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饶县第四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某有机物是药物生产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该有机物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C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D该有机物经催化氧化后能发生银镜反应2 将过量CO2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不会出现浑浊的是ANaAlO2溶液 BCaCl2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 D水玻璃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2的H2SO4与pH1的硝酸溶液中c(H)之比为110B0.2 molL1与0.1 molL1醋酸中c(H)之比为21C100 时,纯水的pH6,显酸性D100 mL 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后,所得H2的质量相等4 250和时,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 是吸热反应B. 是放热反应C. 是熵减少的反应D. 熵增大效应大于焓效应5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 甲烷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6 近几年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可控电池锂水电池,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 = H2+2OHB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C该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还可得到清洁的氢气D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正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7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B.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C. 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D. 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低温处8 已知还原性IFe2+I2,在水溶液中I2可被Cl2氧化为IO3。向含溶质a mol的FeI2溶液中通入b mol Cl2,充分反应(不考虑单质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2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Fe2+)c(I) c(Cl)=111B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4I3Cl22Fe3+2I26ClC当1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2+4I+ 13Cl2+ 12 H2O =4 IO3+26Cl+ 2Fe3+24 H+D若反应后溶液中I2与IO3的物质的量为1:1,则反应中转移电子3.5bmol9 分子式为C5H10O3的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则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10 B11 C12 D1310已知是比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达到平衡后,要使的浓度增大,可加入足量的下列哪种物质A. B. C. D. 11已知乙炔(C2H2)、苯(C6H6)、乙醛(C2H4O)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91% C84% D42%12【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西气东输”中的“气”指的是石油气B生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该过程属于生物化学转化C煤干馏的主要产物为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D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13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Mg2+、SO42、K +、Cl BNa+ 、NH4+ 、NO3、MnO4CK + 、Cu2+ 、Cl、Br DBa2+ 、Na+ 、OH、HCO3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0.1NAB28g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C0.1 molL1Na2SO4溶液含有0.1NA个SO42D22.4L氯气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一定为34NA15室温下,HCO3-在水中发生如下变化,该变化过程属于( )A. 电离过程 B. 中和反应 C. 水解反应 D. 置换反应16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为B2.3g金属钠被氧化成,转移电子数为0.1C5.6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D2L 0.1 mol/L 溶液中含有的的数为0.2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C反应热的单位kJmol1表示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相同18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左图;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催化还原NO为吸热反应B过程中NH3断裂非极性键催化剂C过程中NO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D脱硝的总反应为:4NH3(g)+4NO(g)+ O2(g) 4N2(g)+6H2O(g)1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可将炽热的镁粉放在氮气中冷却B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D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产物也不是同系物C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D植物油不断滴加到溴水中,溴水逐渐变浅直至褪色二、填空题21在如图所示的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中(有些反应中的水、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已知反应是工业制硫酸时沸腾炉中的反应,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元素的质量比为7:8,B、M为非金属单质,E、K为金属单质,其中B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1)M的化学式为。(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I的水溶液与K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欲用下图所示实验来证明是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该实验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原因是_。(2)为探究的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乙同学分别量取1%加入容器中,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加入不同质量的,测量所得气体体积,数据如下:的质量/g0.10.20.440s末体积496186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3)为分析和对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三支试管中均盛有)试管IIIIII滴加试剂5滴5滴5滴0.3产生气泡情况较快产生细小气泡缓慢产生细小气泡无气泡产生结论是_,实验III的目的是_。(4)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溶液加入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和_(按反应发生的顺序写)。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分别检测出溶液中有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由此得出选择作为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23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已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氮气。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2)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填标号)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选择的理由是_。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采用下列步骤:A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B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水,摇匀。C用0.2000 molL1的I2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记录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3)水合肼与碘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滴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_。(5)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若三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8.00mL,则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4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 _个原子共平面;(2)金刚烷的分子式为 _ ;(3)下面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其中,反应的产物名称是 _,反应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 _, (4)已知烯烃能发生如下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 _。上饶县第四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ADCDBD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