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 徐锦拓 2015-05-12一、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关于教育这个概念,业内专家有多种定义。笔者的理解是:教育是外部力量根据个体未来发展需要引导其获得知识、技能,从而使其智力、体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教育的任务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引导受教育对象走向自主和成熟,帮助受教育对象开发潜力, 实现其自我价值。与教育相 对应的概念是学习,其定义是:学 习是个体通过阅读、听 讲 、观察、研究、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使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改善的 过程。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教育是外部力量对 个体的引导活动,而学 习则 是个体的自觉行动。一般来说,教育活动在个体成年之后就结束了,而学 习则 伴随着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只要个体有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此之 谓“活到老学到老”。教育的上述定义表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被教育对象能够独立地生存于未来社会,能够独自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手,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自翱翔,而不是把孩子留在父母的身边。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阻止孩子的独立,或者在促进孩子独立的过程中消极不作为。倘若教育过程结束后孩子不能独自生活,那么,这样的教育不能说是合格的。曾经有报道说,一位学生去国外留学,父母直到把孩子送到飞机上才蓦然发现忘记教给孩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做饭。可是已经晚了,想到孩子国外可能会吃不好,不 觉落泪。实际上,做 饭、洗衣服等家务事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修课,父母 应尽早教会孩子独自完成这些工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年”,其含义是:使孩子在社会活动中表现成熟,能够自主作决策、独立完成工作,能 够为 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体恤他人;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使孩子生理发育成熟,而且具备担当父母的自我意识和能力。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孩子走向自我,但其终极目标是走向整个世界。二、现代教育目标“金字塔”教育要让孩子强大起来、学会生存,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找准位置并学会负责地做事。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要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即要有“未来眼光”。可现实的难题是,虽然父母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向孩子传授各种知识和社会生存能力,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模式可供他们参照。有些榜样虽然听起来令人激动,但并不适合自身的 实际情况。因此,究竟 该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哪些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好好研究的问题。教育孩子犹如构筑大厦,这个大厦可分为基础部分、主体框架和外层结构。一座好的大厦应同时具有扎实的基础、坚固的主体和严密的外层结构,这样的大厦才能屹立于风雨之中百年而不倒。孩子的爱心、 责 任心、 进取心(追求卓越)、深入细致和坚毅勇敢等品质以及价值体系、公民素养和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犹如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其 逻辑思维能力、反省与修正能力、 风险意识与战略眼光(决策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说理能力等方面如同大厦的主体框架,而学生的身体素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与辨别能力、专业素质、社交能力、信息能力、兴趣爱好以及综 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好比大厦的外层结构。上述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整座大厦(如下图所示), 这就是教育目 标“ 金字塔”。爱 心说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自 我 约 束 与 自 我 管 理 能 力风险意识与战略眼光综合应用能力身体素质观察力记忆力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公 民 素 质反省与修正能力价 值 体 系理解力辨别力坚 毅 勇 敢深 入 细 致进 取 心责 任 心专业素质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能力教育目标金字塔虽然人们关注的通常只是大厦外表的亮丽,但它不可能脱离其它部分的支撑而独立存在基础的扎实程度和框架的高度直接决定着人生可能达到的深度和光鲜亮丽的持久程度。 砖瓦不太好,充其量是人生大厦的外表不太鲜艳。在基础结构和主体框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砖瓦进行翻新为大厦增光添彩。基础扎实且主体框架宏伟的学生一定有机会获得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可是,如果基础结构和主体框架存在缺陷,这座大厦就岌岌可危了,那可不是修修补补就解决得了的。如果说外层结果或许还可以适当放松要求的话,那么,基础部分和主体框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降低要求的:倘若缺乏坚实的基础,则不足以承受雄伟的大厦;如果没有牢固的框架,构筑起来的大厦也会在人生的风雨中飘摇。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即使最外层的基本技能,也要尽可能做好。否则,人生的大厦就会显得有些破落。在教育目标“ 金字塔” 中,底层模块为精神、思想层面的品质和根本能力,培养起来不太容易,需要进行 长期塑造;中间模块相对底层模块较为容易培养,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容易培养的是外层的三角模块,也是最容易被外界所感知并挣得印象分、形成广告效 应的品质。由于三角模 块 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培养起来相对容易,因而成为广大父母努力的重点所在。可是,对孩子成才来说比较关键的恰恰是不太容易为外人所知的中间模块和能够体现人本质的底层模块品质、认知和核心能力。总的说来,块状的、有形的、可以量化、可以模仿、复制和批量培养的能力比较容易获得,而片状的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品质(比如人格魅力、价值体系)较难培养。就单 个事件而言,决定成功与否的,是 创新能力、管理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而在广阔的人生视野下,最根本的则是那些无形的、无法量化、不可模仿的品质。在这些方面培养学生卓越的品质,才是教育的最根本任务。由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确立“ 系统”的概念,要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在此前提下,可以重点培养某些方面的能力。作为一项系 统工程,教育 链条上每一个 环节都不能出现严重问题,因为任何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孩子都不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当然,我们也不能犯“求全责备”的错误,要求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都很优秀,因为这是有违科学规律的,任何方面都很卓越的人是不存在的(各个方面都很差的人倒很常见哦)。三、家庭教育在教育生态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目标“金字塔 ”只是明确了良好的教育 应该切入的基本点,指明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每个方面的教育任务究竟 该由谁去完成?学校教育能够完成教育的所有目标吗?家庭教育的任务是不是辅助学校教育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换句话说,家庭教育是不是处于从属位置,是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孩子教育 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三方应该合力完成教育的总目标。学校教育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目的,通过系统、全面的课程教学向孩子传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虽然自然科学课程目标的末尾都有“ 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一项,但是,由于该目标的内容比较宽泛, 实现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时间 和精力,而且其考核不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师忙于事务性工作的现实背景下,该目标无异于一句空话。学校也有思想品德课程,但其授 课形式主要是知识和事例的讲解,很难触及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其真实效果只限于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至于学生是否相信、是否会遵照执行,则 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在 爱心、责任心、进取心等情感,深入细致、坚毅勇敢、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等态度,以及价值体系和公民素质等方面,需要家庭教育重点关注。学校教育的基本机制是将同一年龄段或知识水平大体相同的学生组成班集体,进行集中授课,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活 动、一起受训练。因此,学校教育是规模化教育,往往会忽视孩子的个性和水平差异。学校教育的常态是: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大体相同。虽然现在也有部分学校进行分层走班制等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创新,但很难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学校里也会个别辅导 和小班教育,但那 毕竟是 辅助形式。真正有效率的教育,应该 是适合孩子个性、切合孩子水平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 对一的教育,因而是最有效的。虽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能够独自适应未来社会的健全的人,但是在具体的教育理念上,学校教育可能会与家庭教育发生的不一致。学校教育体现的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而家庭教育的理念,主要来自于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能够跟随最新的教育理念。当学校教育的某些理念比较落后时(这种情况更多地发生在教学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家庭教育可以及时进行更正,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比如,当父母认为孩子应该获得富有个性、与众不同的自然的成 长,而学校教育恰恰是妨碍孩子的这种成长时,父母便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学校的不当教育。可见,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不是辅助学校教育做好课程学习,而是培养孩子的爱心、 责 任心、 进取心和深入细致、坚毅勇敢的品质,培育孩子的价值体系和公民素质,锻炼孩子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这些个性、品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 过程,而家庭恰恰是孩子成长期间逗留最长的地方,因而最有条件对孩子的这些方面进行塑造。另外,家庭教育中较少出现生活环境和教育者发生变化的情况,父母与孩子容易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产生持续、 稳定的影响,这对孩子个性、价值观的养成都是巨大的便利条件。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的种种优势,使其适合对孩子的个性、品质、价 值观等方面进行培养。而家庭教育所培养的这些个性、品质和能力, 对于孩子学好课程起巨大的支撑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和能力,孩子即便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成才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现在的孩子都很 聪明,因 为他们接触的社会比之前有很大进步,但是,孩子们的努力程度并未有同等提高。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很聪明但是并不勤奋,吃不得苦,刚学一会儿就要休息,这样的孩子很难有大出息。四、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遇物而诲,相机而教”与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组织性、 计划性相比,家庭教育通常是随意、散漫、不可预见的。那么,家庭教育该如何开展呢?家庭教育的效果是不是因为其随意性而导致教育效果不那么显著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只能是随机的,是寓于生活之中的。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实 践中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就教什么、训练什么,发现孩子存在什么问题就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简单地 说,家庭教育是随 时随地 进行的经常性教育,其 “润物细无声”的特征使得其教育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是针对突发事件或问题中所包含的教育主题,充分加以利用。简单地说,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 “借题发挥”。而这个“ 题”,就是孩子在“自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会面 临的各种情况。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则是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 ”,从各种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中识别出教育主题,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努力触及孩子的心灵。换言之,家庭教育要结合家庭生活情境,敏锐地捕捉日常事件中的教育题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由于这种方法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真实感受,因此,家庭教育能 够打动孩子的心灵,有效地促进其成长进步。一个周末的早晨,妈妈起床后感觉有些头痛(这是妈妈的老毛病了),爸爸就让芮芮过去帮妈妈压一压太阳穴。她的热情很高,很高兴帮妈妈减轻痛苦。 对于芮芮帮助妈妈的行为,爸爸 妈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芮芮也受到了鼓舞,相信以后还会继续帮助妈妈的。至此,这个生活事件中的教育意义是不是已经充分挖掘出来了呢?没有!爸爸知道那种按压是很费力的,于是故意叫芮芮使劲按。果然, 压了一会儿她就累了,说:“ 我累了,要歇会儿。 ”爸爸说:“ 芮芮,你是不是因为累就不再帮妈妈按压了呢?” 她说:“ 是”。爸爸就 问她:“ 爸爸妈妈天天照顾芮芮,是不是很辛苦呀?”她说:“是的” 。爸爸说:“ 那么,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照顾芮芮很辛苦就不再照顾芮芮了啊?” 她说:“ 不是。 ”爸爸说:“ 同样的道理,芮芮也不应该因为帮妈妈按压太阳穴很辛苦就不帮妈妈了。 虽然按压很辛苦,可是芮芮还是要帮妈妈,因 为芮芮爱妈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