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4生活与哲学,2016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十,重视意识的 作用,重视精神的 力量,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用 运动变化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承认相 对静止,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践第一 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核心考点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B,【真题回放 命题感悟】 1.(2015山东文综,34,4分)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2015年江苏政治,27,2分)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D,2015年6月18日,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学术深度和文化高度的艺术精品,是推动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问题1 如何正确认识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核心突破 融会贯通】哲学及其派别,问题2 如何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哲学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论或唯心论的哲学体系。 【特别提示】 注意对不同哲学流派的正确评价:各种哲学流派往往都有其合理与不合理的成分,切忌简单评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疑误排查 清除盲点】,1. (2015海南单科,21)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 (2014广东文综,33D)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 3. (2013天津文综,7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4. (2013广东文综,33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5. (2012上海单科,17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核心考点二 唯物论,【真题回放 命题感悟】,1.(2015江苏单科,24,2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 C. D.,A,解析 此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停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与观念,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2(2015年江苏政治,37(3),8分,节选)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 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要求: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2.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 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要求: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 答案:唯物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法治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政治生活: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3.(2015新课标卷,21,4分) 1.(2015年新课标全国文综,21,4分)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 B C D 4(2015年江苏政治,31,2分)“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D,5(2015年新课标全国文综,39(1),10分,节选)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5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的作用。作为考查单一原理的题目,本问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抗战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果说考试是一场战役,那对于大多数省份的考生来说,战略层面的问题才刚刚到来,这就是填报志愿。现阶段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选择院校和专业。 问题1 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的物质性?,【核心突破 融会贯通】唯物论,问题2 如何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3 如何认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1)世界观: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问题4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两个依据: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四个主观: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两个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提示 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提示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二十一、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答题要素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答题要素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提示 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二十一、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疑误排查 清除盲点】,1. (2015江苏单科,19)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 (2015重庆文综,3B)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机器人是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开展工作的,它没有主观能动性。 3. (2015天津文综,9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非简单机械的“移入”。 4. (2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