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衣之舞 http:/www.yizhiwu.com/ 1 叶澜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 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 第一节 “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小节 认识的起点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教育 第二节 近代社会与教育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教育 本章小结 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教育与人类自然生态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本章小结 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一节 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发展观综述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可能性因素” 第三节 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 本章小结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 第一节 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 第二节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第三节 少年期、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第四节 成年期、老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本章小结 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 第六章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 第二节 教育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 本章小结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功能的选择 结束语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 以教育整体为研究对象 教育概论: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概要式系统阐述。 系统观点看, 是复杂的开放系统存在两个以上内在联系的要素, 并与环境有着联系和发 生相互作用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 本章:从整体上鸟瞰式地把握作为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的内在要素、结构与功能。 衣之舞 http:/www.yizhiwu.com/ 2 第一节 “教育”概念 历来多角度界定:价值,目的,内容与方法,本质等。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 人格培养?智慧训练? 徳裔哲学家 W布列钦卡: “看似很熟悉的概念实际上具有多义性和含糊性” 。 “教育是人们 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 。 界定需要:区分于别事物;涵盖各种实存 人类社会活动,还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甲骨文: “育” :分娩生子,引申为养育(物质关爱和精神化育)与生长。精神化育核心内容 是孝和至善。所以“教” ,上施下效(反文)蓍草占卜或者“孝” 。 “教” “育”联用第一人,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 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Education: 导出。西人的教育,着重儿童潜质的导引。 德法:Pedagogue,古希腊“教仆” ,-ped-儿童,-agog-=guide。 不同语源均指向人类活动。 19 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C. L. Letourneau 雷徒诺(勒图尔诺) , 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明确提出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 老猫教小猫捕鼠、 老鸭教小鸭游水, 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 人类是继承、改变和演进现存的教育形式。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教育原理 ,教育是生物学的过程,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 人类很多教育上的努力所以比较地没有效果,也许正因为忽视了人类与动物的一致性。 叶澜:动物与人类的“教”与“学” ,表面类似,实质大不相同: 1、人类教育既为了个体,又具有社会性和为了社会的指向性。动物:亲子和生存本能。 2、动物没有语言,个体经验不能类化概念化,无法积累传递、代际连续传递。 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适应环境,维持生命,能独立生存。人类教育则远不止此。 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类教育和所谓动物教育的本质区别。 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美利坚百科全书 :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 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 是教育。 上述观点失之太泛,无法把教育跟其他社会活动区分开来。启发是: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 关;能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叶澜: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对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不限于青少年 影响:包括正反影响,作为定义无关价值判断 没提受教育者:施受两方关系式教育活动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定义可暂不考虑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其特殊性如何? 1、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从而可控性也最强。 2、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于是,狭义教育的定义: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 有 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也叫制度化教育。 衣之舞 http:/www.yizhiwu.com/ 3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各有内涵、特点,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的要素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 两者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相对性,均为主体(第一层面的复合主客体) ,又互为主客体,互 为存在条件,呈现多层次的复合主客体关系。二者是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 主体。因为二者的活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时交织或前后相干的。 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是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不能相互取代。 前者是讲作用, 后者是讲地位。 复合主体论更全面地反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关系, 并且注意区别 了教育内部两种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作为教育复合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与活动对象的关系, 以及作为在教与学不同性质的活动中, 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反映了教育过程中教 与学两大类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内容 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 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是: 1、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2、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促进人的形成)的价值 3、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有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4、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复合客体 上述 3、4 点可称为教育主客体的复合性 教育物资 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三大类: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第三节 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活动的分类与整体结构 非学校教育 informal:学校之外的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 不固定不系统不持续,因而不正规,但决非无足轻重 现代教育的整体结构为核心式: 以学校教育为核心, 外围是家庭教育、 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 各种社会组织的教育、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教育等 两种不同职能的教育活动的关系 教育实施反馈教育管理 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 形态上呈四层阶梯式,由上往下,逐级内化。起点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重点是受教育者个 体发展。 第一层次(教育行政主管机关) :1、确定教育目的;2、确定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3、 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 ;4、确定学校教育系统 的发展规划 第二层次(学校) :将以上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 第三层次(教师) :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案、教育认识与行为 衣之舞 http:/www.yizhiwu.com/ 4 第四层次(教师学生复合主体) :把教师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要求,把教育 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 微观策划与研究:以上第三、四层次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研究 教育总系统教育总系统 社会对教育需求 国家(地方) 学校教育系统 总方案 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总方案 教师工作总方案 学生个体的发展 各类非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系统 教育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1、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首先,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后者不单指繁衍, 更指个体社会化,形成新生一代。显然教育不可或缺起着“创生性再生产”作用。 其次,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横向联系上。现代社会更为明显,通过 思想科技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加速先进科技文化传播。 所以教育作为一 个开放系统,还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 此外,社会功能还表现在阶级社会里利于统治阶级的政治功利性。 2、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 教育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而影响生命发展。就人类整体而言,教育影响是正向的,促进 的;但从每一阶段或个体来看,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教育对个体的人生发展同样具有价值。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体藉教育改变自己的职业、社会 政治经济地位,从而影响人的发展。 两个功能内在联系并同时发挥作用。 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 而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 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使两种功能在正向上达到协调,是优质的教育。 本章小结 认识的起点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上)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 规律性联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具有相对普遍性和稳定性, 反映出事物内在规定性的、 具有规律特征的联系。 教育活动呈现出的内在规律性联系, 并不像自然界的规律那样, 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衣之舞 http:/www.yizhiwu.com/ 5 特征,而是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的意识、意志、利益、实践在教育领域内交互作用的产物和 历史的呈现。 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的划分, 是从探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的角度采用的, 并非对人 类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发展演变的阶段划分。两者有联系,但并不一致。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教育 原始社会与教育 (一)原始社会与教育萌芽的产生 教育的产生与起源:生物起源论,模仿论。 苏联和 80 年代中之前的我国,认定起源出于需要。 模仿论是一种简单化。 生产劳动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马克思: “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 。劳动、集体生活、意识三者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应该说,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既包括社会整体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 要,也包括个体生命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既包括生产劳动的需要,也包括生活和交往 的需要。 交往起源说:从形态角度,直接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非生产劳动。因后者的对象是物不 是人。 甲骨文“教”形象地概括了教育的基本要素:有作为教育者的成人和作为学习者的稚子, 有 作为内容及载体的爻,成人手持的棍则是手段方法的代表。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与特征 1、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美国孟禄:宗教教育构成部落社会最早的“理论教育” 。神祗。成人礼,冠礼。表明集中的 有专门对象的短期的教育。 萌芽产生后, 在漫长的岁月中, 随着社会和自身能力的发展和因生存能力提高而自然生命的 延长而缓慢地进化着,朝着分化出其他社会活动的方向进化着。同时,教育也对原始社会人 类生存经验积累性和扩大性再生产起到积极作用,间接推动了原始社会发展的过程。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非独立性。尚未分化的事物间的关系是融合,不是结合。 2)教育的原始性。 3)教育的同一性。同一氏族每个人所受教育基本相同。 奴隶社会与教育 (一)奴隶社会与学校的出现 第一个阶级社会 世界上最早是埃及,约前 3500 年左右。欧洲是希腊最早,约公元前 8 世纪。中国约前 21 世纪。 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的形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