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推进一,一.奴隶社会的重要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世袭制,分封制,井田制,一.井田制,1.具体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初税亩,2.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3、瓦解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出现,私田的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产品分配,二.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影响:,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随王室衰微,导致春秋战国纷争割据,积极,局限,(地方制度),二.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决策方式,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核 心:,皇权至上,两对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二、产生原因和条件,经济上:,封建经济分散性决定,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理论上:,法家和儒家思想,条件:,秦的统一,三.内容,皇权(皇帝)制;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官吏选拔制度; 思想控制(文化专制),四、发展过程,1、初步形成战国,2、正式建立秦,3、空前加强西汉,4、完善隋唐,5、强化北宋,6、新发展元,7、顶峰明清,1、初步形成战国,商鞅变法-行县制,2、正式建立秦,(1)皇帝制 (2)中央:三公九卿 (3)地方上:郡县制; (4)颁布秦律 (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措施,韩非主张,主张趋时社会变革 依法治国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公:丞相掌管行政 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1、秦朝百姓如果告官,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应当找:,御史大夫,2、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C,3、空前加强西汉,措施,(1)刺史制度 (2)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 (3)推恩令,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4)察举制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编户齐民,东汉-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东汉被士族门阀控制,3、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 B、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 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D、 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B,4、西周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王国分封制: A、都使疆域得到了拓展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D、都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B,4、完善隋唐,措施,(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3)府兵制到募兵制,三省:中书省草拟 门下省审批 尚书省行政,评价: 分权,削弱了相权; 提高了行政效率(积极),府兵制:兵民合一 演变:源于西魏, 武周动摇, 玄宗崩溃,募兵制:职业兵 并与将形成隶属关系,造成藩镇割据,5、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B,5、强化北宋,措施,(1)集中行政权 (2)集中兵权 (3)集中财政权 (4)集中司法权 (5)发展科举,方法:中央: 参知政事分政权 枢密史分军权 三司史分财权 地方: 文官任知州,设通判,解除统兵大将兵权,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文官担任,死刑上报,6、新发展元,措施,中央机构: (1)中书省 (2)枢密院 (3)御史台 (4)宣政院 地方机构: (5)行省制度,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军事,掌管监察,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和西藏,影响后世,6、元朝的中书省,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唐朝的哪个机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B,7、顶峰明清,明措施,(1)废丞相,权分六部 (2)废行省,设三司 (3)设五军都督府 (4)颁布大明律 (5)设立厂卫特务统治 (6)八股取士,清措施,(1)军机处 (2)文字狱 ()理藩院,7、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C,8、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A,五、中央行政制度,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御史台,明清:,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理藩院,六.地方行政制度,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北宋:,转运使、通判、文臣知州,元朝:,行省制度、土司制度,明朝:,三司制、僧官制度(西藏),清朝:,25个省级行政区、将军辖区(北)、改土归流(西南)、班禅、达赖制度,商鞅变法规定军功授爵,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七古代选官制度,历史上科举制度的演变,形成:隋文帝 隋炀帝 发展完善:唐承隋制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的变化 明清 1905年废除,分科考试,设进士科,标志开始,设进士、明经,创武举、殿试,高官主持考试,1.考试程序严密(三级考试) 2.糊名法 3.扩大录取名额,考实务策,八股取士,八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朝: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清:,九、如何评价专制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1)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作用:,前期积极作用为主 后期消极作用为主,(2)积极作用表现:,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为经济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有利于组织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建设活动 有利于各地、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专制容易产生暴政和腐败;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阻碍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 后期严重束缚商品经济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3)消极作用表现:,十.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冲击,(1)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明清之际,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控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李贽,(2)中国近代反对专制的努力,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民主革命胜利:,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再 见,历代加强专制主义制度措施的特点: (围绕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重点解决两对基本矛盾),(1)强化皇权(加强君主权力): (2)改革中央机构(核心: 分权): (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核心: 分权) (4)改革官吏选拔制度: (5)加强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