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觉统合高级培训讲 义主办单位:深圳市感觉统合教育研究会深圳感觉统合学院 时 间:2018年1月8日-10日 深 圳目 录感觉统合基础理论 1- 13页感觉统合测评 14-24页感觉统合实操 25-28页感统教育运营的系统思维 29-38页感觉统合基础理论深圳市感统教育研究会 左有红感觉统合概论何谓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就是感觉统合。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常见名词 珍.爱尔斯博士(Jean Ayres) 感觉营养素与营养餐(Sensory Diet & Nourishment) 适应性反应(Adaptive Response) 内在驱力(inner drive) 适当的挑战(Just Right Challenge) 神经可塑性(Neural Plasticity) 中枢神经整合能力(Central System Organization) 古典感觉统合治疗(Classical sensory integrative treatment) 感觉统合的限制 感觉统合原来是为了解释有学习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而这些问题已被确认过,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造成。 感觉统合的适用是有其延续性的。 感觉统合强调的是前庭、本体及触觉的整合,而不是动作的反应。 感觉统合器材常常会使用到悬吊系统为治疗设备。 感觉统合常常会和感觉动作介入(sensrimotor approaches) 感觉刺激(sensory stimulation)混淆 感觉统合统合治疗除了直接介入之外,也可使用咨询的间接介入方式。 尊重儿童发展顺序,过多或过早学习,会造成“双输”局面。 感觉统合理论基础 1950年,感觉统合的创始人珍 艾尔丝博士开始致力感觉统合理论研究与发展。她利用此理论治疗介入对象:学习障碍小孩子正常孩子延伸到其他神经行为发展问题的孩子 (智能障碍、自闭症、情绪困扰等) 1960年,美国两位学者Hubelh和Wiesel研究大脑视皮层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方面成就显著(1958年1981年),终于得出结论:肯定感觉统合对中枢神经发展的重要性。并获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这项研究对婴儿抚育和儿童早期教育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1972年,Ayres综合前人发现,研究脑神经处理,发现感觉统合失调时,会引起儿童学习和情绪重大困扰;而当感觉统合良好是,大脑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才能充分运用。从此发展的治疗理论,就称为感觉统合治疗。感觉统合的神经生理基础三脑学说感觉统合的神经生理基础人类的神经系统由两个大脑半球、小脑、脑干、脊髓及分布全身的许多神经元组成。 它们运用接收器带来的感觉刺激输入,产生认识,并产生身体的姿势、动作、计划及协调动作、情绪、思想、记忆及学习。 大脑是一部感觉处理机器。 神经原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在婴儿出生时,其大脑约含1000亿个神经原。神经原之间依靠突触相互连接,组成了人类完整的运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神经元 整个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 神经经络与“核” 神经“核”是功能相同的细胞体聚集处。它是感觉和运动过程的商务中心。脑干人类生命的中枢 脑干位于后颅窝内,各种感觉信息都在此进行处理、过滤及与其他感觉信息联络。脑干中有许多核,如:感觉统合所涉及较多的前庭核。 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的后面。它通过传入及传出的连接影响肌肉的收缩时机和力量,使运动协调。 小脑接受所有的感觉,但对于重力、运动及(肌肉关节)感觉特别敏感。 大脑由左脑半球和右脑半球组成 大脑位于颅腔内,它负责处理各种感觉信息,进行复杂的组织工作。 丰富多彩的感觉经历能促进产生功能更强大的大脑。如果在婴儿期剥夺脑发育的激发环节,幼儿脑成长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感觉信息神经系统的粮食和营养 感觉系统前庭觉 前庭器官是内耳迷路的一部分,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前庭器官所吸收的信息叫做前庭信息,包括眼睛、鼻子和嘴巴等接收到的信息。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前庭神经系统功能: 1、维持平衡 2、维持正确姿势 3、发展处身体两侧协调的而动作能力 4、让眼球能清楚对焦 5、影响人体大脑的警觉程度 触觉 皮肤是人类最大的感觉器官。触觉经验对婴儿的免疫系统有直接影响,早在胎内512周就渐进式发展触觉系统。视觉和听觉发展成熟前,触觉系统已经开始发挥功能。 触觉的功能 1、触觉促进情绪稳定 2、触觉影响健康成长 3、触觉的研究: (1)触觉刺激婴儿成长 (2)触觉激促专注力和头脑清醒 4、触觉能有效减轻焦虑 本体感觉(肌肉和关节) 本体感觉又称深度感觉,是指肌肉的收缩、弯曲、推拉及关节间的压缩的感觉(位置觉和运动觉)。 本体觉的功能 奠定身体知觉度及身体概念; 维持姿势、肌肉张力及面部表情、音调的抑扬顿挫; 动作计划能力,大小肌肉动作协调、使动作精准而优美; 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 思绪活跃、有弹性、抗压性高; 促进合作、改善行动; 促进自我管理; 改善睡眠品质; 视觉视觉处理的系统两种:物体视觉系统和空间视觉系统。 孩子视觉空间能力两种:空间移动的能力和空间认知的能力与孩子感觉统合相关的视知觉包括: 视觉注意力:与孩子专注并适当地选择视觉讯息有关 视觉记忆:指孩子可将接受到的视觉讯息与先前经验整合,并作出进一步的储存和提取。 视觉区辩:指孩子可分辨视觉刺激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分类和配对,又可进一步物体区辩和空间区辩的能力。 视觉想象:指孩子可在内心描绘特定的人事。 听觉 听觉系统的神经路径在脑干中有许多连接处 听觉系统可分为周边和中枢听觉系统 周边听觉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外耳、中耳、 内耳 中枢神经系统主宰听觉讯息的传递与诠释。 调节前庭觉和触觉的过度反应。听觉训练: 1、刺激听觉、 2、影响前庭系统、 3、感觉系统各就各位、4、减少增进感觉统合时间、 5、诱发听力处理能力 6、增进学业表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1、好动不安、注意力分散 2、心理障碍多、心理抗挫力差3、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4、自言自语、无法与人沟通、发展迟缓5、学习能力障碍、写字无法在方框内,笔画经常颠倒等等6、社交障碍、怕别人碰身体、容易吵架7、 看似聪明,却极端胆小,不敢表现自己 8、触觉反应迟钝或强烈9、动作发育不良 10、平衡能力差11、痛觉味觉不正常 12、发音不佳、语言发育迟缓 13、粘人、爱哭、性情孤僻 14、固执、脾气暴躁 特殊儿童 1、多 动 症2、自闭症 3、 抽 搐 症 4、语 言 问 题 5、智 力 问 题 6、大脑发育迟缓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1、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调; 2、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幼儿触觉刺激不足; 3、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的前庭平衡失调; 4、父母太忙碌,在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8、保护过度或娇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9、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10、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儿童感觉学习发展关键期在婴儿早期发展中、三个重要感觉学习关键期! 06个月平衡期,脑.平衡膜关键期 710个月爬行关键期 12岁精细动作关键期 0-3岁正是孩子动作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直觉行动思维) 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 婴儿理解语言关键期 911个月 婴儿口语发音关键期 11.5岁 幼儿口头语言关键期 26岁 儿童书面语言关键期 78岁 儿童语言功能很大程度依赖于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感觉统合失调,会直接制约孩子高级神经活动 “语言”的发展。 感觉统合与运用能力运用能力有关的行为调节技巧: 1、计划能力(planning) 2、组织能力(organization) 3、时间管理能力(time management ) 4、活动起始(task initiation) 5、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6、反应抑制(response inhibition) 7、调整性(flexibility) 8、自我情绪调节(self-regulation of effect ) 9、持续力(tas-persistence) 10、后设认知(metacognition)感觉调节感觉调节功能是大脑中枢神经对感觉刺激的调整作用成熟的感觉调节功能:1、专注力佳、 2、情绪稳定、 3、做事有条理、有效率、有始终 4、肢体灵活、平衡感好、掌握节奏 5、良好的社会互动力 6、自我调节能力良好感觉调节障碍在感觉系统异常时的行为症状1、触觉防御 2、听觉防御 3、口腔防御 4、重力不安全感 5、感觉寻求感觉统合的作用 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可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1、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情绪体验 2、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 3、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 可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儿童没有感觉统合,身体和大脑都不能发展! 感觉统合测评台湾 余心惠 幼儿发展及学习评量的基本概念一、评量的定义、目的 二、评量的方法 三、评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四、评量的重要工具 五、学习幼儿评量的种类问题 在幼儿评量,您了解多少? 例如评量的定义、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工具、种类等。 评量的定义 一系列解释与诊断事实的活动,质、量并重,且主、客观方法兼俱;为一种有系统的价值判断。 幼儿评量的定义 有系统的使用观察、测验和访问等各种方法,搜集幼儿身心发展的资料,并将搜集的资料予以判断、解释,以作为了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