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公民基本权利 第三节 政治性权利,一、表达自由 二、知情权,一、表达自由,一、表达自由,(一)表达自由的概念 (二)表达自由的价值 (三)表达自由的规制,一、表达自由,(一)表达自由的概念 1、内涵 公民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平等地使用各种方式(包括沉默)表现、公开、显示自己的意志、见解、思想、观点、情感、主张、信息、知识等内容而不受他人的干涉、约束或者惩罚。 核心内涵:表达的自由 扩展内涵:获取信息的自由和传播信息的自由,一、表达自由,(一)表达自由的概念 2、外延 (1)言论自由 表达自由最基本最典型的类型 言论包括政治言论、商业言论、学术言论、艺术言论、宗教言论等多种形式 表达言论的媒介有多种:口头、文字、形体动作、绘画、摄影、影视、音乐、录音、互联网 (2)新闻与出版自由 新闻与出版物是言论的载体,是言论自由实现的媒介 (3)集会与游行示威自由 集会、游行和示威可以扩大言论的影响,更好地实现言论自由 (4)结社自由 应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妇女等)的结社自由,一、表达自由,(二)表达自由的价值 1、发现真理的最佳途径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唐书魏征传 约翰密尔(英):论自由 霍姆斯(美):思想和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 2、维护促进个人价值的重要渠道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法) 3、保障民主政治的必要手段 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不赞同,但是,我将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伏尔泰(法) 让人家讲话,天不会塌下来,不让人讲话,总有一天要垮台毛泽东 多数拥有无限权威,便会产生压迫性的力量(多数人的暴政)托克维尔(法),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 1、规制原则 (1)以保障为主,以限制为辅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不得侵害言论自由的本质内容;在确实需要限制言论自由的情况下,限制应在“最小范围内”进行(应尽可能采取损害较小的限制手段;限制言论自由的程度应与言论自由可能造成的损害成比例) 例: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美) (2)应当以立法的形式进行明确具体的限制 立法是言论自由保障的基础;模糊的限制易为侵害表达自由创造条件,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 2、表达自由在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例:焚烧国旗案 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25432 另类的言论自由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4/25/006433027.shtml 言论自由的限制 申克诉合众国案 http:/dilemma2005.blogbus.com/logs/55409218.html 美国宪法不保护哪些言论自由? http:/www.anti-cnn.com/forum/cn/viewthread.php?tid=157955,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 3、表达自由在中国 宪法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言论自由 例1:河南灵宝王帅举报违法征地被追捕案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5/9132055.html 问题:上述案例中,王帅的发帖行为是否构成侮辱诽谤罪? 宪法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温家宝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 3、表达自由在中国 宪法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言论自由 例2、王鹏举报公务员考试作弊被刑事拘留案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01/c_12834375.htm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12/03/content_6902674.htm 例3、电影苹果上映被禁案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08-01/05/content_158987.htm 问题:艺术与色情的区别? 启示:电影分级制的必要,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 3、表达自由在中国 (2)新闻与出版自由 近年来,我国频发政府状告报社侵犯名誉权案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新闻自由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我国迄今尚未出台新闻法对此加以规制。 例:美国纽约时报案(1964年)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311 例:谢朝平案(2010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4216732.htm#sub4216732 我国出版管理条例对出版自由设定了较多限制,有待完善 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1-12/31/content_220668.htm http:/wangping1.blshe.com/post/8943/345985 注意: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表达权部分)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3/content_11177077_6.htm,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 3、表达自由在中国 (3)集会与游行示威自由 参见:集会游行示威法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23/content_2608613.htm 例: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设示威区 http:/phtv.ifeng.com/program/hwdzb/200807/0725_1943_674944.shtml http:/www.infzm.com/content/39123,一、表达自由,(三)表达自由的规制 3、表达自由在中国 (4)结社自由 中国的结社自由问题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42357 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21216 http:/law100.bokee.com/267619.html 参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工会法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3-01/22/content_701806.htm http:/www.jxepb.gov.cn/zcfg/fgtl/shtt.htm,二、知情权,(一)什么是知情权? 宪法上的知情权,是指公民及居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国家机关掌握的情报享有知晓的权利。其核心是情报公开请求权。 一般认为,“知情权”(right to know)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AP通讯社专务理事库勃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库勃在演讲中鉴于政府在二战中实施新闻控制而造成民众了解的信息失真和政府间的无端猜疑,主张用“知情权”取代宪法中的“新闻自由”规定,以表征和揭示言论自由的新内涵。知情权一词于是逐渐从新闻界流传到法律界,并被写入宪法和法律。,二、知情权,(二)他国对知情权的保护 1、美国 宪法中没有直接规定知情权,但从现有规定中可以推知这一权利。 1966年,国会通过信息自由法案(FOIA)任何人(记者、普通公民,甚至外国人)只要提出书面申请,便可以要求浏览或复制自己想要的政府信息档案;法定例外的信息包括:国家安全、贸易机密和商业机密信息、机构的内部备忘录、会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档案、执法调查档案及先有法律具体说明属于例外的信息(例如,纳税申报单中的信息),政府有责任证明被索要的信息属于法定例外。 1974年,隐私权法案(Privacy Act)生效个人有权接触联邦档案中所载的本人信息。 1976年,国会通过阳光法案(Sunshine Act)除依法可以不公开举行会议的情形外,政府部门举行的会议都必须向公众开放。不论是公开还是非公开会议,政府都应当提前一周发布公告,将会议时间、地点和议题,以及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向社会公布。对于不公布举行的会议,政府部门要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说明不公布举行的理由。 各州也都颁布了自己的知情权法和会议公开法。,二、知情权,(二)他国对知情权的保护 2、日本 宪法中未直接规定,多数学者认为,宪法第21条规定的“表现的自由”乃知情权的宪法依据。 2001年4月1日,信息公开法开始实施 规定政府具有说明责任(第1条),但没有将信息公开作为国民的“知晓权”加以确认;明确规定了公开的对象,但是一些重要部门,例如国会、法院、特殊法人等依然被排除在外。 可不公开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特殊法人、公益法人、宗教法人、政治团体等);安全保障信息;外交信息;为预防犯罪的警察厅执行工作信息;因该信息的公开会造成外部压力或干涉,引起误解和猜测并助长特定投机者的信息;由于监察、检查或取缔可能引起的不公正行为和人事管理部门不能进行正常工作行为的信息。,二、知情权,(三)我国的知情权保护 宪法未明确规定,但从一些条文中可以引申出知情权的内容,如第2条、第35条、第41条等 长期以来,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和对公民知情权的漠视造成政府信息一直处于较封闭状态 例1、广西南丹矿难(2001年) http:/www.jcrb.com/zhuanti/szzt/wmdssn/ssnda/ssnda/200807/t20080708_35368.html 例2、SARs(2003年) http:/cjr.zjol.com.cn/05cjr/system/2003/06/18/001682975.shtml 例3、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2008年)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wengan628/,二、知情权,(三)我国的知情权保护 近年来,随着政府服务意识和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政府信息开始透明化运作重要标志: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 重点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三章的主要内容 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htm,二、知情权,(三)我国的知情权保护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1、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交通局因不公开政府信息败诉案(2008年10月)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11/022616433105.shtml 例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信息及时公开(2008年) 例3、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时通报公布(2009年),二、知情权,(三)我国的知情权保护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4、国土部网上“晒账本” 开中央部委先河(2010年) http:/news.dichan.sina.com.cn/bj/2010/03/31/140686.html 例5、中央部委争上官网晒账本 http:/finance.qq.com/a/20100401/002034.htm 例6、中央将于今年六月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3/25/c_121230781.htm 例7、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http:/zfxxgk.beijing.gov.cn/,二、知情权,(三)我国的知情权保护 我国信息公开制度还存在哪些问题? http:/www.cctv.com/cctv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