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72020年)全文篇一: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学生姓名 : 学 专 号 :业 : 指导教师 : 二一六 年 五月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摘要:为了改善我国日趋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政策颁布和施行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国家发布了不少政策和规划,对解决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的更好。 关键词:精神卫生问题状况;精神问题产生原因;精神卫生政策;政策实施 正文: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忧虑,导致了一系列精神疾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卫生政策的颁布和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精神卫生问题严重,精神卫生政策不足 1.1精神卫生疾病现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1.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当今,精神卫生问题更应引起国家和群众的高度关注。 1.2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不足以及服务水平有限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极为巨大的医疗服务资源,但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 阶段的中国,在医疗资源方面确实无法做到完全满足需求,看病难问题的存在便是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带来的后果。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不同地区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有着更为丰富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资源,这就使得欠发达城市及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卫生问题因为得不到有效地治疗和关注变得日趋严重。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1650家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数28100张。精神科床位主要分布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中,占总床位数的864;精神科床位密度全国平均为171张万人,上海和北京最高,全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为924,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45d 2,床位不足情况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医院在精神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一直无法满足需要,且大多数人才资源都是在大医院,患者的治疗费用高。 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国家才更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对资源分配进行调整,对不完整的医疗体系进行补充和改进。 1.3.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现状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精神卫生政策文件有四个。分别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2002)、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年颁布,2013年开始施行)。我国在竭力的改变 现在的精神卫生状况,但政策不足,且内容不够全面,要解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008年以后,国家进入医改的攻坚阶段,精神卫生进一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政策和规划不断推出,对城乡,社区等的精神卫生服务也给了较大的支持。 2.精神疾病产生原因及患者增多的原因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就业、家庭、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产生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人们的身体长时间处于疲惫的状态,心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遗传因素、价值观念混乱、心理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身体的持续劳累带来了心理压抑,心理的压抑不断堆积进一步加重了人体不良的精神状况,精神状况恶化逐渐演变成了精神疾病,最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另一方面,国家精神疾病知识普及率不高,使得人们盲目排斥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来说,带精神疾病的患者选择伤害自己和他人大多是因为他们处在极度的抑郁,不满与恐慌中,几乎没有人理解与关怀他们,甚至大多数是用带着偏见和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患者心灵的扭曲,产生对社会失望,对自己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是报复社会的消极心理。 社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导致精神疾病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要减轻这种现象,政策支持是必须的。 3.我国的精神卫生政策 3.1政策与规划不断完善 近十年来,国家在精神卫生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划。 2006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1月,卫生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4;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下发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配套文件;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2009年7月,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被纳入九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2011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表决;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2013年5月开始施行;2015年卫计委、残联等印发全国精神卫生规划(2015-2020)。 3.2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的发展情况 国家不断完善和更新精神卫生方面的立法和规划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协调医疗资源和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精神卫生医疗政策的普及、建立健全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维护精神病患者和精神卫生机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篇二:关于印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的通知 关于印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人事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文化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现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卫 生 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 育 部 公 安 部 民 政 部 司 法 部 财 政 部 人 事 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文 化 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全国老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八年一月十五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2015年)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领导协调机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管理规范和制度陆续出台,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规模和内容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地区差异明显、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康复薄弱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的实施,协调部门间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特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一、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71号)的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二)基本原则。 -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 -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加强领导协调和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三)工作体系建设目标。 -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 -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50%,2015年达到80%。 -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70%,2015年达到95%以上。 -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到2010年达到70%,2015年达到85%。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并在精神卫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到2010年,地市级及以上地区和80%的县(市、区)建立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2015年所有的县(市、区)建立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四)工作指标与目标。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50%;2015年城市达到85%、农村达到70%。 -在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中,居民能够方便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60%;2015年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 -在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县(市、区)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获得有效管理治疗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60%,2015年达到80%。 -在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中,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60%,2015年达到80%。 -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05年部分地区调查为13.4%-15.6%),到2010年降为12%,2015年降为10%。 -提高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2005年部分地区调查为30%-40%),到2010年达到50%,2015年达到80%。 -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率(2005年部分地区调查为15%-30%),到2010年达到60%,2015年达到80%。 二、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五)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 各部门分工负责,依靠现有的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工作制度建设,提高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完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加大心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