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题探究与检测,课后作业,第21课 近代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第六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年),学习目标,课前预习,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鸦片战争前后,教会学校将西方的教育方式引入中国。 2.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了 等30多所新式学堂。 3.1898年,作为 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年,它改名为 。 4.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 ,标志着我国新型学校制度正式确立。 5.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延续了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终结。,京师同文馆,维新变法,京师大学堂,1912,北京大学,奏定学堂章程,1905,课前预习,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西方近代文明和 _的传入,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习俗。 (2) 的影响。 2.表现: (1)剪辫子。辛亥革命爆发后,剪辫子成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革命的标志。 成立后颁布了“ ”。 (2)服饰:服饰开始由拘谨保守、等级森严逐渐向 等方向发展。西服、 、 等新式服装开始流行起来。,生活方式,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美观舒适,剪辫令,中山装,旗袍,课前预习,(3)民国初年,“大人”“ ”等旧称呼改为“ ”“ ”, 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跪拜、作揖等清朝通行的礼节也被废除,代之以 、 和握手。(体现民主平等) (4)交换戒指、宣读证书、行鞠躬礼等新式婚礼仪式开始在 城市出现。,老爷,先生,君,鞠躬,脱帽,大中,课题探究与检测,合作探究 以下是清末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课题探究与检测,请回答: (1)从表中看,当时清政府最重视的一门课程是什么?设置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又是什么? (2)表中的修身课大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 课。而算学、图画、体操其实大体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_、_、_等课程。,最重视讲经读经。培养目标是做官和升学。,体育,思想政治(或道德与法治),数学,美术,课题探究与检测,(3)和上表相比,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有什么新变化?就今天的课程设置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略,从今天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时代性、全面性等方面回答。,课题探究与检测,(4)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效法西方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课题探究与检测,课堂检测 (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同文馆 B.马尾水师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金陵大学 ( )2在封建社会,国家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项制度在中国沿用了1 300多年。一直到哪年才被废除 A.1898年 B.1905年 C.1912年 D.1949年,C,B,课题探究与检测,( )3中国的近代教育开端于 A.鸦片战争前 B.洋务运动期间 C.维新变法期间 D.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 ( )4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男子服装是 A.西服 B.中山装 C.高领服装 D.长袍,B,B,课题探究与检测,( )5下列称呼在中华民国初年使用最为普遍的应该是 A.师傅 B.大人 C.同志 D.先生,D,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 ( )1.“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建立初期,A,课后作业,( )2.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的有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其建立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近代中国设立的最高学府 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 A. B. C. D.,C,课后作业,(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设立京师大学堂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废止科举制度 A. B. C. D.,B,课后作业,( )4.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B,课后作业,( )5.中国古代教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了教育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教育开始吸收西方先进理念。下列说法中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有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开办新式学堂 废除科举制 A. B. C. D.,D,课后作业,( )6.右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 A清末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课后作业,( )7.关于奏定学堂章程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 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D,课后作业,( )8.“人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是辛亥革命以后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该诗涉及服饰改革和禁止缠足两种社会现象。以下哪一项也属于这一时期流行的社会现象 A.见面时行跪拜礼 B.见面时称“老爷”“大人” C.男子剪辫子 D.见面时作揖请安,C,课后作业,( )9. “新礼服兴,翎领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B,课后作业,( )1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颁布法令:“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材料体现了 A.互助的思想 B.博爱的思想 C.自由的思想 D.平等的思想,D,课后作业,二、简答题 11.近代中国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课后作业,(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变化。 (2)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为什么要这样做?,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因为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这与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是相违背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