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8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5页 / 共98页
第6页 / 共98页
第7页 / 共98页
第8页 / 共98页
第9页 / 共98页
第1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讲 经济运行:变化无常的波动与周期 上海交通大学 陈 宪 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2013.11.2,提 纲,一、经济波动的典型化事实 1、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三、经济波动与通货膨胀 四、经济波动与失业 五、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3,一、经济波动的典型化事实,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经济波动 产量、就业等逐年变动。如果短期内的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较为缓和,就称为衰退,如果较为严重,就称为萧条。有些年份,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相应地称为景气或繁荣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同年份之间出现的衰退和景气交替,称为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经济周期 经济运行过程中上升和下降的不断交替 传统上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 现在更多地用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描述经济周期,或者是衰退、复苏、繁荣三个阶段 康德拉捷耶夫周期(50年左右),尤格拉周期(约10年左右),基钦周期(约40个月左右)。此外,库兹涅茨周期(约20年左右),6,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经济周期波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现象,它反映了经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对其均衡状态的偏离与调整的必然过程。 调节经济周期性波动,是世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之一。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矛盾运动的外在表现,是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 充分认识我国的经济波动,把握经济波动的发展趋势,对于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具有积极意义。,7,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经济周期波动重复出现。按照马克思的观点,1825年的英国经济衰退是现代经济周期的始点。以后,发达国家均无法避免经济波动。即使是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同样不能避免经济周期波动。 目前,虽然理论分析水平提高,政策手段更多,但经济周期波动在所有国家仍然重复出现。 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大规律,就是显示出无规律。当然可能是人类认识能力有限所致,但也可能是人类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的边界。,8,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中国的经济运行过程同样伴随周期波动,见背景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波动是经济运行围绕增长趋势线的上下起伏,如图所示。,9,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时间,产出,趋势,波动,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表为三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1981年(5.2%)到1990年(3.8%),特点是陡起陡落; 第二个周期是1990年到1999年(7.6%),特点是陡起平落; 第三个周期是1999年到2009年(9.2%),特点是平起陡落。,11,1979年-2007年我国年度经济增长率图,背 景 资 料,(%),1991-2011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变化,数据来源:1991-2010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1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本轮周期经济增幅的回落特点是: 持续回落的时间最长,为7个月; 持续回落的幅度最大,回落了7.7%; 2008年三季度到四季度下降了2.2%,为单季下降幅度最大; 2009年一季度为6.1%,是建立季度核算以来季度GDP的最低值。 可以认为,2010年是第四个周期的开始。,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本轮经济增长回落的主要原因是: 周期性的回落;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自身的调整(结构调整及“4万亿”后的紧缩)。,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也为明显的周期性。 第一个周期是1982年到1990年,特点是陡起陡落; 第二个周期是1990年到1999年,特点是陡起陡落; 第三个周期是1999年到2009年,特点是平稳上升然后迅速回落。,1978年2011年中国年度通货膨胀率图,1978年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指数涨跌幅度,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背 景 资 料,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从季度看有两个明显的陡峰,一个是在1989年,一个是在1994年的四季度。 本轮的通货膨胀率回落的原因是: 周期性的回落;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继而导致国际需求下降,所以价格下降。,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特点一,经济增长率上升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滞后一定时期上升,通货膨胀峰值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 特点二,经过快速上升,通货膨胀也快速上涨,且周期的峰值很高。 特点三,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于年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小于通货膨胀幅度。 特点四,第三轮周期表现最好。但资产价格波动与商品价格稳定的关系值得关注。,20,1979年-2009年我国年度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关系图,背 景 资 料,(%),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前两个特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经济增长率上升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上涨;经济增长率回落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的回落;经济增长率快速上升,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快速上涨;经济增长率平稳回升,通货膨胀也上涨得比较缓慢。,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背 景 资 料,后两个特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好地控制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启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率快速上涨和周期峰值过高,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回升,避免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急速上升。,二、总供给与总需求,本节将解释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原因 使用的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AD-AS model),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 curve)是显示经济体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反向关系的轨迹,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又称“皮古效应”。指物价水平的下降增加了实际的财富,会鼓励消费支出,总需求曲线, 利率效应(interest rate effect):又称“凯恩斯效应”。物价水平的下降降低了利率,这将会鼓励投资支出 汇率效应(exchange rate effect):又称“蒙代尔-弗莱明效应”。物价水平的下降引起实际汇率贬值,这鼓励净出口支出,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物价水平不变条件下 * 各种支出具体的变化可以从第一章的有关经济指标知道,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1998年的净出口急剧减少,我国的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常见的总需求增加(AD曲线右移)的原因 (价格水平不变时): 政府采购预算增加 减税 国民财富的增加 家庭和企业乐观态度的增加 央行宣布降息,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常见的总需求减少(AD曲线左移)的原因 (价格水平不变时): 政府采购预算减少 增税 国民财富的减少 家庭和企业悲观态度的增加 央行宣布升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描述了物价水平给定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服务总量 总供给曲线有长短期之分: 宏观分析中,长期与短期的关键区别在于:短期内价格能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而长期中价格在以前的水平上固定不变,总供给曲线,长期中经济的产出取决于资本、人口、技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并不受物价水平影响,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长期的最大产量水平只有一个 该产量水平(Y*)就是自然率水平(natural rate of output),也称为潜在产出水平 与自然率水平对应的失业水平就是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总供给曲线,以下因素的改变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移民的进入 外国投资的涌入 科技革命的发生 人才的外流 政府的日益腐败 ,总供给曲线,例如,伊拉克的局势有朝一日得以稳定,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总供给曲线,如前所述,短期中物价水平的上升激励企业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反之亦然,总供给曲线,具体而言,经济学家给出了三种主要的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理由: 黏性工资理论(sticky-wage theory):物价水平的变化快于名义工资的变化,物价上升时实际工资降低,企业增加工人雇佣量来扩大产量;物价降低时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减少工人雇用以减少成本,并减少产量,总供给曲线, 工人错觉理论(worker misperceptions theory):物价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工人的劳动供给行为,使他们对物价变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形成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 黏性价格理论(sticky-price theory):未预料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引起生产减少。反之亦然,总供给曲线,所有促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会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起同样的作用 除此之外,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是个重要的变量,总供给曲线,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可知: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 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经济的长期均衡,经济的长期均衡,均衡产量和物价水平由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确定,这一点的产量是自然率产量 短期总供给曲线也通过这一点,说明名义工资(nominal wages)、预期(expectation)和物价都完全调整到这种长期均衡,经济波动的两方面原因,总需求或者总供给的突然变化,常常是导致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 经济偏离长期均衡位置时的实际产出与自然率产量的差额为产量缺口(output gap),1. 总需求的变化,以美国为例, 2001年,需求冲击引起的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了居民和企业对未来前景的担忧,从而减少了消费和投资的支出,那么,可能发生:,1. 总需求的变化,需求冲击引起的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 网络神话的破灭,使投资支出减少 安然和世通的财务丑闻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9.11事件减少了公众对未来的美好憧憬,1. 总需求的变化,总需求减少(AD曲线左移),在总供给因素不变时引起短期内产量和价格水平的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工资、价格和人们的预期得到调整,短期总供给增加(SAS曲线右移),产量重新回到自然产出率Y*,价格水平下降 如图,1. 总需求的变化,2. 总供给的变化,供给冲击(supply shocks):由于供给因素的突然变动造成的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次供给冲击容易造成高通胀低产出的滞胀(stagflation)情形 如果没有政策干预,滞胀之后经济会逐步调整到自然产出率和原先的物价水平上,2. 总供给的变化,2. 总供给的变化,供给冲击的经典案例 1973年10月,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支持其阿拉伯兄弟国家(叙利亚和埃及)对以色列的战争,对美欧采取了石油出口限制,2. 总供给的变化,这一供给冲击使得美国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胀率从72年的4.14%上升到74年的8.58%,而失业率从73年的4.9%上升至75年的8.5% 供给冲击的影响逐渐淡去后,76年的通胀率下降到5.7%,失业率也在79年下降到5.8%,接近多数人预测的充分就业水平,三、经济波动与通货膨胀,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通胀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物价普遍上涨 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涨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也都上升,普遍认同的定义:价格水平的百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