的交通组织设计。隧道下穿(东西方向)方案一隧道下穿(东西)方案二:S186#修建隧道,内环路(B184#、S187#)采用单行(逆时针方向)方案。简化了核心区交通组织,提高了交叉口通行能力。同时可以考虑在内环路引入环线公交线路、慢行道系统,可以提高核心区的交通出行条件,提升交通环境。隧道下穿(东西方向)方案二隧道下穿(南北)方案三:T188#修建隧道,提高银滩大桥及南北主路的通行能力,减少过境交通对马滩核心区的冲击。邻近路口可采用“禁左”加“绕行”的交通组织设计。隧道下穿(南北方向)方案三2.3 技术标准根据设计道路的性质和功能,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规定,本道路的主要指标如下:道路等级道路名称设计速度(km/h)道路宽度(m)线路长度(m)城市次干路S183#40302706S185#4030、50550S186#4036、562200S187#4036、562700S190#4021580城市支路B184#3021571B189#3021265本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以及管线综合,电力、电信、给水、供热等管线工程仅预留位置,不作设计,下阶段根据业主要求可考虑增加综合管沟。2.4 道路工程设计横断面设计原则上采用规划推荐的横断面形式,部分断面根据我院对本工程现状的摸查及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工程中的车道数及车道宽度的需要,推荐路段标准横断面如下:S183#横断面:30米2.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1.0米(边绿化分隔带)+8.0米(车行道)+2米(中央分隔带)+8.0米(车行道)+1.0米(边绿化分隔带)+2.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B184#横断面:21米3.5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S185#横断面:50米20米(景观绿化带)+2.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1.0米(边绿化分隔带)+8.0米(车行道)+2米(中央分隔带)+8.0米(车行道)+1.0米(边绿化分隔带)+2.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S186#横断面:K0+000K1+660段:36米2.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12.0米(车行道)+2米(中央分隔带)+12.0米(车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K1+660K2+084.229段:56米20米(景观绿化带)+2.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12.0米(车行道)+2米(中央分隔带)+12.0米(车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S186#隧道方案横断面:K0+000K0+840段、K1+940S186#K2+084.229段:36米2.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12.0米(车行道)+2米(中央分隔带)+12.0米(车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K0+840K1+020段、K1+740K1+940段:46.5米2.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8.0米(车行道)+20.5米(双向四车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