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酬赠诗四首,1.酬赠诗,(一)酬答诗 (二)赠送诗,2.思想感情归纳,A.表谢意,B.表深情,C.表干谒(自荐信),D.表心志,酬赠诗特点:,迎来送往,答酬知己,因一事而发,抒写心中感慨,或怀亲,或送亲,或思乡,或赠人,或人生感悟,或闲情逸致等,节妇吟,作者简介,张籍(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 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解题:什么是“节妇”?,节,就是节操、气节。节妇就是古代守贞节的女子。即女子对她所遭遇的第一个男人的无条件的忠贞。特别是宋代以后,至于明清两朝,这种观念始终是卡在我国女性脖颈上的一道沉沉的枷锁。,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赠珠),(接珠),(还珠),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名声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巧妙的双层面 的诗去回拒,君子坦荡胸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比兴手法,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主旨),比兴的手法,写作特色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 强。,艺术特点,用语巧妙、委婉,拒绝别人却让别人比较乐于接受。 比喻手法,形象委婉。,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 (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785-805)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806- 820)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穆宗长庆(821-824)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827-835)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诗眼,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山水万重:写通信的不易。,书:信件。,念:感动,感念,乐天频梦抒念旧之情,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病:不仅包含身体上的病痛,且指出更为 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闲人:不相关的人。,微之不梦写凄苦心境,诗歌鉴赏,背景: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昨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诗歌大意把握,诗歌鉴赏,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此诗写梦境手法独特,由“梦”字贯穿全诗,友人白居易尚可以以梦慰相思,自己继有病后瘦弱之苦又有知己难得见面之苦,更为严重的是心力交瘁,思维记忆错位,虽然也做梦,但梦见的却不是白居易,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诗人一反常情,以未能梦见老友的凄苦心境表现对老友的极端深切怀念之情。此诗用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对好友的惦念,牵挂自己之情的感动和怀念之情。,主旨:,“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解梦,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写作特色,以诗传真情,借梦托相思,元稹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 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寄乐天 去年江上识君面,爱君风貌情已敦。去杭州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作者简介,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临近考试。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人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诗歌背景,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 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心理状态,成婚 拜见,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诗歌鉴赏,不安,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歌鉴赏,真正内涵,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干谒,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读出诗中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鉴赏要点:比兴寄托手法,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 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 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 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柳河东全集传世。,写作背景,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歌鉴赏,用比喻来描述思乡的感受,海边的尖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在一点一点割着诗人愁苦的心肠,通过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道出了原委,夸张 拟人,“自放山泽间”-借山水以消遣愁怀; 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怀,,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诗歌鉴赏,特别是那秋天季节,草木变衰,自然界一片荒凉,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了出来。,海畔尖山似剑鋩,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比喻,化用典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诉说自己迫切的归思和惨苦的心情,希望京城故旧能施援手,使自己不致客死他乡,终老此蛮瘴之地。,主旨:这首诗写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前二句“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从肠断这一思绪出发,将四周的高山峻岭比喻成了无数利剑的锋芒,而自己的愁肠正是被其割断。“海畔尖山”,柳州地处岭南海滨,远离故乡。时值秋季,悲秋之愁,思乡之情,令诗人愁肠百结,肝肠寸断。,后二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写诗人由“望故乡”而心生的幻想: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个,那么我这些身躯也会飘落到众多峰顶遥望故乡。古乐府悲歌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诗人借佛教释迦牟尼“化身”无数的说法,幻想自己能“化身千亿”了。,手法赏析,1、寄情于景。 秋来气爽,登高望远。本是令人心旷神怡之事,但由于作者贬谪于此,抱负不得伸展,前途未卜,因而愁思满怀。挺拔峭立的山峰,在他眼里也化作支支剑锋,仿佛要割断自己的万丈愁肠。 2、利用形象思维来揭示内心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