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3页
第2页 / 共173页
第3页 / 共173页
第4页 / 共173页
第5页 / 共173页
第6页 / 共173页
第7页 / 共173页
第8页 / 共173页
第9页 / 共173页
第1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一章 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一节 概述,一、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或称“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它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以及其它工程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根据其性质和人口规模,可分为城市居民点和农村居民点。 居民点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劳动分工的加剧,都对居民点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居民点的分类及我国居民点现状,(一)分类 我国居民点分为城市型和农村型 城市型居民点一般又可分为市和建制镇两类 我国的市按其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1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人口在50万以上,不足10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的城市)、小城市(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四类,建制镇还包括独立工矿区或旅游服务基地等。农村型居民点是指未建制镇和村庄,村庄依其规模大小,又可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 (二)现状,三、小城镇的概念,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小城镇可泛指较小的城市、建制镇(县城关镇和实行镇管村体制的建制镇)以及集镇,本书中是指建制镇和集镇。按城乡二元的划分,前者属城市范畴,后者为乡村范畴,客观上它处于城乡过渡的中介状态,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一章 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二节 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体系布局,一、小城镇体系,(一)小城镇体系的概念 (二)小城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小城镇体系一般由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四个层次组成。 村庄是农村中组织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居民点,它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层次。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有为本村和附近基层村服务的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基层村一般是村民小组所在地,设有仅为本村服务的简单的生活服务设施。,二、小城镇体系布局应考虑的因素,要有利于工农业生产,方便于生活 要考虑小城镇的交通条件 珍惜土地,节约用地 居民点的分布要均衡 要考虑建设条件的可能,三、小城镇体系布局的方法和步骤,(一)搜集资料 (二)确定小城镇居民点分级 (三)拟定小城镇体系布局方案,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一章 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三节 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1、便于组织生产与生活。 2、便于运输。 3、宜于建设。 4、卫生保健要求。,二、居民点用地适用性评价,(一)一类地用地 (二)二类用地 (三)三类用地,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一章 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四节 确定居民点的性质和规模,一、确定居民点性质,(一)确定居民点性质的依据 1、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县域规划 3、资源条件 4、生产基础,(二)确定居民点性质的方法,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二、确定居民点规模,(一)居民点人口规模预测 居民点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有综合指数 法、职工带眷系数法、劳动力平衡法、综合平衡法等。 (二)居民点用地规模的估算 居民点用地规模主要是根据人口规模及 人均用地指标来确定其计算应根据人口规 模、农户数和户均宅基用地指标进行测算,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一章 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 用地规划 第五节 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一、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的概念,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是在居民点性质和规模基本确定之后,在居民点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对居民点各组成用地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居民点用地按使用性质分为居住建筑用地(R)、公共建筑用地(C)、生产建筑用(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公用工程设施用地(U)、绿化用地(G)、水域或其它用地(E)九大类用地。,1、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以形成居民点工业小区。 2、按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组成梯级布置,以形成居民点生活居住小区。 3、配合居民点各功能要素,组织居民点绿化体系,建立各级休息与游乐场所。 4、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特点,分布建筑群体系,形成居民点的公共活动中心。 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居民点道路的类别,形成居民点道路交通体系。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二、居民点主要用地的规划布置,(一)工业用地的规划布置 居民点工业用地规划布置的任务在于全面分析与研究工业对居民的影响,使居民点的工业布局,既能满足工业生产工艺、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要求,又能避免或减少工业生产对居民点环境的污染等不利因素,促进居民点健康发展。 (二)仓库用地的规划布置 仓库用地是指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它不包括工业企业和商业服务机构内部的仓库占地,而是指在居民点中需要单独设置的,短期或长期存放生产与生活资料的仓库和堆场。,仓库用地的布置应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不能过高,土壤承载力要高;必须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最好接近货源和供应服务地区,合理组织货区和货物运输,最大方便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不同类型仓库最好分别布置在不同地段,同类型仓库尽可能集中紧凑布置,但居民日用品供应仓库应均匀分布,以便接近供销网点;仓库就有足够的用地,但不应浪费用地;仓库用地的布置应注意居民点的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产生,确定居民点安全。,(三)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用地的选择关系到居民点的功能布局、居住环境质量、建设经济及景观组织等各个方面,应慎重对待。一般选择适于各项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的用地,避免洪水、地震、滑坡等不良条件的危害,以节约工程准备和建设的投资;居住用地的位置需按工业区的性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相对的距离与部位,在保证安全、卫生与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近工业区,以减少居民上、下班的时耗;用地面积大小需符合规划用地所需,用地形态宜集中而完整,以利于集中紧凑地布置,节约市政工程管线的费用;尽量利用原有设施,以节约新区开发的投资和缩短建设周期,此外,用地选择在规模和空间上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必要的余地。,居住用地的分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布置,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另一种是分散布置,即当用地受到自然条件限制,或因居民点的工业和交通设施等的分布需要,或因农业良田的保护需要等,需将用地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四)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置,公共设施是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机构和设施的总称。它与居民生活和工作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公共设施网点的内容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点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其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居民的使用和经济的繁荣及今后的合理发展。 公共设施的分布不是孤立的,它们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各类公共设施都要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是人流、车流集散的地方,要从其使用性质和交通状况,结合居民点道路系统一并安排;公共设施种类很多,而且建筑的形体和立面也比较丰富多彩,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共建筑和其它建筑的协调处理与布置,利用地形等其它条件,组织街景与景点,创造具有地方风貌的景观;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 概述,一、道路交通规划的意义,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现代 工业 的先驱”。,二、道路交通特征,(一)交通流的相互交叉 (二)交通流向及流量的不稳定性 (三)道路交通需要很多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 (四)道路交通的速度、流量及密度的关系,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其关系是直线关系,直线公式为: V=a-bk 式中a、b为常数,当k0时,V值为理论最高速度,即畅行速度Vt 。,2、交通流量和密度的关系,交通流量和密度的关系为一抛物线形状,且两端为零。 3、速度与流量的关系 速度与流量成抛物线关系,在最高速度时,其流量为零,当密度等于阻塞密度时,速度、流量也均为零;只有当一定速度 Vm时 (既临界速度),才会得到Qm的峰值C,也就是最大流量。,三、道路上的通行能力,道路上的通行能力,是指一条道路在交通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节 交通规划,一、道路交通规划的调查工作,交通现状调查内容包括运输方式的种类,主要交通线的分布,区内外各主要交通点之间的距离及客货交通数量、运输量、交通工具种类、客运项目等,并将结果分别编制成各种调查表。其调查方法可采用起讫点调查。 起讫点调查又称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OD调查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客流调查常用家访调查法,货源调查常用发(收)表调查法,此外还有路边询问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运输集散点调查、公交线路调查等方法。,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交通量的预测方法最常用的是回归模型预测。设交通量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各种因素影响的某一均衡状态下,有实际交通需要量时,用函数来表示交通量和人口或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方法将其定量化,求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预测未来交通量的计算方法。,(二)远景交通量预测程序,1、根据起讫点调查表(OD表),分析计算现时发生交通量与现时人口和各种经济指标、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远景人口、各种经济指标、土地利用的数值来推算远景的交通发生量。 3、根据起讫点调查所得出的出行特点,分析交通量在各地分布的比率,并以此推算远景的分布交通量。 4、推算远景分配交通量,即根据运输对象和交通特点,确定各种运输线路的交通量。,三、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一)各种运输工具的经济运距和服务范围 常见的几种交通手段的运输速度为:自行车12公里/小时,摩托车18公里/小时,在汽车专用道路上为36公里/小时,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为12公里/小时,载重汽车为15-50公里/小时,火车为30-50公里/小时,直升飞机为125公里/小时,螺旋桨飞机为115公里/小时,喷气式飞机为125公里/小时。,(二)运输对象对运输条件的要求,运输对象主要有客、货两类,客运包括旅行、游览等项目,对运输条件的要求是在速达的基础上,力求安全、经济、舒适、方便,而且要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在货运中,由于货物种类不同,包装方式不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也不同,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节 公路用地规划,一、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路基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必须稳定坚实。 (二)路面 路面是直接承受车辆碾压的行车地带 (三)路肩 路肩是指路面两侧路基边缘以内的地带,它是用来支持路面,临时停靠和供行人步行之用。,二、公路的分级与主要技术指标,(一)公路的分级 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一般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500025000辆。,二级公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等地的干线公路,或运输任务繁忙的城郊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5000辆。 三级公路沟通县及县以上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 四级公路沟通县、镇(乡)、村等的支线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二)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行车速度 表344,2、路面宽度 3、路基宽度 4、平曲线半径,5、停车视距,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其公式为:,式中 S停车视距(m) V计算行车速度(Km/h) k汽车制动器使用系数,一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