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中文系汉语 08(2)班 一、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这篇课文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师极大的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盈着生命的宣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设计理念:读安塞腰鼓 ,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语言美、字没、词的美。很多地方是佳句,处处有风景。极富表现力的文字带来的是一种力量的冲击,一种激情的奔放,一曲生命的赞歌。所以我觉得,学习这篇课文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不断地朗读,才能理解、体会、传情。在朗读中揣摩、领悟、运用,最后归于品读。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爱表现自己,好胜心强。青年早期的学生是活动积极行和认知积极性最高的时期,也最爱参加集体活动,具有善于思考、合作能力较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和心理这一特点,同时也要特别关注班里面学习后进生,找出他们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引导他们寻找学习的乐趣,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老师在这过程中药认真履行学生学习的导航人和学生人生领路人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知识精华,在学习中领悟人生哲理。三、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编辑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于激情,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生命力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气势,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对生命和力量的热烈赞美,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丰富文化素养。五、重点、难点(一 )重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 量(二 )难点1、在不断地朗读中理解文中所表现的情感,思想内涵。六 、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所以根据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运用以下教法:导读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用具电脑、网络、多媒体展示平台八、课时安排 两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整体感知课文。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二) 、创造意境,新课导入(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的表演画面,让同学们欣赏!)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民族表演吗?你们有喜欢什么民族乐器吗?你们刚刚看了视频表演,你们觉得好看吗?有什么感受啊?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然后回答一些问题!这样就创造一种氛围,慢慢的了解” 安塞腰鼓”的资料)这样就要同学们产生了好奇的心理,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三):预习交流1 、刚刚看过录像或者画面,课前预习了课文,你觉得安塞腰鼓在你的眼里是什么?能够用一些简洁、生动、凝练的词语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吗?2、你觉得这篇课文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简要地说说你的感受。设计意图:刚刚进入初中,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有检查学生预习入手,主要在于检查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对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初步感受的能力,并能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但是最关键的是一种引导,刚刚进入初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四) 、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的了解(1)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延安市人。1937 年出生,1961 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剧团编剧、 文学家主编。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2)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 2000 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设计意图:了解作家可以学到作家相关的信息,能认知更多作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五)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大概内容和思想情感!思考: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文中哪些话可体现?(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者应鼓舞。)2、学生集体自由朗读,标出自己不认识的陌生字,然后在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标出来,最后在课堂上提出讨论。3、分组朗读:每个小组已经选择好了最想朗读的内容,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选择的内容和理由。(学生选择朗读的内容时,最理想的情况是:1-4 节、5-8 节、9-11 节、12-14 节、15-17 节、18-20 节,这里的学习实际是在理清课文的脉络。 )4、个人朗读:这里的个人朗读就是要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积极地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突出课文的重点。5、朗读时要注意的:读出情感,要有想象的朗读。不能一味的在喊。这时就要老师的引导,在学生一边读一边传输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要他们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计意图: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朗读为媒介,让学生在感受语句魅力的同时,能充分提升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感能力。 (六) 、朗读感悟1、同学们不仅要读好某一部分,还要说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读着这些内容,你们产生了哪些联想和共鸣,与同学们交流。(1)小组交流。同学们可以现在小组里品味性地读和说一下,然后我们再交流。(2)大堂交流。交流时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充分倾吐。关于安塞腰鼓:一连串的排比和比喻,安塞腰鼓给人的 感受是伟大、雄伟、激昂、粗狂的,这是一种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冰冷”和“燥热” 、 “恬静”和“飞溅” 、 “困倦”和“亢奋”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和奔放;三个“隆隆”给人强烈的声音震撼,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关于高原上的后生:“茂腾腾”是沸腾着激情的生命,是朴实无华、茁壮旺盛的生命;“元气淋漓”是尽情宣泄着的生命,是尽心喷发的生命,是充足厚实的生命;三个“搏击” 、 “震撼、烧灼、威逼”把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关于黄土高原:“这奇伟磅礴的力量从何而来”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陕北高原自古就是边关要地。西北高原上的腰鼓,在古战场上,遇敌时,是报警的讯号;失利时,是求援的呼号;对垒时,是助威的角号;胜利时,是庆功的笙号。如今,古战场上擂鼓鸣金的壮烈场面永远消失了,然而这种张扬激情与力量的仪式,却深深根植于陕北高原古老的土地上,这奇伟磅礴的力量就是从这块厚土地上摄取的。2、老师引领。倾听学生有没有贴着课文的语言文字,有没有说出自己的感悟。这一步很关键,就看师生平时的教与学的阅读素养怎样,不能过于平泛。这里就是在抠重点字词了,看学生对文字的深层理解了,也是看老师的引领能力设计意图:围绕话题展开学习,让学生紧扣文章的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探寻句子的内在情意,体悟作者思想深处的情思,直至走进人物心灵的深处,和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进一步丰富对关键句子内涵和意韵的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朗读、聆听、品味、辨别、比较,丰富自己的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七) 、结构分析通过朗读课文和讨论之后,学生对课文大体理解了,这样就让学生认真理清课文结构,讨论课文的写作结构。然后给出一个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4 段):写安塞腰鼓舞动之前的情态。第二部分(5-27 段):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是生命的赞歌和力量的赞歌。第三部分(28-30 段):写安塞腰鼓戛然而止后的寂静。设计意图:全面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营造良好的语文感悟能力。第二课时(一) 、再次朗读课文1、整体朗诵全部课文 2、个人选段朗诵设计意图:因为隔了一个课时,学生对课文有点生疏。再次朗诵可以再激起学生对课文重新理解和对课文整体感知。朗诵能营造一种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二) 、分清结构层次(板书)承接上一课时再次重新分析课文结构1、开篇(1-4):雕塑般的造型(静态美) 以静衬托动(5-3):火烈的舞蹈(动态美)(14-17):激越的鼓(气势美) 2、主体(5-27):击鼓的后生 (阳刚美) 变幻的舞姿 (艺术美)3、结束(28-30):无声的世界 (静寂美)(三)、师生互动,赏析文脉。 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用“静”。 2、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3、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创造问题引领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这是很重要的语文学习责任。(四)、品味语言。 1、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示例:第 8 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 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 3 遍,要求用“ 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2、分学习小组交流。 3、学习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4、教师整理学生评点教师整理学生评点。 5、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