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效热点讲座(七),遵循客观规律 坚持知行合一,热点缘由 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符合规律的不可逆的发展状态。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复习备考中,关注这一问题,符合高考试题命制的一贯特点。,热点探究,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在的,规律性,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阐释运用(答题流程),(2014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知识限定:_ 客体限定:_ 角度限定:_ 第二步:链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措施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第三步: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把握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条件等,材料综合,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 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探究训练(命题预测)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 材料二 每到秋冬,雾霾必至,这几乎已成近年来的“常态”。最高峰时,许多地方的PM2.5值升为500,达到“爆表”,属严重污染,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多所学校停课。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2)高三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结论是:持续的雾霾折射出我们与美丽中国的距离,经过调查,发现缓解雾霾天气必须改变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等。 结合材料,说明缓解雾霾天气的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我们应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4)从过去的“征服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到今天“十八届四中全会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解析 第(1)问,属启示类,答好此类试题既要准确解读提取材料信息,又要紧扣设问指向,使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实现有效对接。答好此题,应从规律的特点、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方面组织答案,注意要紧密结合材料。第(2)问,属依据类,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使之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能源结构不合理”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体现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依据以上分析系统条理作答。第(3)问,属措施类,限定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论”,故应结合材料以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角度系统作答。第(4)问,属体现类,限定的知识范围为“认识论”,应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多所学校停课,人类没有尊重自然规律,污染环境,引发雾霾天气,受到了惩罚。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类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尊重自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八届四中全会用法治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尊重自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的决心和措施。,(2)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意义重大,只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因此必须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增强民众环保意识。,(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正确的的思想意识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尊重生态运行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积极行动,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推进。,(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发展动力。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是基于实践的需要,认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目的是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更好地造福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从主体来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无限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拓展、推移。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