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科技大学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10,郭银景教授,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 新一代通信网(NGN)发展与展望,2,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定义与特点 NGN 协议的发展历程与热点 交换技术的发展与NGN IP多媒体系统(IMS)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IoT) 软件定义网络(SDN),概 要,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或新一代网络。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服务质量(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1.1 NGN 定义,用户的费用需求,创意的跨界需求,企业的竞争需求,花费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多领域的知识需要融合,每个人都在开放思想。,提高技术门槛,挤垮同行企业,迎合市场需求。,新时代的需求,1.2 为什么要NGN?,竞争需求 快速的开展新业务,用户需求 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成本需求 降低建设与运维成本,技术需求 需要一个高效的网络,运营商需求,N G N,对运营商而言 解决现有网络问题,对最终用户而言 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地享受通信乐趣,对市场竞争而言 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解决方案,预期结果,多媒体化:NGN中发展最快的特点将是多媒体特点,同时多媒体特点也是NGN最基本、最明显的特点; 开放性:NGN网络具有标准的、开放的接口,为用户快速提供多样的定制业务; 个性化:个性化业务的提供将给未来的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虚拟化:虚拟业务将是个人身份、联系方式以至于住所都虚拟化。用户可以使用个人号码实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通信; 智能化:NGN的通信终端具有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网络业务和终端特性结合起来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业务,1.3 NGN 特点,SDH向PTN的演进: 交换技术的发展:IP 调制技术的发展: , 铜向光的演进:一 按需网络(BUN):,2 NGN 协议的发展与热点,软交换(SS):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NGN的控制单元,通过标准协议与NGN网中的其他单元进行通信,软交换能够整合语音、数据与图像,并能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如无线与有线系统之间进行协议转换。(199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 IP多媒体系统(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NGN接入网和终端提供基于会话启动协议(SIP)的业务,包括多媒体会话业务、集群信息定购等(2002年,3GPP R5的版本中定义) 物联网(IoT): ,下一代网络从某种角度看,就是可以连接任何物品的物联网。按照传统的定义,下一代网络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提供信息访问和管理的服务,侧重于为人提供服务,可以称为信息网络;(1995,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提出) ( 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定义)(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真正提出标准 ) 软件定义网络(SDN):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简单来说,SDN可以实现网络如电脑般可编程,可以创建易于管理的网络虚拟化层。而OpenFlow则是一个标准化SDN应用协议。(2011年12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slate研究组提出) 按需网络(BUN):NGN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需求为驱动力,网络虚拟化,自组织化,绿色、便捷、经济、可靠。,2 NGN 协议的发展与热点,3 软交换,软交换设备的功能要求,H.323协议,H.323是ITU制定的用于提供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呼叫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用来建立点到点和多点媒体会议 。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 H.323本身是个协议集,主要包含RAS、Q.931和H.245协议 。,Megaco/H.248协议,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联系 ,能把呼叫控制从媒体转换中分离出来 具有建立和删除电路交换和包交换间媒体流的交叉连接的功能 正式标准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可用 Add命令创建,用Subtract或 Move命令删除。 基于TCP(传输控制)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之上,SIP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是一个用于建立、更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控制协议。它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多媒体数据和控制体系结构的核心协议,具有易扩展、易实现等特点,适合用于实现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会议系统。 软交换系统通过SIP信令与其它的软交换系统设备互联,实现它们之间的呼叫控制功能。,4. IP多媒体系统(IMS),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 = 基于IP的传输 基于IP的会话控制 基于IP的业务实现 Multimedia = 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的组合 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各种不同能力终端 Subsystem = 依赖于现有网络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重用现有网络系统 无线网络把PS/GPRS网络作为承载网络 固定网络把基于固定接入IP系统作为承载网络,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由3GPP在R5阶段引入,叠加在PS域上,目的是在基于全IP的网络上为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电信业务应用发展是IMS的驱动力,视频化 3G网络带宽的提升,推动了移动视频业务的飞速发展,以视频为表现形式的业务越来越多,如视频通话、视频彩铃、视频邮件、视频共享等。,互联网化 随着3G网络对数据支持能力的提升,传统互联网上的业务开始向移动互联网上转移。3G技术的规模商用将大大加快此进程。,媒体化 在3G网络的支持下,移动业务的媒体化特征更加明显,提供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手机电视、移动FM、电子书、富媒体等都是典型的3G媒体型业务。,商务化 3G应用使产业链更加完善,丰富了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了广泛的市场空间。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电子门禁卡等都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典型应用。,全IP网路 发展趋势,互联网对电信 业的挑战,用户需求的变化,IMS产生背景,全IP网络发展趋势,ALL IP 已被业界广泛接受,3GPP/3GPP2/IEEE等标准组织纷纷提出ALL IP演进趋势 基于IP的业务应用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普遍关注 ALL IP时代正在到来:IP业务应用; IP核心网络; IP承载网络,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升,移动话音和VoIP增长趋势明显 用户对多媒体和融合业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多种接入方式、统一的账户、统一的号码的需求,2,用户需求的变化,互联网对电信业的挑战,新的竞争力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迅猛发展不断挑战传统运营上,尤其是VoIP等业务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形成了很大冲击 互联网能提供更为广泛的应用(游戏、即时通信等),业务提供方式更加灵活,业务部署更快捷。,IMS产生背景,IMS国际市场应用,目前,IMS重要性被运营商广泛认可,且IMS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运营商业务融合和转型战略的下一代网络架构中,IMS是实现NExT战略的引擎 FT计划利用IMS实现FMC网络融合,法国电信,IMS是AT&T 下一代网络架构CATRS中的核心控制部分,AT&T,BT,BT将IMS作为21CN计划中核心网技术。并支持Web2.0业务,国内运营商IMS市场态势,三大运营商结合各自网络状况加速推进IMS现网试点及试商用步伐 IMS大规模商用已经到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原电信宽带用户 原电信固定用户 原联通C网用户,原移动客户 原铁通宽带客户 原铁通固定客户,原联通G网用户 原网通固定用户 原网通宽带用户,中国移动已制定较完善的IMS企规,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09年已完成IMS试点网络的建设,大规模集采和商用部署已经展开。,中国电信已完成系列IMS规范的制定工作和广院测试,目前已经开始了现网IMS推广工作。,中国联通已完成系列IMS规范的制定工作,在原联通&原网通IMS试验基础上,09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的总部及IMS试点推广工作。,IMS主要特征,接入无关,归属地 控制,业务提供 能力,安全机制,统一策略 控制,IMS主要特征,支持多种固定/移动接入方式的融合,支持无缝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为全业务运营提供了便利,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都由归属网络完成,保证业务提供的一致性,易于实现私有业务扩展,促进归属运营商积极提供吸引客户的服务,区别于软交换拜访地控制,打破竖井式业务部署模式,业务与控制完全分离,有利于灵活、快速的提供各种业务应用,更利于业务融合,实现开放的业务提供模式,多种安全接入机制共存,并逐渐向Fully IMS机制过渡 部署安全域间信令保护机制 部署网络拓扑隐藏机制,IMS系统架构,UE,Application (SIP/OSA AS,CAMEL SE),AS,SIP AS,OSA-SCS,IM-SSF,CSCF,P-CSCF,S-CSCF,I-CSCF,MGCF,SGW,BGCF,SLF,MRFC,MRFP,IM-MGW,PDF /PCRF/RACS,SGSN,RAN,承载层,控制层,固网接入,UE,Wimax/WiFi,UE,BAS,WAG/ AGW,CS Networks (PSTN/SS, PLMN),业务层,ISC,AGCF,AG,POTS,PSS/PES AS,PDSN,RAN,UE,NASS,SBC,业务网络 主要是应用服务器,用于向IMS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目前在IMS域中主要有三种业务提供方式:SIP-AS提供方式、Parlay网关提供、SCP提供,IP-CAN网络 IP连通网络,提供IP接入承载,可以是任意的IP网络,包括CDMA PS域、WCDMA PS域、WIMAX、WIFI、固定宽带接入等,IMS核心网 这部分是系统主要要实现的部分,主要完成IMS用户管理、网间互通、业务触发等处理,主要由P/I/S-CSCF网元、SLF/HSS、BGCF、MRFC/MRFP等网元构成,互通域 包含SGW、MGCF/MGW等实体,用于IMS域业务域传统的PSTN、PLMN等网络的互联互通,IMS和软交换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IMS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 2 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因此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并增加了外置数据库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用于用户鉴权和保护用户业务触发规则; 3 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而在软交换中,SIP只是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种协议的一种,更多的使用媒体网关协议(MGCP)和H.248协议。,总体来讲,IMS和软交换的区别主要是在网络构架上。软交换网络体系基于主从控制的特点,使得其与具体的接入手段关系密切,而IMS体系由于终端与核心侧采用基于IP承载的SIP协议,IP技术与承载媒体无关的特性使得IMS体系可以支持各类接入方式,从而使得IMS的应用范围从最初始的移动网逐步扩大到固定领域。此外,由于IMS体系架构可以支持移动性管理并且具有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因此IMS技术相比于软交换的优势还体现在宽带用户的漫游管理和QoS保障方面。,5. 物联网(IoT),物联网(IOT)的定义,物联网的三大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 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 信息。,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 信息进行实时传送。,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