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简要分析: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两部分内容。在本章前,学生已学过二氧化碳等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已具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本节的知识点都可通过实验导出和验证,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扩展的能力(如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知识迁移到二氧化硫,得出二氧化硫也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能认识的更深入、更透彻,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对SO2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主要通过展示一个装有SO2气体的矿泉水瓶,通过观察可以得出SO2的颜色、状态。同时,可通过闻SO2的气味,得出SO2有刺激性、有毒。然后向矿泉水瓶中加入五分之一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矿泉水瓶被压成了扁平。从而证明SO2易溶于水,进而归纳出SO2的物理性质。对SO2的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问题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依据以探究SO2物理性质时矿泉水瓶中形成的SO2水溶液来进行,具体体现在:(1)对SO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的教学:采用对比法,利用SO2与CO2的性质对比,由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迁移出SO2也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扩展的能力。(2)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教学:首先分析运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SO2中S元素所处的化合价,然后通过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得出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3)对SO2漂白性的教学:通过向SO2水溶液中滴加1-2滴品红溶液,观察溶液,发现溶液褪色,然后,加热刚刚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水溶液,溶液又变红。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实验探究及现象分析,得出SO2的漂白原理,进而与Cl2水的漂白原理进行比较。二、教案课题二氧化硫的性质授课人余风达学校顺德国华纪念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认识可逆反应。(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现象观察并根据观察到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动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难点难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按照“问题讨论、互动式自主探究”的总体思路来进行。仪器、药品仪器:矿泉水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药品:SO2 (课前收集在矿泉水瓶内)、PH试纸、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溶液、Br2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投影展示上海市某日空气质量周报【板书】二氧化硫的性质【展示】一个装有SO2气体的矿泉水瓶问题1:SO2的物理性质可以从在哪些方面体现?(提示:应如何闻气体气味?)【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探究1: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SO2是否易溶于水?【设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探究结论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板书】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化、易溶于水。【过渡】下面,我们来回忆CO2化学性质。由初中知识可知,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问题2:SO2是酸性还是碱性氧化物?推测其有什么化学性质?【板书】1、 酸性氧化物探究2:SO2溶于水仅仅是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设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探究结论2:SO2溶于水,实际上部分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且生成一种酸性溶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设问】请同学们写出SO2与H2O、NaOH溶液、Ca(OH)2溶液的反应方程式。【板书】可逆反应【讲解】亚硫酸在常温下可分解,同时分解生成SO2和H2O。【过渡】作为酸性氧化物,SO2和CO2的性质十分相似,那么,除此以外,二氧化硫还有哪些特性呢?【板书】2、氧化性和还原性问题3:根据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还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或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探究3: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SO2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设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什么?【讲解】从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进行理论探究可知SO2还应具有氧化性 如:SO2 + 2H2S =3S+ 2H2O探究结论3: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且以还原性为主。【过渡】我们已径知道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板书】3、漂白性【实验】向一支盛有SO2溶液的试管滴入2-3滴品红溶液,然后振动试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问题4:SO2的水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探究4:SO2的漂白原理与Cl2水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设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讲解】SO2与Cl2水的漂白原理及Cl2水和SO2漂白性的比较。探究结论4:SO2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与Cl2水的漂白原理不同。【过渡】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应用它,SO2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的哪些用途呢?【板书】二氧化硫的用途【课堂小结】阅读分析,观察空气质量周报的内容【回答】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颜色、状态、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等几个方面去分析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探究方案【探究方案】向装有S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五分之一的水,立即盖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将矿泉水瓶盖好,留作后用【观察探究现象】矿泉水瓶被压成了扁平。【回答】现象分析:由于SO2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矿泉水瓶压扁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探究方案。【探究方案】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刚才矿泉水瓶中的SO2水溶液进行以下探究 1、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2、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3、加入到另一支盛有澄清Ca(OH)2溶液的试管中。【回答】探究现象:1、溶液PH值7。2、石蕊试液变红。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列表比较CO2和SO2的化学性质CO2SO2H2ONaOH溶液Ca(OH)2溶液了解SO2与H2O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应用可逆符号表示。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2 0 +4(或+6)S S S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探究方案。【探究方案】向SO2的水溶液中各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观察现象?【观察探究现象】酸性KMnO4溶液都褪色。【回答】现象分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溶液褪色。【回答】氯水、活性炭等。【回答】SO2具有漂白性。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探究方案。【探究方案】加热刚刚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水溶液的试管,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观察探究现象】加热后试管内溶液由无色又恢复为红色。【回答】现象分析:SO2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学生举例回答出二氧化硫的用途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空气质量日报中认识到SO2是一种污染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SO2的性质。激发学生对SO2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提出方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巩固初中所学CO2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扩展的能力。通过对比CO2的性质,迁移出SO2也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为以后化学平衡的学习做好铺垫。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得出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巩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思维方法(即从结构入手,分析性质,归纳用途)。【板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比空气重、易溶于水二、二、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1)与水反应生成酸 SO2 + H2O H2SO3(可逆反应)(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SO2 + Ca(OH)2 = CaSO3 + H2O2、氧化性和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3、漂白性:SO2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易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颜色。三、二氧化硫的用途:1、SO2常用作漂白剂:在工业上用SO2气体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但日久又发黄;2、可做灭菌剂、防腐剂;3、可用于制硫酸等。教学后记:在教学中有三点我感到不足,有待今后教学改进:首先:是如何更好的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教学既然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那么我想在组织学生探究的时候就应该有一定的策略,不能太随意,否则有些小组可能设计不出探究方案,也就无法进行实验探究。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杂乱、无序,不能顺利朝着教学希望的结果发展;其次:教学容量和探究时间的安排和组织上。由于本课时有四个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所需的知识水平和跟原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同的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实验探究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进行实验探究所花的时间是不同步的,因此合理安排实验探究时间就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导致有的同学或小组探究完无事可做,而另一些同学或小组又完不成探究实验,使得教学不能同步进行,难于面对全体同学;再次: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时,在知识的比较方面只注重了横向比较,如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对比,却淡化了二氧化硫本身结构决定性质的纵向比较。导致学生对二氧化硫体现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时较易接受,而体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时,感到概念比较模糊。成果供基本信息:作者姓名余风达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757-26323727 手机:13066450726电子邮箱:YFD71163.COM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邮编:528312成果名称必修教学案例成果类型1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信息案例名称:教学设计课程模块:必修1 模块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