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茗课堂,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需花,第一讲 前言,一、教学目的: 1、 了解文化、茶文化的概念 2、 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3、 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化、茶文化的概念和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三、教学内容: 共分二节分述如下,第一节 文化概述,一、文化的概念 克罗博:文化是指通过符号和形象所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价值系统和行为 模式。 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纹饰、文章之义,引申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 化指变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广义的文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特指意识形态。(辞海) 狭义的文化 是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二、文化的性质和分类,(一)文化的性质 1、文化是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 2、人的一切活动本质上属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 1、据文化 的功能分: 礼仪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2、据其形态分: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 3、据其环境分: 中国文化 、日本文化、大陆文化、次大陆文化 4、据其历史分: 原始文化、古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 。,三、文明的概念,陈启云:文明是指特定时空存在的历史文化的整体。如中华文明、汉代文明。 文明就是人类智德的进步。 文明是对野蛮的否定。 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 书经“睿哲文明”即文德照耀。,四、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 文化体现共时性,文明体现历史性 文化 指向永久,文明强调状态 文化创造了文明,文明推动并发展文化 文明整体可能消失,文化的因子则会积淀为文化传统。 社会文明,其文化必发达。,五、中国文化 的基本特征,1、重人道轻天道的思想传统。 中国文化有天然的人本主义倾向,以人为本,重人轻神,人为万物之中心。“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西方是“上帝主宰一切” 2、重礼治轻法治的政治传统。 以礼治国,以德安邦。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德不可分。,五、中国文化 的基本特征,3、重群体轻个体的伦理传统。 重家族轻个人。通过“三纲五常”达到群体和谐,四海一家的理想社会状态。 优点:有凝聚力和向心力,高的道德水平,人情味浓。 缺点:压抑个性,限制人的创造力 。,五、中国文化 的基本特征,4、重直觉感悟,轻理性思维的认知传统。 思维的分类 1)直觉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 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以上几种思维能力应都强,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强,加上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其创造力强。,4、重直觉感悟,轻理性思维的认知传统。,儒家、道家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的墨家和名家(惠施、公孙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 “东方人好向内看,西方人好向外看 ,中国人喜欢直接体验和感悟” 优点:对世界和事物容易整体和系统把握,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冷静,易应付历史大灾大变。 缺点:不善作抽象的思辩,缺乏探究精神和精确性 中国文化 还具有独创性、兼容性、悠久性、内聚性、统一性和多样性。 有人称中国文化为“伦理型文化”、“德性文化”、“乐感文化”,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概述,一、茶文化内涵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是指茶对人的精神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 包含: 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茶事旅游。,茶馆与茶园,,,茶吧与茶园,,,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茶文化的启蒙阶段 公元前2700三国时期。 茶的发现和利用。 神农发现茶,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西汉时期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 东汉华佗食经:“苦荼久食,益意思。” 三国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神农本草经,,,饼茶,饼茶属紧压茶类,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三国至唐代。 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脱离一般的饮食而走向文化 圈,对人的精神和社会产生作用。 晋左思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 他以茶为主题的诗有八首,叙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如 “看风小溘(ke)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又如:“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前者讲在不同环境中有时饮酒,有时饮茶;后者是把茶作为解酒之用。 唐才子传说他“茶铛(cheng)酒杓shao不相离”,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茶文化的形成阶段。 唐代至今。 1)自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达到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中包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制茶、种茶、饮茶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把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融于饮茶之中,创中国茶道之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有关茶的书、诗和对联。如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温庭筠的采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等 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 唐代由于寺庙崇尚饮茶使唐代的中国茶道出现了宫廷茶道、文人茶道和寺院茶道。,陆羽茶经,陆羽,,,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宋代茶业的大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宋太祖赵匡胤嗜茶,在宫廷设茶事机关,茶仪成为礼制。 在下层社会,茶文化更加活跃,“邻里间献茶”、订婚“下茶”、结婚“定茶”、同房“合茶”、民间的“斗茶”。,宋代北苑贡茶园石刻,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明清时期茶艺有了大的发展。 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文人墨客对品茗技艺、茶具款式和品茗环境有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他们认为讲究“至精至美”才算“道”。如张源茶录:“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也。” 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元神”,发乎于外体“元体”。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在茶事活动中,做到质朴求真、中王冲和,便可求得茶之真谛。,茶艺,,,茶艺,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张大复:“世人品茶而不知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 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要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 一种精神上的愉快 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 一种超然物外、精致高洁的仙境 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4、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茶业发展迅速,社会不断文明进步,茶文化飞速发展。 1949年茶叶产量仅为7500T,发展到年,全国茶园面积发展到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到75多万T,近几年全国各地已办起茶馆万多家。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实现了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如杭州的“茶人之家”、北京的“中国茶人联谊会”、湖北的“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杭州西湖乡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国际茶文化交流馆”、各地出现的茶艺馆、茶文化节、茶叶庄园等。,云南茶园,西双版纳茶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