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第一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在荷塘月色这篇中,朱自清先生运用娴熟细腻的描写,悉心遣词布字,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阅之动容,为之陶醉,心随文动。它是一篇典范的,又独具特色的写景抒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精品。对于这样的文本,披文入情,因情动心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因而荷塘月色这篇文学作品既承担落实写景状物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高一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所以,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究,掌握写景状物及其语言特点,并能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美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就成为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另外,在整个高中阶段,质疑、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而这一文本也站在了初高中衔接的承上启下的位置上。同时,教师通过这个文本的教学,能够加深对朱自清作品的内涵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并在教学中进行课改尝试,也能在与学生互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此文本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之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多篇写景抒情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等,对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高一学生在认识问题上还不够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质疑探究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审美情感也停留在较浅层次,基于这样的基础,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突破口,而兼顾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提升的教学定位,是附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科学的。三、设计思想根据文本,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质疑自觉和质疑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因而,本课教学设计拟通过引导启发,引起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问题集中,整合。下一步,通过师生互动,对文本阅读进行深化、拓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的掌握,探究方法的习得,探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的丰富。教学的内容可设计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介绍,词语积累,启发质疑。第二课时为阅读的深化,拓展,探究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在第一课时的质疑过程中,学生的有些问题可能会偏离中心,可先看看有无价值,若无多大意义,可以删去,有些重要问题学生也可能没有发现,可对之进行启发、引导,引出问题,总之,要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以保证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这样的设计突变因素可能较多,有些问题也可能是教师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跟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启发,甚至可以超越课堂,课后带学生去请教专家,查阅资料,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师生就都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提高发展。同时,本课设计也注重教师在新课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从而完成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习通感修辞及其作用探究行文线索、结构的安排探究文本语言特色2、过程方法:质疑自觉意识的培养及质疑方法指导探究的兴趣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即感受荷塘月色之美对作者的苦闷彷徨的理解及原因的把握4、教师发展目标:通过备课全面深入了解朱自清的散文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师生互动,启发诱导的最佳时机、方法、技巧。与学生情感互动中丰富教师的审美体验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写景状物的特点通感及本文语言特点质疑与探究意识的培养难点:为什么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想到“采莲”之事?对探究问题的方法指导及探究中出现的突变因素的控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第一课时:导入,介绍,词语积累,问题的发现及整合。(时间最好安排在周五,以让学生利用周末上网查阅资料,上图书馆或请教专家。)1、导入:多媒体播放清华园荷塘月色,同时播放配音朗读带:课文4-6自然段。释题及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词语积累2、问题的发现教师引导启发:朱自清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我想和我一样,大家可能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对某些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对中心或篇章结构、行文线索等方面的把握等等,凡涉及到这篇的各方面问题,都可能有待深入探讨。接下来我们把同学分成四-五组,大家先阅读,边读边思考,之后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把问题集中,然后把问题列在黑板上。学生质疑过程中,可能提到并经过有效整合后的问题有:的层次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作者写了荷塘(4-6段)的哪些景物?本文写景特色是什么?“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用的是什么修辞?有何特点?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江南采莲的事?为什么两次写到“妻”?如果有其他问题提出来,但对这篇意义不大,可略加评价,肯定其价值,然后删除,评价以鼓励为主,以促进学生质疑意识的自觉和兴趣。可能不会提到但必须提到的问题由教师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如可提示在审美领域的问题有哪些。学生没有提到但对这篇至关重要的问题,可由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提出来。这个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维向难点探究,以完成教学目标。整合后可有如下几个问题。作者思想感情怎么变化?这篇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课文后对朱自清的评价不一,你怎么看这些评价?查找资料(上网、图书馆),请教专家等途径。教师在第一课时把这些问题整合,布置学生回去思考,讨论,待第二课时来解决。教师也应在这一时间里查阅相关资料,思考问题,备好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以利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二)第二课时:深化拓展阅读文本,探究解决问题,评价总结。1、探究问题:问题探究:层次的划出因为标准不一而结果不同,允许学生有多种划分方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学法指导:侧重于探究中帮助学生找到划分标准。启发时注意筛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抓住亮点,一步步向标准引导。如学生回答中有“作者”,就可以引导到“作者写作意图”“动机”这一标准上来。层次划分参考标准:可按动机:想起荷塘(1)夜游荷塘(2-6)荷塘归来(7完)按场景:院内外(1)小路(2-3)荷塘(4-5)四周(6)回家路上(7-完)按行踪:出门(1)小径(2-3)荷塘(4-6)归来(7完)问题探究:这个问题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探究找答案:叶、花、香、波、水、月光、青雾、树影、光影、树、山、灯光、蝉声、蛙声。探究指导:找名词中心语。问题探究:探究指导:确立思维方向寻找答案表述举例证实,探究方向:多角度,动静结合,想象力丰富,修辞运用,意境创设。问题探究:探究指导:侧重指导学生探究通感与比喻修辞不同的地方感官上的互通,然后可以确定其修辞的特点,为了巩固,可让学生再造一个句子,提向,评价。问题探究:探究指导: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探究:修辞、遗词、意境创设,可举具体例子分析或让学生找例子印证。问题、:这是的难点之一,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是:让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究突破。A、帮助学生探究作者生活的时代及思想感情状态。B、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探究。c、用多媒体提供其他相关资料(程翔<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朱自清哪里走、王瑶念朱自清先生、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学散文导言)。D、参考朱自清其他散文作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与学生相互探讨,发现学生找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线索,教师也应积极思考,互相启发,以利问题的解决。答案可允许有创选性的解读,也可以从纯文学角度回答。有这几种解读可供参考:一、“1927年7月”表时作者对政治不安的担忧。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妻已睡熟好久了”说明妻始终不解作者心情的变化。三、引用采莲赋、西洲曲说明作者借古代美的诗文以消愁。四、作者生活面临困境,所以心中不宁(资料查阅)。五、朱自清性格使然,可观其他作品风格知悉。问题探究:探究指导:探究课文中有心理感情变化的地方:不静求静得静不静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再指导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化,拓展。通过问题“你在阅读这篇时感情有没随之变化?”来完成这个任务。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可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互动。这样,教师的情感体验也会在新课程中不断丰富。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到“原来,像朱自清一样,排解不宁静的心情的方法可以如此高雅,别致,月光淡淡,我愁悠悠,思及旧俗,我心幽然,虽然是暂时,但却余时无穷”。问题探究:这个问题可自由展开讨论,答案也不一定统一,具体可有:自然美、意境美、亲情美、语言美等方面,教师可有自己的看法。并与学生提出的看法平等对待,师生可互辩,不确定熟是熟非。问题探究:对于此问题,可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也可让学生写一段自己的评价,可在课后完成。教师可自己表达观点,与学生相互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师生都可以提高各方面能力。2、小结: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作小结。(三)板书设计荷塘月色释题、时代、作者词语积累问题(质疑)(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解决(探究)审美小结评价(四)作业完成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表,可填ABcD等级,也可以简单陈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评价表来检阅教学效果。(本作业设计目标:学习评价多元化的尝试,持别注意学习主体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检阅自己的学习情况,寻找不足,发现差距,以利于下一步的完善提高,并让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吃透课改理念)荷塘月色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表具体内容效果评价(自评)知识能力写景特点语言特点通感及其他过程方法质疑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师生同题作文:用借景抒情手法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三选一)校园月色、乡村月色、都市夜色(本作业设计目标:学生迁移应用能力能训练,描写表达审美能力的提交,情感体验的进一步深化。教师也借这一作业完成自己与学生共同的新的一次情感体验)。七、教学反思1.以质疑探究为主线来安排文本教学,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次新教学法的探索。传统教学法,对学生的质疑探究意识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的处理相对比较薄弱。而质疑探究能力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又尤为重要,所以,本设计意在通过这一安排强化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2.教师在课程中的发展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教师在新课程中能获得的不应该是沉重的负担、更大的精神压力,以及对职业的厌倦感,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获得新鲜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职业的满足感、崇高感、幸福感。如果学生在新课程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而教学环节的重要的组织者、指导者却没有得到协调发展,那么,课程改革肯定不是完美的改革。而教师的实际发展的任务不仅仅是一些培训所能完成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地探索、学习,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来提高、丰富自己、使自己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切实有效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本设计的另一个试图要探讨的问题。特别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问题探究中,教师以与学生一样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探究中,与学生一起辩论,与学生一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体验,即是这一尝试,另外,作业中师生同题作文也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的。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本课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即思维的开端),并让思维向纵深发展或创新方面发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本设计在对学生探究深度的进一步挖掘以及学生质疑的可控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空间。八、点评本设计努力实践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富有创新精神。在第一课时设计中,通过任务(提出的问题)的布置、指导来引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并能注意到问题在教学目标框架下的整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在整合过程中,也注意到细节问题,如对“意义不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